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力”贏“三心”
問:近年來,從貧困縣到百強縣的“長豐現象”引起很多人關注。您認為,長豐崛起靠的是什么?
許華: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擼起袖子加油干,縣委靠前指揮,政府狠抓落實,人大、政協主動參與,鄉鎮區比學趕超,縣直部門創先爭優,干部群眾奮勇拼搏,在全縣掀起了大攻堅、大比拼、大發展的熱潮,各項工作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
特別是在宏觀形勢趨緊的情況下,長豐始終保持很好的發展勢頭,高質量發展的勢能不斷集聚,實現全國百強縣排名“三連升”,2018年排名由87位提升至82位,并入選全部五項“百強”榜單。
長豐發展之所以能不斷取得新進步,最根本的是堅持了政治定力。縣委始終堅持講政治、講大局,不折不扣貫徹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體現出強烈的擔當作為精神。
最重要的是堅持了戰略定力。這些年我們一直咬定發展主線不放松,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毫不動搖。抓發展要有連續性,全縣上下始終堅持既定的發展思路,不爭論、不議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鍥而不舍釘釘子”的韌勁,一屆接著一屆干。
最關鍵的是堅持了實干定力,全縣上下始終堅持真抓實干,各項工作謀劃實、推進實、成效實,打造了黨建提升的“長豐品牌”,彰顯了園區發展的“長豐路徑”,取得了征地拆遷的“長豐速度”,講好了積極向上的“長豐故事”。
這“三個定力”,也讓我們收獲了“三心”。一是贏得了民心,出臺為民辦實事“30條”,實施“城鄉環衛、城鄉供水污水、城鄉公共交通”三個一體化工程,一大批看得見、摸得著、大手筆的民生項目全面鋪開,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為我們點贊。民心是長豐跨越發展的最大根基。
二是做到了齊心。我們堅持只謀事、不謀人;只干事、不說事,縣四大班子高度團結,全縣上下風正心齊、政令暢通,沒有雜音,沒有一線二線,沒有份內份外,讓發展的合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和加強。
三是換來了順心。2018年,雖然我們面臨巡視整改、督察考核等多重考驗,大事要事多、急事難事多,但全縣各項工作啟動快、推進快、落實快,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沒有退縮、沒有怨言,特別是看到長豐發展的好形勢,大家都很欣慰、都很舒心。
可以說,“三心”是長豐發展的最大收獲,也是今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大財富。
發展要有“圍棋思維”
問:您主政長豐多年,作為決策者,您對長豐發展有怎樣的感悟?
許華:從長豐實踐來看,一個地方的發展首先要有戰略引領。用戰略引領發展,用戰術解決問題。
針對長豐實際,我們提出“雙城雙軸”戰略,突出北城、縣城兩個核心帶動,城市框架全面拉開,戰略布局更加合理。隨著“品質北城”、“精致縣城”加快建設,從北部組團到成為主城區,從衛星城到成為副中心,公共交通、供水污水、城鄉環衛等18個項目已經實現或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與合肥等高對接、融合發展成為現實。
第二,要唱出一臺好戲,先要搭好臺。我們立足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以雙鳳經開區為龍頭,以崗集、下塘、吳山、水湖等“多園”為支撐,明確各自產業定位,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的產業板塊。
比如,雙鳳主園區重點布局高端制造業、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產城融合體;崗集分園區以汽車零部件、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下塘分園區形成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電路、智能家居、新型建材四大板塊,吳山分園區打造全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水湖分園區以教育產業為主導產業,一批大學項目先后落戶。這樣就形成了合理的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
第三,發展不僅要立足實際,同時更要面向未來。經濟發展是有規律的,今天的發展一定是昨天準備的結果。今年的成績不是今天干出來的,而是昨天準備的。所以,經濟發展不要有短期行為,一定要為未來打算。
2016年,我們提出“拆出十年空間,打下十年基礎”。 2018年完成征遷面積360萬平方米,在建安置房300萬平方米,均創歷史之最。拆遷一直是最難的事情,而且成本一天比一天高,所以一定要為未來拆遷,而不是為今天拆遷。
我們很多地方拆了就空著,以后“一張白紙好作畫”。像下圍棋留白一樣,把發展空間留下來,把好的地方留出來,長豐未來的發展空間就很足。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功成不必在我。要為未來發展拓空間,而不要吃未來的飯,不要為了眼前數據好看。
發展經濟要像下圍棋一樣,而不是下象棋。象棋拱卒拱一步是一步,下圍棋就是要有格局。如果僅僅看到眼前的政績,拱一步算一步,有可能短期有高速度,但絕對沒有高質量。高質量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我認為還是政績觀的問題。
高質量發展“辯證法”
問:新時代發展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新起點上,長豐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許華: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兩難局面。比如,既要把經濟做大做強,又要轉型升級;既要加快城市化,又要克服“城市病”;既要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又要在資源環境受約束下開辟新路徑;既要解決發展中的資金問題,又要解決人民群眾的民生問題。我們必須要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辯證看待這些兩難問題,統籌重點任務安排,形成全面系統推進格局。
比如,我們推進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既要重點聚焦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還要鼓勵各鄉鎮、開發區,圍繞“城鄉建設、園區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社會事業發展“兩個走在前列”要求,因地制宜謀發展、各顯神通爭作為,打出“優勢牌”、端出“特色菜”。
我們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既要提升“雙城”的集聚輻射功能,又要提高“雙軸”的整體實力,還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長豐廣袤的農村大地建設好。
我們推進“三大攻堅戰”,這是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的重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會使經濟發展更穩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會使經濟發展更充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會使經濟發展更可持續。所以,打好三大攻堅戰,不僅是經濟發展問題,而且是社會政治問題,是對我們黨駕馭風險、跨越關口的能力檢驗。我們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回應群眾關切,消除隱患苗頭,妥善解決問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突出“精準”二字,著力提高脫貧質量,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率先實現整縣整體脫貧;要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全民治污,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建設美麗長豐。
高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既要以系統思維推進高質量發展,強化整體聯動,努力使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升;又要注重把握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在一些關鍵緊要處下大力氣,努力打造更多的示范標桿、特色亮點,通過以點帶面,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一片新天地。
問:長豐提出高質量、高速度“雙高”。從很多地方來看,實現“雙高”很難,長豐如何做到?
許華:我們要處理好高質量與高速度的辯證關系。長豐雖然發展形勢不錯,但跟發達地區比總量還不大,全國百強縣有26個縣(市)經濟總量超過千億元,長豐到千億的路程還很長,增量還是要加快,還是要有項目支撐,還是要大招商、大投入,要有好的發展環境。
特別是軟環境,高質量的企業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現在招商是3.0時代,對環境的要求發生了變化,拼優惠政策已經不行了,企業注重人才、產業等配套環境,高質量項目要有高質量的配套。
在招商方面,我們也改變了做法,采取“信息全員化、談判專業化、落地包保化、服務精準化”。過去是攤任務的形式,給鄉鎮、部門下任務,包括領導都有任務,出現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影響發展質量,為了完成任務,大家招來的項目都爭著上,導致整體項目質量不高。
后來我們就調整了方式,信息全員化,每個人包括辦事人員都要有招商信息。信息來了以后,由招商局專業的人去談判,哪些信息是有效的,哪些可以繼續跟進,招商局進行梳理,然后組織專家論證,對產業方向、耗能情況、環保情況等進行論證。招商選資、加強把關,從而保證了新進企業的質量。如果現在仍然是粗放式招商,那么就會影響今后的高質量發展。
“三不”精神是靈魂
問:干事創業關鍵在人。從干部角度,能更加深刻理解一個地方的發展。長豐干部“面對困難不低頭、勇于爭先不服輸、敢于擔當不退縮”的“三不”精神是如何煉成的?
許華:良好的精神狀態是一個人思想境界的外在體現,也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靈魂。有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有聲有色,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成功逆襲,長豐的發展就是最好的印證。長豐干部精神狀態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有干事創業的銳氣。不在強者面前示弱,不在先進面前自卑,把成績作為起點,將榮譽視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敢于同強的比、向高的攀,樹一流標準,創一流業績。
二是有永不言敗的豪氣。絕不因存在困難而畏首畏尾,絕不因發生矛盾而裹足不前,絕不因遭遇失敗而垂頭喪氣。知難而進、逆流而上,敢于動真碰硬,敢于在挑戰中贏得發展。
三是有負重奮進的勇氣。跳出長豐審視長豐,立足長豐謀劃長豐,以更高的參照系、更高的目標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心無旁騖,抓緊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把長豐的事情辦好。
四是有團結拼搏的士氣。把全縣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大力提倡“三講三比”:對于部門來說就是要做到,講專業、講規范、講執行;對于鄉鎮園區來說就是要強調,比特色、比變化、比亮點。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把工作不斷推上新臺階。
問:除了“三講三比”,長豐是如何調動干部積極性的?
許華:首先還是要以發展去統攬,用發展成果去激勵。同時,每個階段都要有階段性目標。2014年,提出“凝心聚力謀發展,齊心共圓百強夢”;大拆遷時從干部的實踐中凝練出“面對困難不低頭,勇于爭先不服輸,敢于擔當不退縮”,精氣神自然就上去了。
另外工作環境也很重要,大家都是推心置腹、心情愉快地干工作,贏要贏得有精神,輸也要輸得愉快。我提出“愉快工作法”,鼓勵大家愉快地去工作。要把解決問題、攻克困難、服務群眾,作為最愉快的事。其中關鍵是干部內心的認同感,對長豐發展的認同。有了這種認同感,做什么工作都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