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旌德縣
項目是縣域發展的“牛鼻子”,是經濟工作的“主引擎”。領導干部要提升抓發展的能力,首先要提升抓項目的能力,亦即項目謀劃、項目招引、項目爭取、項目前期、項目征遷、項目建設等六種能力。
把握來源,提升項目謀劃能力
項目謀劃是項目工作的源頭,決定著一個地方的起步基礎和方向未來。要把握好五個來源,堅持“一把手”帶頭,在全縣上下形成抓項目、謀項目的濃厚氛圍。
圍繞既定規劃謀劃項目。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綱要,也是謀劃項目的重要指南。要發揚釘釘子精神,貫徹好《十三五規劃》等既定規劃,一錘接著一錘敲。
圍繞問題導向謀劃項目。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矛盾是前進的動力。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旌德最大的發展制約瓶頸——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為例,堅持高速建設“三步走”,形成“大十字”的高速路網。推動國省干線“一體化”,實現縣內主要道路升級改造,貫通高鐵站到高速下口的“精彩”生態廊道。實現縣域道路“大循環”,變“放射線”為“蜘蛛網”,全部按“四好路”的要求和“旅游路”的標準修建,全面改善縣域內外交通環境。
圍繞結果導向謀劃項目。城市發展離不開各類創建,要圍繞創建標準和要求,以創促建。結合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等創建工作,狠抓市容市貌、商貿服務、交通秩序、治安環境等專項整治,進一步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綠文章、路文章、水文章。搶抓高鐵通車的歷史性機遇,集中精力打造高鐵新區,積極謀劃并推進商業綜合服務體、全齡化養生社區、“城鄉綠色能源公交一體化暨黃山快速通達”綜合交通樞紐、銀齡康養、藝術文創、教育培訓等項目。
圍繞上級部署謀劃項目。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當好“變壓器”,把中央精神從“220KV的高壓”轉換成“220V的低壓”,送進尋常百姓家。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緊扣“三大革命”“三大行動”,謀劃項目,補齊短板。要擦亮全國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這一“金字招牌”,謀劃推進一批農、工、旅融合的“六次產業”項目。繼續探索開展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確權頒證工作,重點抓好路西田園綜合體、王禎農創中心等項目,推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鄉村振興。
圍繞群眾需求謀劃項目。既要狠抓大項目,也要關注小項目。小項目的投入不大,影響不小,邊際效應較高,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當前的重點是“三水兩智一垃圾”。加快第二水源點建設,解決好“喝的水”問題;推進白沙河、徽水河“兩河”治理,解決好“看的水”問題;實施城區污水管網改造、鄉鎮污水處理項目,解決好“排的水”問題。完善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構筑醫共體+醫聯體+健康網,發展智慧醫療;加強智慧課堂建設,打造教育信息化網絡,探索智慧教育。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改革,推進垃圾分類、焚燒發電,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徽旌德
創新方式,提升項目招引能力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衡量一個地方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尺。要把招商引資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勤招商、大招商、招大商。
堅持精準招商。誰來招?堅持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積極推行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專業公司招商、基金招商、駐點招商等方式,開展專業招商。去哪招?“立足長三角,貫通京福線,招引鳳還巢”,深化與滬蘇浙地區交流合作,聚焦重大項目、重點領域、龍頭企業,開展精準招商。招什么?面向生物醫藥,重點是體外診斷試劑,發揮好政策引導作用,開展產業招商。
創新招商方式。用好基金招商這把“利器”,通過產業基金從資本層面進行降維打擊,以股權投資形式參與招商項目,既“育種式”培育本地創業企業,也“嫁接式”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更“栽秧式”精準移栽生物醫藥類科創企業。要充分發揮PPP模式撬動作用,堅持“骨肉不離、肥瘦搭配”,以工程利潤吸引社會資本,發揮其眼界、人脈、運營優勢,特別是招商優勢。要重視對運營主體的招商,順應投資主體與運營主體相分離的新趨勢,鼓勵“民投民營”,兜底“國投民營”“混投民營”。
遵守招商規矩。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暢通投資服務“VIP綠色通道”,對招商項目實行“一對一”全流程代辦服務,做到“不進機關門、不找一個人、能把事辦成”。要堅持先集體研究,再制定政策,最后讓企業依法依規享受政策,積極推行“四步兩會”招商工作法,重塑招商工作流程,明確招商專員責任制。要強化文字意識和契約精神,按照“雙約束、同兌現”的要求,嚴格落實政策和協議約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精準把脈,提升項目爭取能力
爭取項目既是貫徹落實上級宏觀政策的客觀要求,也是借力發展的迫切需要。要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加強政策研究。政策機遇是最大的機遇。要精準把握宏觀政策導向,吃深吃透上級政策,特別是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趨勢。要牢牢把握貨幣政策向財政政策轉向的宏觀機遇,以及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積極謀劃和儲備更多與上級政策相契合的項目。
爭取列入規劃。“碗越大接的水越多”。要堅持項目前期與項目建設相剝離,單獨列支一定的項目前期費用,對項目的投資主體、建設內容、項目選址、運營方式等進行反復論證,有效提高項目成熟度,做到隨時可以補位,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要加強分析研判,提前謀劃“十四五”項目,編制好三年滾動項目庫,力爭更多的項目能夠列入上位規劃。
加強跟蹤對接。“客人要面條,不能上包子”,爭取項目得把準脈。要健全對上項目爭取機制,建立項目申報臺賬,充分發揮發改、水利、交通等部門的主體作用,積極對上爭取項目。項目申報后,還要繼續保持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跟蹤對接,隨時關注申報動態,安排專人負責,做到緊盯不放。要講好旌德故事,反映旌德聲音,積極贏得上級部門的重視和認可,從而獲得更多項目資金支持。
胸有成竹,提升項目前期能力
項目前期是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的必備條件,前期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項目推進成效。要進一步做深做細項目前期各項工作,促進項目又好又快落地建設。
扎實做好項目醞釀工作。胸有成竹,方能妙筆生花。項目醞釀是項目前期的前期,這個階段與項目謀劃階段的宏觀戰略、具體前期工作的微觀細節有所不同,重點要考慮好幾個中觀問題。
考慮好“誰投資”,明確投資主體,厘清市場、上級或本級政府等不同資金來源,采取對上爭取、鼓勵引導企業自主投資或通過發債、PPP等手段吸引社會資本等方式來保障。考慮好“誰運營”,避免“重物輕人”的錯誤理念,提前做好與項目運營方的接洽工作,盡量讓運營方從一開始就參與項目的設計、施工。還要同步考慮好項目內容、項目選址、項目效果圖等,并對工程量、投資額等進行估算,必要時開展預可研,充分論證項目的可行性。
規范項目前期工作流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磨刀不誤砍柴工。項目前期是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階段,是最需要多方合作、統籌協調的階段,也是作為政府最應該發力的階段。要依規守法,給項目前期留足時間,與項目建設的時間比至少1:1。
項目類型不同,前期工作流程也千差萬別:從投資主體看,有企業投資或政府性投資之分,企業投資包括入園(工業)和非入園(農旅、房地產開發等)等大類,政府性投資包括水利、公路、市政、房建等類型,政府性投資項目的前期工作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從用地性質看,有存量土地或新增土地之分,新增土地的項目就涉及土地報批、征遷、收儲、出讓等環節;從國土規劃看,有先上規委會或后上之分,絕大多數項目是先拿到選址意見書、土地預審批復,再編制修建性詳規,提交規委會審議,亦即“先拿地、再上會”,但也有部分如公路類項目,則恰恰相反,須先上規委會,確定線型走向后,再征地建設。萬變不離其宗,項目前期一般分為立項、可研、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招標施工等5個環節,關鍵是扭轉發改、自然資源、規劃、住建等部門“自說自話”的局面,奏好“大合唱”。
重視項目規劃設計工作。規劃是法,設計為魂,規劃設計是項目前期工作的核心關鍵。要嚴格遵照上位規劃,整合管線資源,治理空中拉鏈,建設地下管廊,一次到位,避免浪費。要高度重視立面設計,把城市風貌設計與總規、控規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避免“千城一面”,獨樹城市品牌,同步抓好建筑外立面與屋頂“第五立面”,真正做到“記得住鄉愁”。要充分尊重專家意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項目方案必須到現場查驗后方可上規委會。
讓利于民,提升項目征遷能力
沒有征遷就沒有項目,征遷也是生產力。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凝聚合力,進一步做好征遷工作。
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為群眾辦好事上,積極維護好群眾利益,在法律政策規定范圍內,按照“最大程度讓利于民”的原則來制定補償方案。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帶頭做好親戚朋友勸拆工作,帶頭與違法違規建設行為作斗爭。堅持共享發展,探索開展非公益項目競爭性征遷,協調多方利益,實現包容式增長。
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規范征遷流程,嚴格落實“三榜”公示制度,首先將征遷方案、房地情況、補償金額等相關情況在征收區域醒目處和村(居)委會進行第一榜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并報房屋征收實施單位審核后,分別在鄉鎮和縣級媒體上進行第二和第三榜公示,之后再簽訂征遷補償協議,下決心實施“陽光”征遷。嚴格執行征遷標準,始終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堅持依法依規辦事。要堅持拆遷先拆違,持續開展違法建設集中“清零行動”,對擅自改變房屋性質和用途的堅決予以查處,對突擊掛戶、超標建設、違法建設的進行全面清理,為征遷工作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既要依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也要堅決抵制不合理要求,對極少數未達成征遷補償協議且拒不配合的,在作出責令交出土地或征收補償的行政決定后,可依法申請強制拆除。
科學管理,提升項目建設能力
項目建設能力是項目推進的重要保障,從政府角度來說,主要體現為對項目建設的管理。要統籌各方作用,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能力,推動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和制度化。
加強調度推進。管與不管不一樣,真管與假管不一樣。落實好重點項目分級調度機制,踐行一線工作法,堅持現場就辦、馬上就辦,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土地、資金、征遷等問題。推行“三盯三燈工作法”,實行掛圖作戰,確保簽約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
發揮各方作用。堅持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對政府性投資項目,按照“交鑰匙工程”要求,充分發揮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專業代建作用,精細化管理、標準化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完善項目管理體制機制,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和審計等各方要相互配合、履職盡責。尊重項目建設客觀規律,急不得、也停不得,合理排定施工計劃,全力推進確保完成。
做好統籌管理。重點項目領導小組秘書處及所屬的重點項目辦、招商辦、投融資辦、征遷辦、重點局要各司其職,著力構建項目招商、融資、征遷、建設、調度的綜合管理格局。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設管理等多重因素,緊扣“靈芝、養生、慢”主題,既彰顯民族風,又展現國際范,著力打造“詩河為脈、五珠聯帶、山水交融、小城大愛”的國際養生慢城。
(作者為宣城市委常委、旌德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