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潛山作為皖國古都、安徽之源久負盛名,更因天柱一峰擎日月而享譽內外。
2018年8月,潛山成為“縣改市”重啟以來安徽首個獲批的縣級市,也是全國首個以特色縣獲批的縣級市;2019年4月,潛山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成功實現“摘帽”。
跨入新時代,潛山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正在探索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對此,《決策》專訪中共潛山市委書記張勁松,縱論潛山“再出發”。
“戴上一頂新帽子”
《決策》:潛山是“縣改市”重啟以來安徽首個獲批的縣級市,也是全國首個以特色縣獲批的縣級市。從縣到市,一字之變,“變”的不僅僅是潛山的稱謂,更是潛山實力、競爭力和對外形象的提升。請問新時代下潛山將如何乘“市”而上?
張勁松:
經過25年的努力,潛山成功撤縣設市,我們將積極搶抓撤縣設市的歷史性機遇,圍繞“市”之要,干好“市”之事,不負“市”之名。
一是興產業。始終高舉發展大旗,以醫藥健康等現代制造業為主導、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為基礎,建設創新型平臺,打造創新型企業,培育創新型要素,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皖西南產業集聚高地。彰顯全域旅游特色,以天柱山為龍頭,按照“全市大景區、全域大旅游”的思路,建設“天柱山大旅游經濟圈”,爭創中國旅游強縣,為全國旅游特色市發展提供示范標桿。
二是美城鄉。以現代化城市的標準,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深化環境治理,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檔次。彰顯山水田園特色,依山親水、顯山露水、迎山接水、護山保水、借山用水,著力打造山水城一體、文景旅融合的皖西南風景旅游城市。搶抓鄉村振興機遇,重點打造特色風情小鎮,整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美麗潛山顏值更高、形象更美。
三是富市民。撤縣設市的最終成效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上。在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續辦好民生實事,干一件成一件,一年接著一年干,讓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決策》:撤縣設市后,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怎樣的工作狀態?潛山將如何提升工作的創造性?
張勁松:
潛山雖已撤縣建市,但與兄弟縣市比,還存在諸多短板,發展不快、發展不足、發展不優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有一位老領導曾概括說,潛山的干部存在“不騎馬、不騎牛,騎著毛驢中間走”這種小進即安、甘居中游的心態,“等等上面怎么說,看看周邊怎么做”曾經常出現在一些干部的口中。
對此,全市上下勇于自我革新,找差距補短板。潛山對標“海安經驗”,開展“潛山縣改市、我們要改變”思想大討論,具體圍繞“干部作風怎么變、城鄉建設怎么變、旅游發展怎么變、工業發展怎么變、項目引進怎么變、生態理念怎么變、市民文明素質怎么變”七大主題展開,看到問題不回避、遇到問題不遮掩、直面問題不畏懼,強力推動各項工作快速落實、快見成效。
進入新時代,全市上下將弘揚天柱山文化頂天立地的“擔當精神”、薛家崗文化開創文明的“創新精神”,拿出“敢想敢干敢擔當”的精氣神,奮力書寫潛山綠色崛起的新篇章。
“摘掉一頂舊帽子”
《決策》:2019年4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全省18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潛山名列其中。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潛山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張勁松:
潛山是革命老區、大別山區,1984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頂“帽子”我們戴了35年。
一直以來,潛山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發揚革命老區精神,苦干實干,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特別是2014年以來,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盡銳出戰、聚力攻堅,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潛山為打贏這場攻堅戰,首先是“千軍萬馬”下基層。成立“雙主抓、雙專抓、雙主任”的脫貧攻堅指揮部,日會商、周調度、月督導。四大班子領導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接進村入戶,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推動落實。領導干部脫貧攻堅履職盡責情況每半個月在網絡媒體上公開發布,接受社會監督。
扎實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專項行動,抽調1549名干部組成173個專班下沉到村,統籌鄉鎮干部、村兩委、駐村專班、扶貧工作隊、幫扶聯系人“五支力量”,形成了“萬名干部在一線”的攻堅氛圍,為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積累了新的經驗。
其次是“千方百計”拔窮根。大力推行“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就業扶貧、電商扶貧、林業扶貧、旅游扶貧、農特產業扶貧等特色做法在省市大會上重點交流,“打造20分鐘就業圈”做法被省政府通報表彰,全國干部駐村幫扶現場會、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鞏固提升工作現場會、全省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暨林業扶貧現場會在潛山召開。
第三是“千家萬戶”全覆蓋。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對照“一過線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落實政策;對已脫貧戶和出列村進行全面“回頭看”,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村村開辦扶貧夜校,宣傳扶貧政策,講述發展變化,提升村民獲得感和滿意度。
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脫貧摘帽只是取得的階段性勝利,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依然是當前的頭等大事。我們將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確保和全國全省一道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產業驅動雙引擎
《決策》: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市域強。潛山是全省唯一的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示范縣、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如何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
張勁松: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潛山來說,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是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
近年來,通過綠水青山吸引人氣,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業態融合、全要素創新,專門設立50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讓旅游產業的紅利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
2016年,我們將文化旅游列為兩大首位產業之一,形成了產業因旅游而興、城鄉因旅游而美、百姓因旅游而富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全面做好“旅游+”這篇大文章。
具體來說,“旅游+文化”,建成薛家崗遺址公園、程長庚和張恨水故居,舉辦中俄天柱山文化旅游交流和痘姆古陶國際藝術交流活動。
“旅游+體育”,大力發展漂流攀巖、高山滑雪、高山潛水、低空飛行、玻璃水滑道等戶外運動新興業態,舉辦長板速降、滑板運動、溯溪越野等國際高端體育賽事。
“旅游+特色農業”,將茶葉、瓜蔞等特色農產品開發成旅游商品,建成“徽姑娘”餐飲街區,打造中國美麗田園和色彩農林景觀帶,榮獲全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
“旅游+森林康養”,創建中國天然氧吧,天柱山下“俄羅斯村”吸引俄羅斯前總理基里延科、現任副總理特魯特涅夫等一大批國內外游客定期度假養生。
2018年,潛山實現“千萬游客、百億收入”的目標,特別是潛山成為全國第一家以旅游特色縣獲批撤縣設市,探索了一條以全域旅游助力撤縣設市、以撤縣設市帶動全域旅游的“潛山路徑”。
目前,潛山正與華僑城集團開展賦能合作,探索“賦能管理+全域運作”發展格局,推動天柱山旅游公司上市,還創新投融資模式,組建了總規模達3億元的首位產業發展基金。
《決策》:潛山把醫藥健康作為與文化旅游并行的首位產業打造,在產業鏈上持續發力,這方面有哪些行動和規劃?
張勁松:
醫藥健康是潛山工業發展的首位產業,我們通過不斷增強生態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堅持大招商、引進大項目,延伸產業鏈,推進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抓強勢招商。2019年定為“招商引資突破年”,瞄準醫藥健康首位產業,與專業科研機構合作編制首位產業招商圖譜,編排一批拓展醫藥健康上下游產業鏈的重大項目,校準招商靶心,提升招商針對性。今年5月,北京銳業制藥總投資10億元的粉液雙室袋大輸液生產基地項目落戶潛山。
抓平臺建設。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全面實行雇員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實施醫藥健康首位產業“十個一”工程,大力度建設標準化廠房和創業孵化基地,推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打造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保健品、運動裝備等產業板塊。
抓龍頭培育。進一步做強衛康制藥、華業香料、奧力欣生物科技等行業龍頭,推動永大文體、嘉欣醫療、甬安雨具等骨干企業轉型發展,加快產業鏈配套和集群化發展。設立3億元的首位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醫藥健康產業做大做強。
人才隊伍是核心
《決策》:干部隊伍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潛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鍛造一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干部隊伍?
張勁松:
潛山要實現跨越式發展, 干部隊伍是決定性力量。在聚力攻堅、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培養練就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干部隊伍,特別是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展現了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一批縣級干部積極響應號召,深入一線駐村駐點;廣大黨員干部與貧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千干下基層”行動,在“白天是村長、晚上是局長”之間轉換。
在經濟發展的“賽場”,廣大干部積極主動作為,比學趕超,創新創優,打造了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黃鋪經驗”、20分鐘就業圈“潛山方案”、農村電商全覆蓋“潛山實踐”和河長制、林長制推進“潛山路徑”等先進經驗,展現潛山形象,擴大潛山影響,提振潛山精神。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縣域發展過程中的人才短板問題,如年齡結構斷層、干部錘煉不足等。
對此,潛山提前作出部署,盤活存量,激發活力,讓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干部”擁有更多的舞臺;出臺干部交流辦法,市鄉“立體式”交流干部,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年輕科級干部,公開選拔了8名年輕干部到重要部門擔任副職;優化開發區干部隊伍結構,打破身份限制,面向全國公開招聘12名雇員,在開發區內部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干部隊伍結構顯著優化。
在縣域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研發人才、年輕技工的短板,也是必須破解的難題。在加大人才培育培養的同時,潛山正在以柔性人才政策,多舉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撤縣設市、脫貧摘帽,潛山新一輪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我們將把機遇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向高處攀、與強者比、跟快的賽,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勇當“趕超者”、爭當“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