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創新樣本

    讓“老有所養”邁向“老有優養”

    ——關于金寨縣農村敬老院社會化托管運營的調查與思考

      作者:梁遠啟  編輯:胡心玥  來源:金寨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時間:2020-12-04

    金寨縣總面積3814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縣。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加之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部分區域空巢率達50%以上。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縣60周歲以上常住人口12.5萬人,占總人口的18.3%,其中,80周歲以上老年人1.1萬人,85周歲以上2897人,60周歲以上殘病老年人9211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占15%左右。2018年以來,金寨縣順應老年人口基數大和高齡化、空巢化趨勢,大力推進農村敬老院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轉型,由政府包辦變為社會化運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全縣養老機構在院老人1571人,其中特困老人(即農村五保人員)103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失能人員46人,社會化養老505人,床位入住率達65%。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設施。縣財政先后投入資金近2億元,改造16所、新建8所,全縣24個鄉鎮敬老院全部完成改造提升。改造后的敬老院,老人房間設立單獨衛生間(部分設置樓層公用衛生間、淋浴房),洗浴防護、衣柜家具、空調電視等按標準配套到位。室內外安裝防跌倒護欄,配備電梯、智能護理床、輪椅、助浴、一鍵呼叫等設施,一律按無障礙適老化標準改造到位。廚房餐廳按照安全管控標準建設,高標準配備不銹鋼質操作臺、灶具、冰箱、消毒柜、食品留樣柜等設施設備,經營機構全部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保障到位。目前,全縣養老機構消防設施、無障礙適老化、食品安全等各項設施條件全部達到養老服務機構規范標準,可有效滿足老人幸福康養需求。

    二是完善政策,提高保障標準。2020年7月起,將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提高至819元/人/月,按照自愿原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集中供養。為提升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保障水平,將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分別提高到2500元/人/月、1500元/人/月,特困人員供養專項經費不足部分,由縣財政兜底補齊。根據服務對象人數和照料護理需求,按照失能1:4、半失能1:10的比例配齊護理人員,規范實施集中供養,確保“應養盡養”。對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居家養護確實存在困難的失能人員,比照特困人員實施機構集中供養,納入政府兜底救助保障范圍。對入住養老機構的其他社會老人,按照自理200元、半失能400元、失能600元每人每月給予床位運營補貼,鼓勵引導社會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充分發揮政府資金投入的社會效益。

    三是創新轉型,優化運營機制。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引入社會機構托管運營養老院,目前,全縣24所鄉鎮敬老院全部實現社會化托管運營,轉型率100%。敬老院托管運營后,政府部門不是當“甩手掌柜”,而是由做具體養老服務的“運動員”,轉變為扶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教練員”和監督養老服務質量的“裁判員”。敬老院運營管理由企業自主經營,在承擔轄區內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職責基礎上,同步開展社會人員養老服務,招收自費入住老人。此舉既提升了特困人員供養保障水平,又有效增加了社會養老服務供給,減輕了家庭養老負擔,實現了多贏。

    四是優化服務,提升供養質量。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依據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GB/T 35796-2017),圍繞安全管理、值班巡查、財務管理、膳食管理、生產管理、衛生管理、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內容,制定全縣養老服務機構規范管理細則,完善管理服務機制。各康養中心均設立醫護站,由鄉鎮衛生院確定簽約醫生,定期坐診巡診、派發藥物,定期開展體檢,對患病的及時轉診至衛生院救治,推進“醫養結合”,實現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資源有效銜接。入住老人普遍反映,轉型后的康養中心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院容院貌、室內外環境衛生明顯改觀,飯菜新鮮衛生,葷素搭配得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養老機構養老不體面、子女不孝的傳統思想逐步轉變,越來越多的老人和子女接受機構養老。

    二、存在問題

    一是思想觀念有待解放。一方面,部分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還存在依靠侄兒侄女等養老送終的思想觀念,怕去了養老機構后無人問津,逝世后無人安葬,有的想去又不敢去,以致獨自蝸居,生活質量較低。另一方面,目前農村中還存在“養兒防老”的思想,認為兒孫滿堂而將父母送往養老機構,是不履行養老責任,是后人不孝,會被人戳脊梁骨。這些傳統思想,直接影響了養老機構入住率。同時,經濟因緣也是客觀原因。部分特困人員贍養人貪圖政府補助金,不愿將老人送往養老機構;有的想將老人送往養老機構,但經濟上不太寬裕。

    二是保障政策有待完善。突出表現在集中供養特困人員生病住院費用,除醫保范圍外,還有無法報銷的部分,特困人員醫療費用百分之百保障的綜合政策尚需加強。此外,特困人員住院期間監護人護理存在缺位現象,特困人員住院護理費用、去世后安葬費用基本保障缺失,養老機構在規范養老服務外的負擔較重。為此,每到年終,民政部門都要通過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方式,解決特困人員醫療、護理及安葬費用,以彌補特困人員的保障政策短板。

    三是供養水平有待提高。國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標準》共22項115條指標,目前金寨縣康養中心管理服務水平總體達標率70%左右,說明還存在一定的服務質量短板。如,康養中心普遍缺少具備資質的護理人員、康復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失能半失能人員醫養結合式護理達不到標準規范。注重搞好一日三餐,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導、矛盾調處、危機干預等服務缺位。各康養中心為了安全起見,通常采取簡單的鎖門式封閉式管理,適合老年人的文體娛樂活動開展少,在營造幸福溫馨的養老氛圍方面較為欠缺。

    三、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利用各種渠道,廣泛加強宣傳,引導全社會破除傳統觀念,樹立健康的養老觀念、社會化養老的消費理念,凝聚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共識。大力開展各類敬老孝親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努力形成“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養老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是強化政策保障。第一,探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利用現有的康養中心等機構,依托養老服務平臺和智能終端作支撐,對基本生活難以正常保障且確需照料的特殊困難群體,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和健康慰藉等服務。第二,切實落實特困人員醫療保障政策。規范定點醫療機構對特困人員住院的醫療救治,杜絕產生醫保報銷范圍外診療費用,全額解決特困人員門診費用,全面落實特困人員醫療保障政策。推進養老機構與屬地衛生院簽訂醫療合作協議全覆蓋,建立健全醫養結合聯系制度,開通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為養老機構提供老年人自理能力評估等基本醫療康復服務。第三,妥善處理特困人員相關財產。對特困人員林權證及其他可繼承性資產證件實行統一集中管理,明確監護人對特困人員的住院護理和死亡安葬義務,對不履行監護人義務的,不予繼承特困人員相關財產,土地林地收歸村集體所有。加快鄉鎮公墓建設,每鄉鎮設置至少一處特困人員公益性墓地,統一安葬特困人員。

    三是提升服務水平。圍繞國家養老服務質量標準規范、老年人常見疾病護理及養老護理實操技術等內容,全面開展養老機構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鼓勵引導養老機構積極參與省市養老服務示范項目創建,探索養老機構服務標準化建設路徑,以點帶面,以點促面,推進養老服務行業服務創新。圍繞國家《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標準》22項115條指標,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等級評估,加快實現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標準100%達標。積極推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引導養老機構開展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文化娛樂活動,利用節日生日、衛生評比、老人互助等方式,營造養老機構居家式的幸幸福溫馨養老氛圍。

    四是加強日常監管屬地政府、民政等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關于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機構規范管理的通知》,加強養老機構經營服務監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鄉鎮政府應采取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對康養中心加強服務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改進。民政主管部門要采取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評價方式,加強日常綜合監管,聯合相關部門對全縣康養中心(敬老院)服務質量進行綜合績效評估,實行獎優罰劣,不斷提高養老機構養老服務質量。

    517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永久免费 | 婷婷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 亚洲男人的天堂色偷免费 | 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