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放榜,誰最亮眼?
目前,安徽61個縣域的2019年主要經濟數據正式發布,縣域經濟總量(GDP)20強排名新鮮出爐。
縣域活則全省活,縣域強則全省強。2019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總和達到9375.1億元,占安徽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5.3%;縣域十強總和達到5542.9億元,占安徽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4.9%。
你的家鄉上榜20強了嗎?一起來看。
一、肥西一馬當先,鳳陽強勢上榜
在安徽省61個縣(市)中,合肥市肥西縣一馬當先,以912.2億元領跑全省縣域,是全省唯一GDP超過900億元的縣域,距離進入千億大縣僅有一步之遙;長豐縣為670.4億元,上升到第2位;肥東縣為655.7億元,排名第3。三縣連續多年霸占安徽省縣域前三甲。
得益于第四次經濟普查,天長市經濟總量突破500億元,達到524.1億元,位居第4;無為市以487億元位居第5。
排在第6的是巢湖市,經濟總量達到475億元,濉溪縣緊隨其后,經濟總量為461億元;廬江縣以457.8億元排在第8,太和縣以454.4億元排在第9,當涂縣以445.3億元排在第10。
排在10—20位的分別是懷遠、潁上、鳳陽、蒙城、桐城、蕭縣、臨泉、寧國、渦陽和界首。
從縣域經濟總量10強榜單來看,入圍的門檻進一步提高,達到440億元,比2018年門檻提高近130億元(2018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第10名為廬江縣317.7億元)。從20強榜單來看,入圍門檻也達到了340億元,比2018年的十強門檻還要高,整體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在20強梯隊中,900億、600億、400億成為3個整數關口,肥西縣是目前安徽唯一GDP超過900億元的縣域;長豐、肥東突破600億元,超過400億元的縣域有12個。
20強中,鳳陽2019年經濟大爆發。2018年,鳳陽經濟總量為208億元,在第四次經濟普查后,鳳陽經濟大幅飆升,達到397.5億元,成功挺進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榜單,高居第13位。
二、省會帶動明顯,皖北縣域正在上升
從20強的所屬市域來看,縣域發展呈現非均衡狀態。合肥5縣(市)全部上榜,并且全部位于10強。這5縣在省會合肥的迅速崛起中,收獲了輻射帶動、產業聯動的紅利,可以施展的舞臺相對較大,產業和人口得到合理配置,發展較快。
阜陽有4縣(市)上榜,位居第二,分別是太和、潁上、臨泉和界首;亳州2縣上榜,是蒙城和渦陽。近年來,皖北縣域在人口紅利、市場潛力、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優勢下,步入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期,經濟表現十分突出。
滁州同樣也有天長、鳳陽2縣上榜。2019年,滁州實現歷史性突破,經濟總量沖到了全省第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所轄縣域積極對接“大江北”,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發展迅速。
這也契合了2019年安徽省各市的經濟增長態勢。在2019年安徽各市經濟增速排行榜上,滁州、亳州、阜陽3市的經濟增速在“9時代”。滁州經濟增速達到9.7%,為全省最高,亳州、阜陽緊隨其后,增速分別為9.4%、9%。
此外,蕪湖、淮北、馬鞍山、蚌埠、安慶、宿州、宣城7市各有一縣上榜。六安、淮南、銅陵、黃山和池州沒有縣域上榜20強榜單。
從全省區域分布來看,分化明顯,皖北有10縣上榜,分別是濉溪、太和、懷遠、潁上、鳳陽、蒙城、蕭縣、臨泉、渦陽和界首;皖中8縣上榜,分別為肥西、長豐、肥東、天長、無為、巢湖、廬江和桐城;皖江以南2縣上榜,分別為當涂和寧國。
從安徽的“一圈五區”新格局來看,合肥都市圈有8縣上榜,可見省會合肥的帶動作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有11個縣上榜,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有9縣上榜,皖北的后發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的競爭優勢。
三、安徽縣域在全國坐標系上的位置
如果我們擴大視野,以安徽為圓心,以東西區域為橫軸,以時間為縱軸,把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放在這個經濟坐標系上,又會發現什么?
先從安徽橫軸向東看,與同在長三角的蘇浙兩省縣域經濟相比,安徽的差距依然明顯。
2019年,安徽“第一縣”肥西經濟總量為912.2億元。而江蘇2018年已有11個縣域突破1000億元,蘇南四小龍(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更是突破2000億元大關。同期,浙江也有6個縣域突破1000億元。江浙兩省縣域頭部“雁陣”明顯強于安徽。
再從安徽向西望,與中部地區的省市相比,安徽也需要奮力趕超。
以都市區帶動型縣域為例,湖南長沙市下轄的長沙、瀏陽、寧鄉均已突破1000億元,長沙縣更是雄踞中部第一縣。河南鄭州下轄6縣(市),新鄭市、鞏義市、滎陽市、新密市、登封市5縣(市)2018年便已全部突破700億元。
2019年,江西南昌市下轄的南昌縣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達到1027.8億元。長沙、鄭州兩市所轄的縣(市)全部躋身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8年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100強。
跳出安徽來看,安徽縣域經濟在全國縣域競爭大棋局中,并不耀眼。
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8年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中,江蘇高達25席,浙江和山東占21席和19席,河南、福建占8席和6席,湖南、貴州各占3席,安徽與河北、內蒙古、廣東和陜西各占2席,肥西縣排在百強榜88位,肥東縣則排在最后一位。
以時間縱軸來分析會發現,近5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的只有肥西、肥東兩縣,縣域發展的后勁不足,梯隊厚度不夠。在2019年安徽縣域經濟總量20強中,500億元以上僅有4個,其余經濟總量均低于500億元,頭部“雁陣”出現“斷層”。
但差距也意味著潛力。“這是安徽縣域經濟轉型中的困難,是發展中的問題,但也是挑戰中的機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8年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榜單中,安徽投資潛力百強縣域數目達到15席,僅此于浙江的27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縣域經濟在安徽全省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有縣域迫切需要創新發展思路,形成新成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