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決把思想從‘制造業過時論’‘制造業低效論’‘制造業低端論’三個認識誤區中解放出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動員大會上,針對如何破解杭州制造業發展中的問題,發出震撼講話。
周江勇說,制造業是城市經濟的根基,是杭州確保繼續走在前列的底氣。制造業沒有過時,而且永遠不會過時。
杭州為何在此時突發自我警醒?一起來看。
周江勇 資料圖
8年時間,杭州被成都和武漢趕超
制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改革開放以來,杭州制造業整體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涌現出萬向、娃哈哈、萬事利等一大批優秀的制造業企業,2018年工業總產值已接近1.4萬億元。
但是,如果將杭州制造業放在全國城市的坐標系中,就能發現一些值得警惕的風向。
比如,杭州工業增加值總量增長較慢。2010年,杭州市工業增加值比成都和武漢均高出500億元左右;但到2018年,杭州市工業增加值分別比成都和武漢少了1500億元和900億元左右。
8年時間里,杭州工業增加值被成都和武漢分別趕超了2000億元和1400億元。這直接導致了杭州市生產總值被成都和武漢趕超。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工業增加值總量增長緩慢,與工業投資的乏力有直接關系。這些年來,杭州工業投資呈持續下滑態勢,5年間,投資規模減少了1/3,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縮小了近1/2。
相較于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在杭州整體經濟中正持續減弱。杭州制造業亟須破解項目支撐不夠有力、投資結構不夠合理、主導產業不夠壯大、產業層次不夠高端、存量企業服務不夠真誠、招大引強不夠精準等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在未來較短的一段時間破解,將極大地降低杭州的城市競爭力。前幾年杭州經濟總量被成都和武漢超越的場景,有很大的可能會再次被其他城市趕超,從而跌出全國前十。
更加迫切的是,一直緊追杭州的南京開始發力。2010年,南京經濟總量與杭州相差近千億元,到2018年時,僅相差不到700億元。仔細分析杭州被追趕的300億元會發現,主要是因為杭州的工業增加值被南京追趕了400億元,如果沒有服務業或者說數字經濟的帶動,南京與杭州的差距會更加縮小。
2018年,南京更是雄心勃勃地啟動了創新名城建設計劃,通過一年對標找差,跑出一連串第一。南京以8%的經濟增速,躍居江蘇13個設區市和東部沿海經濟總量超萬億城市首位;高科技企業增量和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新增境內上市公司數量、地鐵通車里程居全國第一。
放眼全國,杭州制造業坐不住,也等不起,更慢不得。2018年,杭州工業增加值排在全國主要城市的第14位,不僅低于制造業強市蘇州、無錫,更低于省內寧波和福建泉州、廣東佛山等制造業名城。
這不得不引起杭州的警醒。由于制造業的“疲軟”,杭州在城市競爭中,已經面臨“標兵漸遠、追兵趕超”的態勢。如何看待并應對“杭州制造”遇到的困難,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
今年2月,周江勇在《浙江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杭州傳統制造業面臨著盤活老工業區塊存量資源、低效用地的較大壓力,必須破立并舉,推動轉型升級。”
5月,周江勇專題調研工業經濟,強調發展工業是時代大勢所趨、城市升級所要、補齊短板所需。在7月底召開的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周江勇用了五分之一的時間談制造業,表示杭州要不要制造業是偽命題,不用討論,要不失時機地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打贏杭州制造業發展的“翻身仗”。
兩個引擎一起轉
“新制造業計劃”是杭州主動作為吹響的制造業再出發“集結號”。其核心要義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堅持增總量、優存量、促增量、提質量,實現數字經濟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兩個引擎一起轉”,為杭州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支撐。
“新制造業計劃”也有明確目標: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十百千億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工業投資、工業技改總量、新引進項目投資額“六個倍增”,使杭州制造業整體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制造業強市。這其中的重點舉措是推進“三提兩改一創”。
一是推進產業提檔,構建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和經典產業相得益彰的現代產業體系。具體將實施四項工程: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傳統產業提升工程、經典產業傳承工程、落后產能淘汰工程。
二是推進企業提效,形成頂天立地與鋪天蓋地有機結合的企業生態體系。重點實施五項計劃:“鯤鵬計劃”“鳳凰計劃”、規上企業扶持計劃、高新企業培育計劃、“小巨人計劃”。
三是推進平臺提能,形成科學有序、支撐有力的制造業空間布局。2018年以來,杭州市對142個平臺進行了全面整合,取得了明顯成效。接下來,將重點抓好三類平臺建設:做強做優工業主平臺、探索建設跨區域合作平臺、全面提升小微企業園。
四是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推動企業數字化水平整體提升一個等級。大力推進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百千萬”工程,統一實施100個以智能制造為方向的攻關項目,各區(縣、市)實施1000個以工廠物聯網為方向的推廣項目、10000個基于“云端服務”的普及項目。積極鼓勵企業開展“零土地”技術改造,實施新一輪質量提升行動。
五是實施大規模綠色改造,積極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三個論英雄”:堅持畝均論英雄、堅持降耗論英雄、堅持減排論英雄。
六是爭創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持續擦亮杭州最鮮明的產業地標。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發展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加快集聚一批領軍人才團隊。
杭州的雄心是力圖實現制造業與數字經濟“兩手抓、兩手硬”,再次以創新之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杭州思考”。
企業家是重中之重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產業來支撐,一流的產業由一流的企業集聚形成,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企業家引領。這也是此次杭州“新制造業計劃”的重中之重。
“企業家是企業的主心骨,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希望大家傳承好老一輩企業家的優良傳統,保持對制造業的高忠誠度,永葆創業激情,培養世界眼光,弘揚企業家精神,履行社會責任,努力成為具有現代化、市場化素質的企業家群體。”周江勇特別強調。
另一方面,給企業家一片適宜成長的土壤正是杭州廣為流傳的口碑。在“新制造業計劃”中,杭州也將繼續營造好全社會珍惜制造業、支持制造業的輿論環境,讓企業家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事業上有作為,使制造業受到更多尊重。
這離不開杭州全體干部隊伍的共同努力。“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心里裝著企業,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辦‘清’上加‘親’的事情,讓企業在杭州把根扎得更深。各區縣(市)要把實施‘新制造業計劃’作為‘一把手工程’,結合主題教育調研、‘走親連心三服務’等,經常深入制造業企業噓寒問暖、紓困解難。”周江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