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頭條資訊

    安徽省政府發文!事關國有企業工資改革

      編輯:紀海濤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網時間:2019-04-04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國有企業

    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是完善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事關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事關國有企業職工切身利益,事關收入分配合理有序。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國發〔2018〕16號)和國家有關收入分配政策,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體制機制的要求,以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升國有企業效率為中心,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制,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創造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改革方向。堅持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進一步確立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發揮企業黨委領導作用,依法落實董事會的工資分配管理權,完善既符合企業一般規律又體現國有企業特點的工資分配機制,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堅持效益導向與維護公平相統一。堅持國有企業工資分配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講效率又講公平。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健全國有企業職工工資與經濟效益同向聯動、能增能減的機制,在經濟效益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統籌處理好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和企業內部不同崗位職工之間的工資分配關系,調節過高收入。

    (三)堅持市場決定與政府監管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國有企業工資分配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職工工資水平與勞動力市場相適應、與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相匹配。更好發揮政府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指導和調控作用,改進和加強事前引導和事后監督,規范工資分配秩序。

    (四)堅持分類分級管理。根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和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分類管理。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產權隸屬關系,健全與國資國企監管體制相匹配的工資分配分級監管體制,落實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分級監管責任。

    三、改革工資總額決定機制

    (一)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按照國家和我省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政策要求,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產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綜合考慮勞動生產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職工工資水平市場對標等情況,結合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和工資增長調控目標,合理確定年度工資總額。

    (二)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按照“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同向聯動原則,合理確定企業年度工資總額增長或下降幅度。

    1﹒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范圍內確定。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提高的,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商業一類企業和商業性金融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超過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倍、商業二類企業超過2倍、公益類企業和政策性金融企業超過1.5倍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不超過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的80%;對主業不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規定的調控水平及以上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于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且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不得超過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發布的工資增長調控目標。

    2﹒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下降、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明顯優于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未達到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80%的,工資總額下降幅度在同期經濟效益下降幅度的10%-50%范圍內確定。

    剔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企業未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其中,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達不到90%的,當年工資總額下降幅度不低于5%。

    3﹒企業按照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工資總額,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但發生兼并重組或關閉退出、新設企業或機構、新建項目、增加生產線等情況而規模性增加或者減少人員的,可按照本企業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合理增加或者減少工資總額。企業因接收政府指令性安置退役軍人而增加人員的,可按本企業上年度同類人員平均工資據實核增工資總額。

    4﹒對企業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引進高科技人才、實施重大科技創新活動、推進重大改革舉措等,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可依據國家和省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工資分配支持措施,推動企業凝聚改革發展動力,集聚創新人才,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分類確定工資與效益聯動指標。根據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科學設置聯動指標,合理確定考核目標,突出不同考核重點。工資效益聯動指標原則上為2-3個,由各級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根據所監管企業實際選擇確定。

    1﹒商業一類企業應選取反映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指標,主要在利潤總額(或凈利潤)、經濟增加值、凈資產收益率、人均利潤、人均經濟增加值、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指標中選取。

    2﹒商業二類企業在主要選取反映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指標的同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選取體現國家戰略、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以及完成特殊任務等情況的指標,主要在利潤總額(或凈利潤)、營業收入、任務完成率、人均利潤、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指標中選取。

    3﹒公益類企業應選取反映成本控制、產品服務質量、運營效率和保障能力等情況的指標,兼顧體現經濟效益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指標,主要在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或凈利潤)、目標任務完成率、成本控制額、人均營業收入、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指標中選取。

    4﹒商業性金融企業應選取反映經濟效益、資產質量和償付能力的指標,主要在凈利潤(或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風險覆蓋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人均利潤、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指標中選取。政策性金融企業應選取體現服務國家戰略和風險控制的指標,兼顧反映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在擔保(再擔保)業務規模、擔保任務完成率、代償率、代損率、人均利潤、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指標中選取。

    5﹒文化類企業應同時選取反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指標,主要在文化創作生產、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利潤總額、營業收入、人均利潤、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指標中選取。

    四、改革工資總額管理方式

    (一)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由企業根據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和本企業實際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備案或核準后執行。

    (二)規范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編制范圍。企業年度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編制范圍原則上應與上年度財務決算合并報表范圍相一致,包括企業(集團)本級的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和所屬各級全資、控股子企業的工資總額預算方案。

    (三)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指標。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指標由工資總額預算指標和經濟效益預算指標構成。工資總額預算指標由工資總額預算基數和預算增減兩部分組成;預算增減包括因效益變動、規模性增減人員、政策性調整增減工資總額。

    1﹒工資總額預算指標基數的確定。已經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以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清算確定的上年度工資總額為基數。未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初始工資總額預算基數原則上參照上年度企業實發工資總額合理確定基數;對上年實發工資總額低于前三年平均數的(剔除企業或項目關閉退出導致規模性減人而減少工資總額等影響因素),可以前三年工資總額的平均數為基數,以后年度的工資總額預算基數以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清算確定的工資總額為基數。對于新組建企業,可按照同級同類國有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和實有職工人數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基數。

    2﹒經濟效益預算指標基數的確定。原則上以上年度經審計的企業財務決算表反映的經濟效益指標完成值為基數(其中文化類企業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完成情況為基數)。經濟效益預算指標目標值要在與國內外同行業優秀企業橫向對標、與企業歷史最好業績指標和戰略規劃業績指標進行縱向對標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指標實行同期同行業對標。對缺少行業對標主體的,應選取同功能性質企業或具有較強可比性的競爭類行業(企業)對標;對相同年度對標信息缺失的,可與近三年同行業(企業)的先進指標進行對標。

    (四)完善工資總額監管方式。根據國有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結合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對所監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分別實行備案制或核準制管理。

    1﹒商業一類、商業性金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備案制管理。其中,未建立規范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機制不健全、工資分配存在重大違規行為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認定,其工資總額預算應實行核準制管理。

    2﹒商業二類、公益類、文化類和政策性金融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核準制管理。其中,已建立規范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工資分配未發生重大違規行為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其工資總額預算可實行備案制管理。

    3﹒實行備案制管理的企業,如果出現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不規范或工資分配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可將其工資總額預算調整為核準制管理;實行核準制管理的企業,如果工資總額預算管理規范、工資分配未發生重大違規行為,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可將其工資總額預算調整為備案制管理。

    (五)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周期。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一般按年度進行管理。對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工資總額預算可探索按周期進行管理,周期最長不超過三年,周期內工資總額增長應符合工資與效益聯動的要求。

    (六)強化工資總額預算執行。國有企業應嚴格執行經備案或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并應與經營業績考核結果聯動。執行過程中,因企業外部環境或自身生產經營等編制預算時所依據的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的,應按規定程序及時進行調整。

    五、完善企業內部工資分配管理

    (一)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工資總額管理制度。國有企業在經備案或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內,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分配。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根據所屬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和生產經營等情況,指導所屬企業科學編制工資總額預算方案,逐級落實預算執行責任,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與業績考核相銜接的監控方式,建立預算執行情況的動態監控和預警機制,確保實現工資總額預算目標。企業應積極向行業先進經驗做法對標,創新工資總額管理機制,充分調動企業內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子企業的工資分配積極性,理順企業內部收入分配關系。

    企業集團應合理確定集團本部工資總額預算,集團本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原則上應低于本企業全部職工平均工資增幅。

    (二)深化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應在崗位評價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以崗位價值為依據,以業績為導向,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并結合企業經濟效益、發展戰略和薪酬策略,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確保能夠有效吸引、激勵和留住關鍵人才。

    企業應建立健全全員績效考核制度,強化工資分配與個人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切實做到考核科學合理、分配公平公正、工資能增能減、員工能進能出。企業應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統籌處理好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關系,逐步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

    企業應健全以工資總額管理為核心的人工成本調控管理體系,嚴格控制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長,增強企業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三)規范企業工資列支渠道。國有企業應調整優化工資收入結構,盡快實現職工收入工資化、工資貨幣化、發放透明化。嚴格清理規范工資外收入,將各種津貼、補貼等所有工資性收入一律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不得在工資總額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工資性支出。

    六、健全工資分配監管體制機制

    (一)加強和改進政府對企業工資分配的調控管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對同級企業工資分配進行指導和調控,加強事前引導、事后監督。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建立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按規定定期發布本區域內不同職業的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省財政、省國資監管等部門完善工資指導線制度,定期制定和發布全省企業工資指導線、非競爭類國有企業工資增長調控目標。

    (二)落實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監管職責。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負責指導所監管國有企業編制工資總額預算方案,做好所監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的備案或核準工作,加強對所監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執行情況的動態監控,按規定及時對所監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清算并出具清算評價意見,并按年度將所監管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執行情況報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匯總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同時,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可按規定將有關情況直接報告同級人民政府。

    (三)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內部監督機制。國有企業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控機制,規范董事會、監事會的運行。董事會應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工資分配事項,加強對工資分配決議執行情況的監督。落實企業監事會對企業工資分配的監督責任,督促企業改進完善工資分配管理機制。企業應按規定報送工資總額執行結果備案材料,自覺接受政府職能部門和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監管。將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作為廠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定期向職工公開,接受職工監督。

    (四)建立企業工資分配信息公開制度。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和企業,應按規定于每年9月底前在本機構、本企業官方網站向社會如實披露企業上年度工資分配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五)健全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制度。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國資監管等部門,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和我省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及時查處違規發放工資、濫發工資外收入等行為。加強與出資人監管和審計、稅務、紀檢監察、巡視等監督力量的協同,建立工作會商和資源共享機制,提高監督效能,形成監管合力。

    對企業存在超提、超發工資總額及其他違規行為的,扣回違規發放的工資總額,并視違規情形對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切實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認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做好統籌協調,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督促檢查,及時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推動改革順利進行。

    (二)完善配套辦法。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牽頭制定省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辦法、省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執行結果備案辦法和省國有企業工資分配信息披露辦法等。各級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根據本實施意見,負責制定所監管企業的具體改革實施辦法,報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核后實施。各國有企業應根據本實施意見和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要求,制定本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國資監管等部門和工會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推進改革的合力,共同做好改革工作。要加強輿論宣傳和政策解讀,引導全社會特別是國有企業職工正確理解和支持改革,營造改革的良好社會環境。全省國有企業要自覺樹立大局觀念,認真執行改革規定,確保改革政策落實到位。

    (四)明確適用范圍。本實施意見適用于我省各級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或機構作為實際控制人的企業,參照本實施意見執行。

    我省現行國有企業工資管理規定,凡與本實施意見不一致的,按本實施意見執行。

    本實施意見所稱工資總額,是指由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直接支付給與本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9年3月8日

    2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在线看日本中文字幕不卡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 | 日本喷奶水视频中文字幕97 |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 亚洲人成电影日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