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城市封面,在今天打開!
今天(9月26日),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盛大開幕,主會場設在合肥駱崗公園。
駱崗公園總面積12.7平方公里,是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的3.7倍之多。這是一座城市公園,但又不僅僅只是一座城市公園。作為一項寫進省級戰略規劃中的項目,官方用12個字進行了概括:安徽之窗、省會之心、城市之肺。
合肥為什么要建一座世界最大城市公園?背后蘊藏怎樣的雄心?一切還要從跨越10年的“停飛與復飛”說起。
01
為什么是駱崗
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合肥駱崗機場,曾是安徽唯一的國際機場,是安徽走向世界的起點。時移世易,隨著城市擴容,駱崗機場逐漸被城區包圍,難以繼續滿足作為民航機場的條件。
2013年5月,駱崗機場正式停航。此后,關于這片土地后續如何開發利用的討論,就從未停止過,一度有發展通用航空、打造賽車場等多種設想。但無論怎樣討論,都沒有進行房地產開發,才為今天留下了發展空間。
時間來到2017年,合肥市公布了《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提出“整合高鐵站與駱崗機場一帶,形成城市主中心(CBD)”,這是官方對駱崗片區規劃的首次披露,駱崗這個名字從此就與CBD聯系起來。
為什么要賦予這樣的使命?
先從駱崗的區位來看。駱崗片區位于合肥老城區和濱湖新區之間,是連接新老城市的中間地帶,北接合肥高鐵南站,南聯合肥濱湖會展中心等重要城市公共設施。構成駱崗片區邊界的錦繡大道、包河大道、徽州大道和繞城高速,均為合肥市的重要交通干道,再加上多條地鐵通達,高效的交通體系,使得駱崗能夠整合多方面的城市資源。
2022年發布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構建“一核四心”鉆石型城區布局體系。“四心”即天鵝湖中心、濱湖中心、老城中心、東部新中心,處于“四心”環抱的駱崗區域,則被確立為關鍵的“一核”。曾經合肥市內最大的空白區域,未來將成為最璀璨的區域。
再從合肥城市功能升級來看。近20年來,合肥厚積薄發,是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經濟總量邁入萬億俱樂部……但這座城市的雄心并不僅限于此。合肥“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奮力成為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全國示范城市,邁向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球科創新樞紐。規劃到2035年,全市總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
為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合肥必須開辟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以更高層次的國際化視野、高規格規劃和高水平建設,全力打造城市主功能區,引領城市能級實現新飛躍。
而這將是10年后一場“蝶變”式的再啟航,不僅有園博會的瑰麗、城市煥新的地標,更有城市IP的塑造。
02
城市IP如何塑造
作為一個從“江淮小邑”發展而來的省會城市,合肥過去在國內大城市中一直缺乏“聲量”。歷史上,合肥不乏“名人”,卻無城市“名氣”;產業發展雖積累了一定“體量”,卻仍難以擴大城市“流量”。
什么是現代城市外塑形象最直觀的表達,打造城市會客廳,是一個普遍的共識。
提到杭州,就會想到錢江新城;提到南京,就會想到河西新區,同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合肥,有什么?產業崛起,是合肥最大的閃光點,但相對產業而言,合肥的城市建設仍然亮點不靚,尤其是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名城必須具備的城市辨識度不高。
駱崗公園的規劃建設,恰好給了合肥一個難得的契機。作為城市未來的核心,今天開園的園博園,只是駱崗公園中的一個區塊,這里還將成為合肥都市CBD的所在。
在駱崗公園西側,合肥市交通干道徽州大道旁,規劃建設一處約2平方公里的國際化商務辦公區域。依托駱崗公園的超大體量和底蘊優勢,這里將支撐合肥打造一個新的城市會客廳。
首先是視覺上的沖擊。駱崗公園12.7平方公里的超大規模,是紐約中央公園的3.7倍之多;長達3公里的大草坪,富有科幻色彩的全向信標臺,讓人過目不忘,向世界展示著合肥大氣磅礴的城市氣質。類似于武漢一江兩岸、長沙湘江之濱成為城市打卡地一樣,駱崗公園也將會走進無數人的相冊里。
其次是豐富的文化內涵。駱崗公園其實是一部微縮版合肥城市建設史。公園在建設中,保留了大部分駱崗機場的老建筑,機場原有的航站樓、機庫等建筑通過更新改造,重新煥發活力,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記憶元素。再加上已建成的園博園片區,駱崗公園將成為對外展示徽風皖韻、歷史文脈的一扇窗口。
停飛后的駱崗機場,為承擔使命靜待花開,但是在這片留白的畫卷上,將繪出怎樣的圖案?
03
在公園中怎樣建城市
你印象中的城市CBD是什么樣的?
是高樓林立,還是人潮涌動?駱崗卻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選擇——打造一個中央商務區和生態功能區相結合的城市公園。在寸土寸金的地段建設一座公園,魄力不可謂不大。定位為合肥城區最高層級的駱崗板塊,為何要塑造成一座公園的形態?
以一座大公園的形式連接起城市商務、產業、生活各功能區,是一種探索自然生態與城市CBD空間高度融合的新模式,最終實現完成體的駱崗公園,生態空間比例將遠遠超過傳統CBD。從“城市中建公園”到“公園中建城市”,公園在這里不只是錦上添花,而是基礎底色。
2019年,合肥在一眾城市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第14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的舉辦權,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合肥市將主會場選在地處城市中心的駱崗公園,將城市中最寶貴的土地用于生態建設,讓給百姓、讓給文化。
這樣一座超大尺度的生態公園,如同在城市中央裝上了一顆澎湃的“綠心”,無疑將重塑城市的生態空間。實際上,早在30年前,合肥就已是中國著名的生態發展樣板城市,被譽為“翡翠項鏈”的環城公園,曾是中國城市規劃的樣板案例。1992年,合肥成為首批獲評國家園林城市的三座城市之一。
駱崗公園的建設,讓過去駱崗機場對城市生態格局的阻隔狀態變成生態融合狀態,作為合肥十五里河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塑造了一條西北東南向的生態廊道。這條生態廊道與北邊的南淝河生態廊道構成一個環形,成為合肥新的“翡翠項鏈”,架構起城區生態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駱崗公園的建設過程也處處彰顯了生態理念,建設過程中挖掘的土方,就地形成園內的小山坡,形成錯落有致高低起伏的景致。利用原駱崗機場的老建筑進行更新,沒有新建一座場館,節約了投入,也保護了生態。
未來,駱崗公園將極大滿足市民游客對田園牧歌的憧憬,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在山環水抱、林湖交匯的環境中生活工作,切身體驗到城市文明的進步。
所以,千萬不能把駱崗公園僅僅看作是一座公園,其實是城市發展理念的一場變革。在“生態優先、百姓園博”8個字背后,是人民城市、生態文明理念的一次鮮活實踐。
04
為何能重塑城市業態與形態
駱崗公園被賦予中心之名,但何以擔綱中心之實?
這要放在合肥發展的整體格局中進行審視。對內形成產業集聚、提升城市功能,對外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吸引力,才是建設駱崗公園的根本目標。
從業態集聚來看,駱崗公園將集聚眾多高端產業和公共服務資源。目前,園博小鎮已有一百多家商家入駐,其中不少是安徽首店。已建成的園博園區域,在規劃設計之初,就以運營前置的思路布局商業。總部經濟是一個城市區塊身價的直接體現,華為安徽區域總部、神州數碼信創總部已落戶駱崗CBD片區;安徽音樂廳、濱湖國際科學交流中心、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項目,也將逐步推進。
從城市流量來看,駱崗公園打造了一個超大規模公共空間,搭建了社會活動的多元化舞臺,通過與國內外一流展出和演出機構合作,承接藝術展、音樂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個月都將上演不同的精彩,成為吸引人流匯聚的強大磁場,給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
這就是駱崗公園的高級之處,不僅是一個觀賞性、游玩性公園,更是一個綜合性、有著豐富參與度的環境空間。
在“搶人大戰”的時代里,比拼的最重要資源是人,尤其是年輕人。對于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的年輕人來說,把城市變得更好玩、更潮更有樣,就是更有效的搶人辦法。若干年后回過頭來看,駱崗公園一定承載著無數歡聲笑語和美好記憶。
按照總體規劃設計,園博園的正式開園,僅僅是駱崗公園大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音節。
未來,隨著錦繡湖、濱湖科學交流中心、總部基地等多個功能板塊的陸續建成,駱崗公園將成為創新的策源地、創意的匯集地、創業的新高地,以及時尚潮流的新領地。在自然生態、產業格局、人文氣質上,進一步拔高合肥的層次,是合肥能夠挺立中國城市坐標系上的一個重要砝碼。
如果說合肥向上生長的歷程是一本厚重的書,那么駱崗公園將是這本書的封面。
今天,書頁展開,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座城市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