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區域經濟

    貴陽:“大數據之都” 回歸“制造之城”?

      作者:朱 清  編輯:紀海濤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0-03-17
    貴陽發展制造業是大戰略布局下最重要的一環。只有發展制造業才能充分利用西部陸海大通道,分享國家戰略的巨大紅利。

    20180407015924868.jpg

    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時空隧道。(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杜朋城 攝)

    似乎一夜之間,貴陽發展的風向變了!

    過去在貴陽,人人談論大數據,各種與大數據有關的論壇活動常年不斷。然而2019年以來,制造業、“實體夢”等熱詞取而代之,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新主軸,大數據卻日趨沉寂了。此前在貴陽,有關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爭論一直不斷,此次重大戰略的突然轉向當地坊間也議論紛紛。

    大數據之于貴陽并非是一個簡單的產業,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座內陸省會的城市面貌和發展軌跡。大數據產業不僅給貴陽帶來上千億元產值,還帶來世界前沿的技術和理念,更讓貴陽人看到后發地區彎道超車的希望。而如今,被譽為“大數據之都”的貴陽,真的要回歸“制造之城”?

    “新貴”城市的隱憂

    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貴陽的出場方式頗為“另類”。2013年,深處西南腹地、仍是欠發達的貴陽,突然宣布把最前沿的大數據作為城市發展頭號戰略,令所有人感到驚詫。

    但是,由于有“一把手”的親自推動,迅速克服了爭議和障礙,整座城市開始投入到大數據發展熱潮中。短短幾年間,貴陽便迅速集聚了英特爾、思愛普、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吸引中電科、阿里巴巴、華為、京東、奇虎360、科大訊飛等國內大數據領軍企業,一大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紛紛落地。這些企業為貴陽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搶先“吃螃蟹”之舉,讓貴陽嘗到了大數據發展的第一波紅利。2018年,貴陽大數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特別是連續舉辦多年的數博會,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全球企業參展和參會。一時間,貴陽成為IT人才趨之若鶩、紛紛前往淘金的“網紅”城市。

    大數據激活了這個城市,貴陽開始跳躍式發展,經濟增速連續6年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一躍成為城市發展“新貴”。但與此同時,大數據發展的隱憂開始顯現。

    近年來,全國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但其對貴陽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卻在下降。數據顯示,2017年,貴陽市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3%,2018年大幅下降到了21%。這與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直接相關。貴陽發展大數據憑借的是當地豐富的水電資源和涼爽氣候優勢,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建設數據中心機房,這樣的優勢也決定了其在產業鏈中處在最低端的基礎設施環節,產業附加值低。雖然貴陽一直努力向產業平臺、產業應用等高附加值環節升級,但由于人才、資金、產業基礎等方面存在諸多劣勢,成效并不理想。

    從全國來看,當前各地都在發展大數據產業,特別是發達地區城市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資金優勢,正在迎頭趕上,貴州原有的先發優勢已經逐漸消退。一旦被其他城市超越,對于把大數據作為單一支柱產業的貴陽來說,后果將難以承受。

    從貴陽自身經濟結構來看,工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問題,并沒有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而改善。2018年,貴陽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0:37.2:58.8,其中二產增加值1413.67億元,增長7.9%;而三產增加值2231.68億元,增長11.3%。工業發展遠遠落后于三產,甚至落后于省內遵義等城市。工業發展緩慢已經成為貴陽城市發展的軟肋。

    而且大數據與工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大數據本身是工業發展和城市運行的副產品,工業發達才能為大數據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大數據就難有用武之地。貴陽發展大數據以來,始終未能找到一條核心產業鏈,對工業帶動不明顯,反過來薄弱的工業基礎又成為大數據產業升級的瓶頸制約。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扎實的工業基礎,大數據產業發展,乃至整個城市發展都將后繼乏力。或許正是看到這一點,貴陽迅速開始戰略轉向,回歸制造業和實體經濟,補上工業化“這一課”。

    “貴陽十問”與“實體夢”

    貴陽發展大數據和“一把手”有直接關系,如今回歸制造業,同樣也是“一把手”的直接推動。

    2019年7月,在貴陽市半年經濟工作會上,上任剛滿一年的市委書記趙德明對在場的領導干部們一連拋出“十問”:“有沒有真正把貴陽的發展放在國家實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大局中去思考謀劃?”“有沒有真正按照‘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愿景,全力招引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中高端日用品制造業?”“有沒有真正聚焦目標任務不爭論不遲疑,一往無前抓落實?”

    “十問”不僅凸顯了其個性鮮明的施政風格,更確立了他對貴陽發展不同的戰略眼光。在他看來,貴陽發展成績值得肯定,但更“要有如芒在背、坐立難安的緊迫感,有坐不住、等不起的危機感”。他要求貴陽從十個方面進行突破,首要任務就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并且制定了實體經濟發展三年攻堅戰計劃。

    到任貴陽之后,趙德明在各種場合都反復強調,“要充分認識貴陽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重大意義”。2018年11月,趙德明還曾率隊專門考察廣東省東莞、深圳、云浮三市的制造業。隨后2018年底,在貴陽市十屆五次全會上,趙德明提出“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的新戰略,旗幟鮮明地把發展以中高端消費、中高端制造為重點的實體經濟寫入全會決定。

    隨著消費升級,中高端消費產品市場不斷擴大,發展中高端制造業是大勢所趨。貴陽大力發展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中高端日用品制造,從產品入手按圖索驥梳理上下游產業鏈,通過招商引資進行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小產品”做成大產業,這不失為獨辟蹊徑的發展策略。

    貴陽市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布局,用10到15年時間做大做強,打造西部地區有影響力的制造之城。所謂“一品一業、百業富貴”,“品”就是聚焦產品,選好和引進品種、品類、品牌;“業”就是圍繞“品”培育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產業集群,力爭把每一個產業做成百億產業。“百業富貴”就是要大幅度、寬領域引進100個以上的產品和產業,精心培育、深耕細作,形成以中高端消費為主的現代商貿服務體系和以中高端制造為主的新型工業體系。

    “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愿景,承載的是貴陽新的“強市夢”“實體夢”。如果說貴陽“大數據夢”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夢想成真,那么“實體夢”能否再次實現?

    大戰略下的謀篇布局

    發展制造業不僅需要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更需要便捷低廉的物流條件支撐。貴陽勞動力資源豐富,但交通區位和物流上存在巨大的短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地處西南群山中的貴陽,一直以來對外交通不便,物流成本偏高,嚴重制約了制造業乃至城市經濟發展。如今,這樣的局面有望迎來轉機。

    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規劃中明確,我國將建設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3條西部陸海主通道,形成縱貫西南地區、銜接“一帶一路”的陸海貿易通道,貴陽是其中重要的節點城市。

    依托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貴陽將成為連接陸上和海上絲路的重要紐帶和節點:北上,貴陽可以接入成渝經濟圈,搭上中歐班列“快車道”;南下,可以接入“通江達海”大通道,經廣西北部灣“借港出海”,通達世界各地。對于貴陽來說,從此通江達海不再是夢想,這毫無疑問是千載難逢的大機遇,“是貴陽必須抓住用好的重大機遇,是事關貴陽前途命運的大戰略”。

    就在規劃出臺后的第5天,中共貴陽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必須要抓好陸港復興的重大歷史契機,打好開放牌、推動強實體,努力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

    2019年10月,貴陽與重慶、南寧、蘭州等15個西部城市,簽署了《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此前,“陸海新通道”貴州段測試班列已經首發。為了搶抓機遇,貴陽已經開始戰略布局,發展制造業是大戰略布局下最重要的一環。只有發展制造業才能充分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分享國家戰略的巨大紅利。

    與此同時,近年來貴陽的交通基礎設施也發展迅速,尤其是貴廣高鐵、滬昆高鐵和成貴高鐵在貴陽交匯,形成了向東到上海、向南到廣州的樞紐。遠期京貴高鐵、鄭貴高鐵、武貴高鐵、貴南高鐵等建成之后,貴陽將成為擁有9條高鐵的米字型西南高鐵樞紐,原先的交通區位劣勢將迅速轉化為發展的優勢。

    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為貴陽的制造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通過發展制造業可以快速地將戰略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發展制造業、打造“制造之城”,對于貴陽來說恰逢其時、大有可為。

    (作者為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

    69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 亚洲第一天堂国产丝袜熟女 | 日韩好吊妞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天天狠天天天天透在线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