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創新樣本

    南平“生態銀行”:打通“兩山轉換”新通道

      作者:崔 莉  編輯:紀海濤  來源:決策網時間:2019-12-25
    “生態銀行”打通了資源變資產、青山變金山的通道,從而解決了生態優良的欠發達地區面臨的共性難題。

    pbu817131_04.jpg

    2018年來,不少地方組團到福建南平參觀學習,不為別的,只為“生態銀行”而來。這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全新事物,已經成為許多地方持續關注的高頻詞。

    其實,所謂“生態銀行”,并非金融機構,而是自然資源運營管理平臺,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資源變資產、青山變金山的通道,從而解決了生態優良的欠發達地區面臨的共性難題。作為全國首創,南平“生態銀行”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其運行機制是怎樣的?對其他地區有哪些參考借鑒價值?

    生態優勢轉化“四難”

    南平市地處福建北部,是閩江源頭、福建省重要的生態屏障,自然環境優越,被譽為全球同緯度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最好的地區之一。南平市還有著與綠色生態相得益彰的厚重人文,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文化的發源地。資源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守著金飯碗受窮,經濟發展體量小,是典型的資源富集后發地區。

    與南平市情相近的后發地區,生態優勢難以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究其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資源分散難以統計。自然資源調查和確權的基礎工作不完善,導致家底不清、權屬不明;所有者權益內涵不明、權益缺位,導致資源的所有權實現很不充分,資源市場缺乏競爭性,資源價格體系不合理。二是碎片化資源難以聚合。資源分散、權屬復雜等問題導致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缺乏系統性保護與利用,無法發揮其規模效益。三是優質化資產難以提升。由于自然資源科學的評估定價體系尚未完成,所以無法將山、水、林、田、湖、草等作為共同體來系統考慮其價值,沒有體現出自然資源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四是社會化資本難以引進。市場主體參與度不高,產業資本很難進入,外來主體開發時與所有權主體溝通、交易的成本過高。

    針對上述問題,如何進行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自然資源價值化實現形式,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2017年12月,南平市全面提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建設‘生態銀行’”的發展構想,在與第三方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南平于2018年在全國首創“生態銀行”,就生態資源富集地區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進行了有效探索,目前已成功探索形成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武夷山市五夫鎮“文化生態銀行”、延平區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建陽區“建盞生態銀行”等多種運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生態銀行”到底是什么銀行

    南平“生態銀行”的設計思路可以概括為四個特點:政府搭臺、農戶參與、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第一是政府搭臺,即政府掌控資源,在宏觀上積累出規模化效應,從而形成集約化發展模式 ;第二是調動農戶積極性,通過農民、林農、國有農(林)場、國有企業的參與,盤活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態消耗成本;第三是通過市場化融資和專業化運營,解決自然資源全過程開發的資金需要,緩解政府資金壓力,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第四是以企業為主體,吸引生態、綠色、高新科技企業,在遵循生態規則和持續發展的理念前提下,政府給予一定政策優惠和支持,共同去運營自然資源和自然資產,有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銀行”通過借鑒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和集中式輸出的模式,搭建了一個圍繞自然資源進行管理整合、轉換提升、市場化交易和可持續運營的平臺,通過對碎片化生態資源的集中化收儲和規模化整治,轉換成優質資產包,并引入實力資本投資企業、優質運營管理企業,從而將資源轉變成資產和資本。

    試點一年多來,南平“生態銀行”總體運行有序,成效顯著,究其根本,在于“生態銀行”通過各級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專業運營商、農民等多元主體的分工合作,共同建立了一套職責明確、權責一致、激勵相容的職責體系。

    南平市政府為“生態銀行”發起人和總牽頭方,市政府授權下屬出資人代表與合作方(央企、地方國企、金融機構、有實力的民企等)共同出資成立南平市生態銀行有限公司,南平市政府相對控股。“生態銀行”性質為注冊在南平市的混合所有制有限責任公司。“生態銀行”不完全以盈利為目的,具有一定公益性質,其資產交易收入以滿足成本(包括評估成本、交易成本、管理成本等)為主。

    既然是“銀行”,就要有“交易”,南平“生態銀行”極具創造性的探索出一套交易流程。“生態銀行”通過公司化機制、市場化運作進行兩端交易。第一個交易環節中,在確權登記和資產評估的基礎上,鼓勵農民與農場等生態資產所有者通過轉讓、租賃、承包、買賣等形式,出讓自然資源使用權,并通過生態修復、空間捆綁、產業導入等措施進行整合和增信,形成資產包或類股權;第二個交易環節中,“生態銀行”通過產業導入,將自然資產分類(行業)分塊(區域)打包形成產業包,對接資本市場,引入專業的產業運營商,通過持續產業運營和市場化融資實現自然資產的保值增值。

    南平經驗的樣本價值

    總的來看,南平市“生態銀行”建立了以政府引導和企業主導相結合的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實現形式,實現了自然資源資本化的創新探索,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指引下的理念、思路、模式、制度的創新,其樣本價值集中體現在三個層面。

    首先是搭建了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轉化平臺。

    “生態銀行”通過搭建一個自然資源運營管理平臺,將零散的生態資源集中化收儲和整治成優質資產包,并引入市場化資金和專業運營商,從而將資源轉變成資產和資本。“生態銀行”不僅是一個具有整合、保值、增值與退出功能的資源轉換和交易中心,也是一個融資平臺,通過推進生態資源整合、生態資產提升,對接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在保持生態系統價值的基礎上,創新多主體、市場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其次是破解了生態資源價值實現的“四大難題”。

    一是在前端交易環節,明晰了自然資源產權,通過全面整合國土、林業、水利、農業等部門自然資源數據,形成全市國有自然資源“一張圖”,解決了自然資源家底不清、權屬不清等問題。二是在中端交易環節,將分散化的自然資源經營權通過租賃、托管、股權合作、特許經營等形式流轉至“生態銀行”運營機構,轉換成集中連片優質高效的資源資產包,發揮自然資產的規模效應,聚零為整、提質增信,解決了碎片化自然資源難聚合、優質化資產難提升的問題。三是在后端環節,按照“政府搭臺、農戶參與、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模式,搭建資源管理、整合、轉換、提升平臺,推動市場化和可持續運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產業發展水平,解決了優質化資產難提升的問題。四是構建“自然資源運營公司+項目公司+金融機構”的運作體系,通過生態銀行對接市場、對接項目,破解了社會化資本難引進的問題。

    最后是創新了自然資源資本化融資主體。

    “生態銀行”通過重塑自然資源資本化融資主體,由原有的政府融資平臺轉變為現代化市場主體,引入市場化資金和專業運營商整體運營,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的專業運營機制,推動人才與資本要素進入鄉村振興和自然資源保護開發領域,既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又為農戶增加財產性收入,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誠然,在“生態銀行”建設上,仍舊面臨一些政策壁壘問題。為此,地方政府要持續創新突破,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式,勇于破除影響“兩山”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制度壁壘,為踐行“兩山”理論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樣本。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

    588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思思热视频精品在线播放 | 最新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视频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一二区视频 |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