在當今商界中,張桂平是一個傳奇人物,也是蘇寧品牌的創始人。但張桂平性格低調沉穩,不喜歡出現在聚光燈前,也幾乎從不高談闊論產業趨勢或人生成功學。然而,無論經營企業還是奉獻社會,他都堪稱中國商界領袖級人物。
歷史上徽商有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通權達變的創新精神、重仁重義的誠信精神、以眾幫眾的團隊精神,這些精神在張桂平身上都得到很好的傳承。“徽商區別于其他商幫的最大優勢在于他的文化精神。”作為一個有情懷的企業家,張桂平身上體現了怎樣的當代徽商精神?
“產業報國、胸懷眾生”,是張桂平的座右銘,也是他30年來一直矢志追求的目標。
張桂平很小就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19歲時,母親去世;23歲時,父親去世。長兄為父,身為大哥的他一肩承擔起年紀尚小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生活,最小的弟弟張近東比他小了12歲。23歲的張桂平已經完全理解了責任感的真諦,也練就了穩若泰山的基本功。
大學畢業后,張桂平先后在南京市勘測設計院任工程師。雖然是在國營單位,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創業的夢想。36歲那年,張桂平帶著只有24歲的弟弟張近東在南京市寧海路開了一間名叫“蘇寧交家電”的小店。當時,國營商場壟斷家電銷售,但服務意識和競爭意識無從談起,而消費者在賣方市場中也只能選擇忍受。蘇寧改變了這一切。蘇寧不僅做到了物美價廉,還貼近消費者的需求改進服務,幾乎在一夜之間聲名鵲起。
隨著蘇寧的快速崛起,國營商場開始對其進行全面封殺。于是,蘇寧與南京八大國營商場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空調大戰”。張桂平與弟張近東并肩作戰,結果蘇寧“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成就了商業史上一段經典案例。當年《揚子晚報》刊發頭條新聞,以“小舢板戰勝聯合艦隊”為題,引發了一場市場經濟規律的大討論。從那以后,蘇寧家電連鎖迅速推向全國,直至成長為全國大家電連鎖企業領頭羊。
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市場化開始向民營房地產企業開放。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畢業的張桂平,把進軍房地產市場看做是自己實現產業報國理想的最好契機。第二年便成立了蘇寧房地產總公司,同時確定了“創蘇寧偉業,做百年蘇寧”的宏偉目標。緊接著,國家推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很多參與投機的房地產公司迅速隕滅。但目標長遠、堅決不做投機的張桂平,帶領公司安然度過那段艱難歲月,還相繼成立了相關配套業務,為未來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胸懷眾生,把握商機”,成就了蘇寧偉業。如今,由張桂平創立并發展的蘇寧環球集團,在激烈競爭中躍居全國房地產20強。
“我的性格是比較穩健的,所以做事也就比較穩健。”張桂平曾說,“蘇寧環球時刻都保持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心態”。正是這樣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對社會、對消費者、對員工,張桂平始終堅守高度的企業責任,拒絕投機的穩健作風,打造牢不可破的商業長城,更好地服務大眾、奉獻社會。
2014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行業迎來變革潮。“這就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要時刻把握經濟脈搏,以變應萬變。”張桂平對“以變應萬變”感觸頗深。
“我們已經做了將近20年的房地產,但是地產資源越來越少,房子蓋得越來越多,如果繼續把房地產做下去,肯定最后和香港、日本是同樣的命運。現在三四線城市已經面臨很大的問題,一線城市土地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大,而這個競爭是無序競爭,面粉比面包還貴,再加上中國土地稅負也很重,房地產再做下去就有問題。”高瞻遠矚的張桂平,從2012年開始就在謀劃蘇寧環球的二次轉型。
2015年是蘇寧環球的轉型元年。在地產業深耕多年且已經奠定區域霸主地位的蘇寧環球壯士斷腕,幾乎以“革自己命的方式”開展“去房地產化”轉型,并且確定了大文體、大健康、大金融的轉型目標。在他看來,未來的中國將會由以投資為導向的經濟模式,轉為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模式。而在消費領域,與居民生活質量提升密切相關的文化體育產業以及醫療健康產業,將在未來持續保持高增長趨勢;另外,金融產業將在未來迎來穩步增長,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事實上,此前兩三年蘇寧環球就已經不再拿地。目前蘇寧環球的土地儲備仍可供開發5-10年,可以為其他產業投資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支撐,“把這些資金積累起來后,不需要很大負擔就可以轉向文化、大健康領域,通過資金、技術和市場的整合,我們的轉型就一定能夠成功。”
一年多來,蘇寧環球在三大領域動作迅速,從成立蘇寧環球文化公司、收購游戲公司到并購韓國唯一動漫上市公司,從成立教育公司到和頂級資管公司合作做大教育產業,再到與韓國醫院進行合作,布局大健康等等。在轉型的道路上,張桂平雷厲風行、意志堅定、信心十足。
今天,張桂平執掌的蘇寧環球集團已成長為總資產1200億元、品牌價值過千億元的綜合性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當他回頭重新審視過往的成功與輝煌時,卻坦言不值一提。
歷史上徽商稱雄數百年,是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如今,放眼全國,當代徽商星羅棋布。浙江、江西等省早就成立安徽商會,而在與徽商淵源深厚、作為徽商重鎮的江蘇卻遲遲沒有省級安徽商會的蹤影。缺的就是具有號召力的人物。2011年,張桂平登高一呼,應者云集,在他的牽頭下,歷經5年蘇皖兩省來回奔波,終于促成江蘇省安徽商會的成立,張桂平也毫無爭議的當選為創會會長。
“我們組建商會的目的,就是想依靠商會團結的力量、共同的信念以及高瞻遠矚的思想來做一些大事,同時對企業家的成長極為有利的。”作為一個有情懷的企業家,張桂平肩負起的是更多的社會責任,鑄就的是越來越多人的精彩和輝煌。
在商會運作中,張桂平推出一項接一項的重大舉措,并且帶領各地的企業家們皖江投資,大大提升了商會的區域影響力。“我們做了一些具體的工作,盡所能幫助家鄉安徽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的企業提供了成長的契機,實現共贏”。發展商會的同時不忘造福家鄉,心懷天下的張桂平堅持著“合作共贏”的理念。
“財自道生,利緣義取”。徽商精神需要商會這樣的組織來傳承。立足商會,張桂平相信自己未來的征途將得到更大的運作舞臺。2015年12月,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5國際徽商精英年會在合肥召開,張桂平當選為新一屆會長。
“歷史徽商區別于其他商幫的最大優勢在于他的文化精神,因此我們既要創新繼承先人的優秀文化傳統,更要提煉總結新時代徽商的精神內涵。”作為國際徽商交流協會會長,張桂平特別重視商會文化建設。
張桂平有意識地通過各種工作去培養和建立商會文化。比如,他著力推行商會民主文化,力求打破一言堂的專斷作風,讓會員產生主人翁意識;著力打造和諧文化,通過開展“緣聚”活動,促進各地會員廣泛接觸;強調服務文化,通過實實在在地幫助會員解決各種困難,切實發揮商會排憂解難的作用,從根本上增強商會的凝聚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商會文化是商會生存、競爭、發展的靈魂,是把商會做大、做強、做持久的不竭動力。”張桂平告訴記者。
2016年9月1日,由決策雜志社副總編(主持工作)張道剛、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秘書長葉青松帶隊
《決策》:張董事長是蘇寧品牌的創始人,更是成功徽商中的杰出代表。請問徽商文化對您有怎樣的影響?您是如何理解傳統徽商與新徽商之間的傳承關系?
張桂平: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影響到人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各個層面。徽商之所以能稱雄商界,被稱作儒商,得益于他們的文化自覺,即義利兼顧、賈儒兼修的商業精神。徽商文化在中國商業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商業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對我個人的影響可以簡要歸結為幾個層面:一是自覺堅守的商業誠信,二是利緣義取的價值取向,三是做大做強的商業抱負,四是崇尚文化的精神追求,五是矢志不渝的社會責任感。
新徽商無論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與歷史徽商有巨大的不同,但之所以現代安徽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安徽籍商人都愿意自稱徽商,主要是基于對歷史徽商商業成就及商業文化的一種向往和認同,是對徽商文化的自覺皈依。雖然現代商業已大大超越了傳統商業的內容,但深層的商業精神卻歷久彌新,對現代商業依然具有規范和指導意義。兩者之間的傳承主要是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并且這種傳承應當是一種揚棄,是在繼承前提下的發展。要在堅持誠信立業、義利兼顧等核心價值取向的同時,引入世界和時代商業的新元素來充實和發展傳統徽商文化,塑造新徽商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坐標。
《決策》:作為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會長、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會長、江蘇省安徽商會創會會長,您一直致力于商會文化建設。請談談您對商會文化的理解,商會在促進合作,提升競爭力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張桂平:商會文化是商會發展持久的力量之源。我們在商會運作中,一直倡導民主、和諧、誠信、服務、創新、合作和奉獻為核心的商會文化,用以指導商會建設。當前商會發展穩健規范,這和堅守的商業文化密不可分。
簡單說,商會在企業抱團發展中發揮著集聚人脈、商脈和財脈三方面基礎性作用。通過商會平臺的搭建,每一個會員都有機會結識更多的企業家,獲得豐富的人脈資源。同為企業家,有相似的理想和追求,從而有抱團的動力和能力。所謂商脈,即企業家之間的交流合作也是每個企業家突破自身局限,開拓視野、思維碰撞,相互學習借鑒的有益途徑,從而容易發現到更多商機。同時,也可以在會員間開展業務往來,優勢互補,從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利潤率。所謂財脈,即單個會員容易首受個體資金狀況的制約,很多好的項目、好的投資機會無法開展。通過商會,可以把具有共同興趣和相同判斷的會員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單個企業想做卻做不了的事。
此外,商會平臺的引導、參謀、信息、服務、分享功能也都在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隨著商會的不斷發展,商會職能和商會文化將不斷拓寬和深化。
《決策》:近年來,您在主持商會工作中,推出了很多重大舉措,為徽商回歸戰略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您看來,如何更好地促進徽商回歸?
張桂平:根據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的初步統計,全國各地的徽商(安徽本地除外)企業總產值達到4.2萬億元。徽商是個龐大的群體,擁有雄厚的實力。徽商回歸是個大工程,需要政府、商會和企業共同推動。
從商會的角度說,一方面要對接好各地的招商部門,另一方面要了解會員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意愿。商會作為中介,要促進雙方實現有效對接,協助政府做好定制化招商和個性化服務,幫助會員尋找好項目、好渠道,幫助政府招來好項目、好產業。此外,商會在促進徽商回歸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可以以點帶面、抱團回歸,可以協助政府以大項目為龍頭,帶動大批配套項目,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原載于《決策》雜志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