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巢湖水泥產業面臨的發展機遇與優勢
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安徽已被冠以“先試先行”的標簽,合肥正處“世界制造業大會”的浪潮,巢湖生態文明、美麗城鄉、交通區位改善等優勢進一步顯現,我市水泥產業正呈現厚積薄發的崛起態勢。“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深入實施,合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加快建設,催生了一批大投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工程,我市水泥產業正面臨機遇疊加的有利趨勢。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巢湖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產業項目加速集聚,簡政放權深入推進,更好地激活了區位、生態、人力資源、改革創新等資源稟賦,我市水泥產業正呈現厚積薄發的崛起態勢。
與此同時,作為地方主導產業,水泥產業在巢湖具有得天獨厚的三項優勢。一是有資源優勢。我市有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開采回采率達90%,相比較周邊粗放開采,我市非煤礦山開采有全合法、高產出、少污染、無事故等優點。二是有市場優勢。由于巢湖水泥產業知名度和多年發展的基礎,兼之多條國省干線、裕溪航道等水陸運輸的便捷,巢湖水泥在全國特別是華東地區,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僅以海螺、中材兩個品牌為例,市場總占有率超30%。三是有人才優勢。多年來的產業發展,為我市培養了包括采購、試產、生產、銷售等全過程的大量優秀人才,成為我市水泥產業最具競爭力的砝碼。
二、相關對策和建議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巢湖市水泥產業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甚于其他產業,更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扎實做好要素協調、項目推動、政策支持和企業服務等各項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建議:
(一)增動能和去產能“兩能交替”,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一是擴大有效投資。工業投資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沒有強投入就沒有大產出。有關鎮街和部門要對區域內水泥產業進行重點引導和重點扶持,促進產業優勢集聚。要圍繞水泥產業發展方向,下大功夫抓好全產業鏈招商引資、加強在談、在建項目跟蹤協調服務,嚴格按照時序進度抓開工建設、抓項目推進、抓竣工投產,形成滾動推進的良好局面,發揮好有效投入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二是積極穩妥去產能。按照國家、省、合肥市關于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相關政策,要結合我市實際,認真擬定水泥產業去產能實施方案。我市去產能工作,既是對落后工藝、高標能耗和不達標排放的一次更新換代,更是產城融合、建設生態美麗巢湖的現實需要。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務必要提高認識,把水泥產業去產能工作作為本地區、本部門、本企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去把握,積極應對、主動作為。三是強化創新驅動。要貫徹落實《巢湖市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文件,鼓勵水泥產業“走出去”,搭建多層次產業國際交流平臺,提升優勢產業出口競爭力。要引導水泥企業順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通過技術產品、業態、營銷、管理等創新,加快轉型步伐,擴大高端有效供給。
(二)高端培育和低端調整“兩端發力”,打造產業升級新格局。一是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行業主管部門要謀劃構建水泥產業運行監測體系,建立多個配套產業鏈的重點項目庫,引導水泥企業產業升級。要整合產業引導扶持基金,在對小微企業扶持的同時,適當對水泥企業傾斜;由于水泥企業投資較大,可以考慮吸納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建立全市水泥產業專項引導基金,為水泥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是搶占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新高地。要抓緊梳理我市水泥產業科技創新引領水平,按照國際、國內領先兩個層次,排出一批技術領先、有市場前景、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大力支持企業把先進技術做大做強。要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售后服務中的深度應用,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行業智能化改造示范引領。要認真研究支持制造強省、制造強市相關政策文件,進一步強化水泥產業布局,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將本地水泥龍頭培育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排頭兵企業。三是積極推進水泥產業布局調整。要研究制定水泥產業發展規劃,梳理建立全市各水泥企業生態環保負面清單,對不符合產業規劃的企業和項目責令限時轉型。“十三五”以來我市工業能耗和排放呈逐年下降態勢,但目前水泥產業仍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領域,要嚴格對照年度全市節能降耗控制目標,細化分解節能、控煤工作任務,特別是要跟蹤落實好各家用能大戶的節能工作,引導企業自覺完成去產能各項任務。
(三)互聯網創新和協同創新“兩創聯動”,形成產業發展新驅動。一是實施工業互聯網提升計劃。要創新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組織開展大中型企業寬帶“企企通”工程、工業企業高帶寬專線服務等。要引導企業發展具備互聯網功能或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建設依托互聯網的產業鏈協同體系。二是推動制造業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要堅持以企業為主導,以協同創新為重要形式,建設跨領域的市級制造業協同創新中心。創新中心以應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開發、產業競爭前沿技術開發及成果轉化為主要使命,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水泥產業提供關鍵共性技術服務,真正打響“巢湖水泥”的金字招牌。三是著力突破產業鏈關鍵技術。要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關鍵技術突破工程”,重點圍繞預制構件、復合材料、余熱發電等新興產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滾動實施產業鏈關鍵技術突破工程和項目,加快推動產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強化信心和優化服務“兩化結合”,營造產業發展新環境。一是宣傳引導到一線。對于當前形勢,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主動站出來,深入企業、深入基層,加強正面宣傳別導,將信心傳遞給企業,進一步激發企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對延鏈、補鏈、強鏈的水泥企業,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爭取各方資源對水泥企業轉型發展的支持。二是政策落實到一線。最近國家和省合肥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經濟促發展的文件和政策,我市也重新修訂了《巢湖市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需要我們著力抓好落實。這些政策意見對我市企業,特別是亟待轉型升級的水泥企業今后發展休戚相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好貫徹好,積極做好對企業的政策解讀、指導服務工作,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企業得到實惠。三是幫扶解困到一線。當前我市水泥企業遇到最主要的問題主要是能耗、排放、礦權等幾個方面,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主動了解、分類施策,本級能解決的要立言立行,馬上幫助企業協調解決,需要多部門或上級協調解決的,要積板反映、跟蹤落實。要正確領悟“四送一服”精神,多用“金點子”為企業排憂、少做“表面功”給企業增負,讓企業在獲得感和歸屬感中,樹立信心、直面困難、勇于發展。要發揮水泥行業協會協調作用,建立“市場運作、協會協調、行業自律、產業升級”的工作機制,促進各水泥企業公平競爭、和諧發展。
回首昨天,昔日繁華落盡;面對今天,自感倍加珍惜;展望明天,更應信心百倍。巢湖水泥產業至今已發展60余年,一甲子的時間里,巢湖水泥產業既有過輝煌期、也有過平淡時,卻始終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扮演重要角色。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惟有不忘初心、創新前行,才能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巢湖水泥的行業豐碑才能永遠的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