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爭流,不進則退。
2018年城市經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情況。21世紀經濟研究院匯總34座城市(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不含南寧和拉薩)經濟指標數據發現,不少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在發生變化。
其中福州、濟南、沈陽、哈爾濱、太原的經濟總量排名分別比上一年提升了1-3位不等,但大連、合肥、石家莊、貴陽的排名有所下降;但排在前15位的城市與上一年的排名完全保持了一致。
拉長時間軸線來看,從1992年到2018年,深圳、武漢、鄭州、西安、長沙 、合肥的經濟總量排名分別上升了4位-11位不等,但大連、哈爾濱、沈陽、長春、太原、蘭州、烏魯木齊、昆明的經濟總量排名分別下降了3-7位不等。
可以看出,經濟總量排名上升的主要是內陸強省會城市,排名下降的主要是北方城市,特別是邊遠地區的省會城市。
多個北方城市排名小幅變動
根據各地統計以及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2018年各城市經濟總量排名以及經濟增速排名出現了較大變化。
具體來看,福州經濟總量超過了濟南,濟南超過了合肥,沈陽超過了石家莊,太原超過了貴陽。但這些城市的排名提升是否屬于暫時情況,還有待觀察。
從經濟增速表現看,2018年增速最快的是貴陽,為9.9%,其次是太原,增速為9.2%,西寧增速為9%。增速為8%或以上的城市還有南昌、福州、合肥、長沙、昆明、西安、鄭州、南京、武漢和成都;增速低于6%城市有呼和浩特、南寧、哈爾濱、沈陽和天津,其中天津增速為3.6%,呼和浩特為3.9%。
經濟增速慢的主要是北方城市,以邊遠省市自治區的省會城市為多。但為什么2018年一些北方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反而提升了呢?這與一些城市經濟數據“擠水分”有關。
比如石家莊2018年經濟總量名義增速為-5.9%,沈陽為7.29%,盡管石家莊2018年經濟的實際增速(去掉物價)為7.4%,超過了沈陽的5.4%,但石家莊2018年的經濟總量仍被沈陽超過。
大連2018年經濟總量名義增速為4.14%,低于合肥、濟南、福州,大連的排名也被這三個城市反超;太原經濟總量名義增速為14.85%,大幅高于貴陽的7.36%,導致太原經濟總量超過了貴陽。
圖/新華社
區域經濟26年興衰更替
從1992年到2018年,主要是內陸一些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排名變化表現最為搶眼。
在副省級城市中,廈門、青島、寧波的排名幾乎沒有變化,但是深圳排名上升快,1992年深圳經濟總量為第7,目前已經位列第3。
在省會城市中,1992年到2018年間,武漢經濟總量排名從第13位變為了第8位,超過了大連、南京、青島、杭州、沈陽;鄭州的經濟總量從第19位上升至第14位,超過了福州、濟南、大連、沈陽和長春等城市。
此外,合肥2018年經濟總量為第18位,比1992年提升了11位;西安2018年為第15位,提升了5位;長沙2018年為12位,提升了10位。
也有一些城市的排名下降較快,蘭州下降了6位,太原下降了5位,大連下降了7位,沈陽下降了14位,哈爾濱下降了5位。
為什么一些內陸省份經濟增長更快?這與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有關。
比如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最快的地區是昆明、合肥、太原、南昌、西安和成都,增速分別為14%、11.3%、10.8%、9.5%、9.4%和8.5%;
但呼和浩特、南寧、烏魯木齊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只有3.1%、1.5%和2.4%,在全國排名靠后。
很多東北城市2018年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并不低,比如沈陽為7.6%,長春為8.5%,均超過全國增速,但這些城市的人口增長慢,相應的服務業發展慢,拖累了整個經濟。
2019年一些沿海城市工業增速在放慢,但因為服務業發展較快,預計經濟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長動力,但一些北方城市特別是邊遠地區省會城市經濟加速難度大。2019年各個城市經濟總量和增速排名還可能發生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