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找機遇,關鍵在于怎么干”
決策: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縣域發展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肥西是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跑出“肥西速度”的?
李煜:外部環境再復雜,總有一些地方能夠在危機中尋找機遇,關鍵在于我們怎么干。正所謂知難不難,為者常成。為此,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審時度勢、精準施策,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8年,肥西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好于預期、高于全市全省,在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中始終位居四縣一市首位。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躍居全國百強第55位,9年躍升39位,正向著全國五十強目標闊步邁進。
我們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工業強縣核心戰略不動搖;緊緊扭住項目建設主抓手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好招商引資,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圍繞提升跟蹤項目簽約率、簽約項目開工率、開工項目達產率,建立重點項目縣領導分階段調度機制,其中擬建階段由縣長負責,切實做到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加快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實現“不見面”審批;深入推進對外開放,積極做好中小微企業出口孵化,鼓勵支持企業發展跨境電商。
我們按照合肥西南國際化新城區的定位,主動對接合肥主城區,實現與合肥中心城區無縫對接、深度融合;農村暢通工程“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順利完成,榮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稱號;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獲評全省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考核先進縣。現在的肥西鄉村,處處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充滿勃勃生機。
肥西縣城上派
“沒有質量的數量沒有意義,但沒有數量就不可能有質量”
決策: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到肥西來說,如何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落腳點?
李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基礎,經濟不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不意味著就不講究經濟增長速度了。沒有質量的數量沒有意義,但沒有數量就不可能有質量。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六穩”要求,全力保障經濟穩健運行,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我們支持傳統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引導和扶持汽車產業瞄準新能源、人工智能領域集中發力,加大前沿技術開發和應用,努力在產業升級中搶占先機;引導和扶持家電產業緊盯智能化發展方向,加速研發智能家居產品,拓展延伸價值鏈條。我們助推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重點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一批科技成長型企業,著力打造行業“隱形冠軍”和“科技小巨人”。
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同時,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健全縣城鄉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融資方式,提高項目投資運作能力。創新產業發展支持方式,積極探索基金招商,設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經濟發展。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拓寬外資利用渠道,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
產業生態圈+特色制造產業集群
決策:高質量發展需要動能轉換、培育新動能。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中,肥西有哪些亮點和經驗?
李煜: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近年來,我們緊抓“三重一創”建設,聚焦重點、整合資源、集成政策,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揮規劃引領的作用。在編制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過程中,瞄準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資本、人才、技術、土地等資源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發揮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加快悅康藥業、億帆藥業等重點項目建設,引導恩瑞特等骨干企業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在智能制造方面,鼓勵泰禾光電等智能制造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突破關鍵環節,著力打造色選行業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同時,加快推進上海正陽通航產業園、微小衛星科技產業園建設,支持保障嚴店通用機場建設,努力實現通航產業“從無到有”新突破。
發揮科技引擎作用。加強與中科大先研院等高端研發機構對接,積極爭取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相關配套項目落地肥西,推動更多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特色產業集聚發展中,我們堅持“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重點圍繞江汽、格力等大企業、大集團,抓配套、促集聚、上規模,著力打造百億元級乃至五百億元級主導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肥西特色的制造產業集群。目前,汽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均達300億元,家電產業產值超200億元。
JAC生產線
真金白銀的創業“暖環境”
決策: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縣域創新發展往往面臨創新要素資源匱乏、創新主體不足等困難。肥西如何破解創新發展瓶頸?
李煜:肥西歷來是改革創新的沃土。近年來,肥西縣傳承創新基因,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科技創新企業潛力、動力和活力加速釋放,呈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2018年,全縣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2家、總數達214家,實現增加值160億元、增長17%。
我們聚焦創業扶持,深挖創新潛力。打造開放共享的眾創服務平臺,目前全縣擁有科技孵化器6個、眾創空間6個,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授牌10家;營造聚才留才的創業“暖環境”,出臺人才政策,為每位創新創業者茁壯成長提供陽光雨露;設立“催化效應”的天使投資基金,目前累計投資項目5個、總額2900萬元,成為安徽首個成立縣級天使投資基金并完成實質性投資的縣。
我們強化政策支持,鼓足創新動力。制定政策對先進制造業、自主創新等給予支持,2018年發放縣級產業發展政策獎補資金2.6億元。創新金融服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年,通過政銀擔、稅融通、政保貸、續貸過橋等金融產品發放貸款13億元。
我們創優營商環境,激發創新活力。作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各類創新研發平臺。主動對接合肥大院大所研發進展,大力爭取省市技術轉移交易平臺向肥西延伸,積極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圈、G60科創走廊建設,做好創新資源引進嫁接。2018年,全縣發明專利授權776件、增長2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7件、超全省平均水平15件,位居中國知識產權領域最具影響力縣域第15位。
肥西縣城派河風光
招商“三變”
決策:區域發展離不開宏觀環境的影響和內部環境的營造。肥西如何抓住大環境戰略機遇,大力改善內部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李煜: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吹響了推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集結號”。合肥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未來潛力與日俱增。肥西已與合肥中心城區無縫對接,市郊縣和產城一體是肥西最大的特點。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實現借力發展、融合發展。
機遇面前,把握得當,就能搶得先機、利及長遠;把握失當,就會錯失良機、步步落后。我們始終堅持擴大開放,主動融入合肥都市圈、融入長三角,加快將重大歷史機遇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持續當好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尤其是深刻認識到,環境就是競爭力、生產力,抓環境就是抓機遇,優化環境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企業順風順水時,從政策支持、行政審批、服務管理、要素保供等方面做好保障,當好“店小二”;在企業遇到困難時,以全天候、無條件、不打折的靠前服務、主動服務、精準服務、優質服務提供幫助,當好服務員。政企結成“命運共同體”,讓企業堅定信心、全力發展。
決策:當前,區域發展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招商引資“短兵相接”。肥西在招商中有哪些成功經驗?
李煜:現在各地招商引資競爭十分激烈,尤其是對具有長遠影響力的項目都在暗中較勁、拼命爭搶。我們迎難而上,大力推進精準招商、靶向招商,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一是從“有商則招”到“按圖索驥”,確保了招商信息精準。編制招商信息“一圖一表一冊”,“一圖”即《肥西鄉鎮園區招商地塊地圖》;“一表”即《肥西縣盤活存量閑置廠房信息表》;“一冊”即《肥西籍在外成功人士手冊》。通過對縣內工業地塊、農業流轉地塊、商業地塊、存量閑置廠房資源和縣外可利用招商脈絡資源的梳理,摸清了自身家底、明確了招商訴求,一改傳統的“項目找我”式被動招商,以肥西項目需求為導向,對號入座,擇優而上,實現了“我找項目”式精準招商。
二是從“四處撒網”到“產業招商”,確保了招商方式精準。組建電子信息產業、智能制造產業、生物與大健康產業等10個產業小組,每個產業小組由1家牽頭單位、2家成員單位,縣招商部門專人對接的“1+2+1”組合。各產業小組圍繞各自負責的主導產業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對行業龍頭企業的關注分析,充分挖掘投資信息,并及時跟進招商線索,確保招商責任明確、招商任務具體、招商目標精準。
三是從“轟轟烈烈招”到“扎扎實實落”,確保了項目推進精準。根據產業類型,分為農業項目、工業項目、服務業項目三大類,及醫療教育類、倉儲物流類、商貿服務業類、文旅項目類、科創平臺類5個專題,分類專題推進;制定招商引資項目會商和政策會審制度,從源頭把關,確保在談項目符合引進落戶的必要前置條件;堅持“走出去”招商,主動出擊,2018年,全縣累計外出招商活動180多批次,其中縣四大班子領導率隊招商30多批次,主動對接、快速推進。
“中國創新百強縣”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