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2023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發布會”在合肥舉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孫勇出席并致辭。
致辭指出,上市公司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是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近年來,安徽大力推動“科創+產業”發展,深入實施“迎客松行動”計劃,不斷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全省資本市場規模持續壯大。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資本市場的部署要求,持續壯大企業上市規模,加快“基金叢林”建設,多渠道開展直接融資,以更高標準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安徽上市公司要搶抓發展機遇,堅守主營主業,更好促進產業生態培育,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打造“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已連續舉辦六屆。本屆論壇以“活躍資本市場 賦能‘七個強省’”為主題,業內專家學者、證券交易機構及安徽省部分上市公司、后備上市公司負責人等近300人參加。
重磅發布
今天的論壇上,首先進行了研究報告發布。
2021年以來,安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資本市場規模持續壯大,市場生態不斷完善,對各類資源的感召力持續增強,賦能“科創+產業”發展成效明顯。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全面、系統研究、展示安徽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發展狀況的年度報告,《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已連續六年發布,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關注與熱議。
本屆論壇上,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汪春明,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主任于靜波,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項小龍,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昌順,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孝佳,國元金控集團黨委委員、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和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執行院長葉強,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綜合處處長郭慶共同啟動發布儀式。
發布會上,對《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3)》進行了解讀。今年的報告按照1個總報告、6個分報告、1個借鑒篇、8個專題報告、2個地市篇的結構梯次布局,分別從安徽新增上市公司、行業結構、區域結構、板塊結構、股權結構、創新能力等方面,對安徽上市公司進行了全景式呈現;同時,論壇上還發布了安徽上市公司系列榜單。
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發表了《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演講。
張曉晶表示,安徽尤其是合肥做得比較成功的不是“風投”“創投”,主要還是“產投”。有種觀點認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有可能會采用“合肥模式”,安徽要加強對創投引導的部署,更多在投小、投早、投科技上積累經驗,將工作重心更多由“偏后端”的產業轉移到“靠前沿”的科技上來。
張曉晶認為,過去各個地方圍繞招商引資與地區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的競爭,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趕超發展;今天,科技金融的地方發展新模式呼之欲出,期待安徽續寫出新時代科技金融的新篇章。
北京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孫立發表了《攜手北交所 賦能安徽“七個強省”戰略建設》的演講。
孫立指出,北交所設立承擔著促進科技創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和責任,與安徽“七個強省”戰略目標高度契合。安徽優質企業通過北交所服務,多措并舉搶抓北交所發展重大機遇,用好北交所資本市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孫立表示,下一步,北交所將深化與安徽省各級政府和有關單位的通力合作,形成安徽省企業掛牌上市的服務合力,共同打造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北交所安徽板塊,為安徽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北交所力量。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委員會副主任付彥發表了《激發市場活力,服務自立自強》的演講。
付彥表示,近三年安徽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募集資金超過400億元,前三季度安徽的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55.78億,平均凈利潤3.4億,同比分別增長14%和24%,這個數據跑贏了大盤。從今年整體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來看,安徽企業的發展態勢良好。接下來,深交所將完善“在地化服務”,在上海、合肥等地設立服務中心,為企業上市提供更為便捷通道。聚焦安徽經濟發展戰略需求,全鏈條全方位對接“迎客松行動”計劃,大力支持安徽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并用好資本市場工具,打造重點領域標桿龍頭。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發表了《資本市場助力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演講。
曹仁賢表示,光伏產業為安徽“新三樣”出口做出的巨大貢獻,展望未來的能源,低碳化、數字化、分散化將成為發展主旋律,風、光、儲、氫等都將快速發展,虛擬電廠和虛擬電網將興起。2022年,安徽省光伏產業年營收躍居全國第四位,預計2023年將有更大突破。希望在光伏儲能、氫能等產業的個別薄弱環節上吸引更多資本,引進培育壯大一批專精特新配套企業,同時也希望對頭部企業個別的專業業務分拆上市方面給予支持。
云岫資本創始合伙人兼首席執行官高超發表了《科技產業投行如何賦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演講。
高超認為,當前上市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主營產品的創新能力不足、缺乏產業鏈貫穿融合、市場競爭壓力較大等。很多產業目前已經進入整合周期,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并購市場新的機會已經出現。隨著產業鏈全球化和深度化發展,上市公司需要有效整合和優化產業鏈,提升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高峰對話
在高峰對話環節,廣慧并購研究院院長、廣慧投資董事長俞鐵成與香港水木投資集團合伙人方方,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應勇,同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光明,微盟集團董事會主席孫濤勇,安徽貝克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邦,圍繞《乘“市”而上,高質量建設資本市場“安徽板塊”》的主題,從如何利用資本市場、擁抱資本市場、借力資本市場,加快構建資本市場的“安徽板塊”,展開了專業、深度、前沿對話,分享精彩觀點。
俞鐵成認為,安徽在資本市場上的形象極速上升,已經成為全球領域都關注的熱門話題。特別是合肥,被稱為一座“偽裝”成城市的投資銀行,在合肥帶動下,安徽全省都在加速發展,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
方方認為,可以用厚積薄發四個字來概括安徽上市公司發展的態勢。資本市場對新科技、新技術、新產業模式比較推崇和容忍,這給安徽帶來了巨大機會。安徽通過著力改善營商環境,處理好了“基礎和拔尖”之間的關系,通過擴大產業基礎和大力招商引資,使得產業的“小學生”多起來了,再通過好的培養,涌現出了更多的“博士”。
應勇從科創角度分析說,安徽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態勢背后有規律性,是一種長期主義的精神在發揮作用,把自己的產品性能做到最好,性價比做到最高,當風口來臨,就站上了行業頂端。同時,各級政府一路陪伴,形成創新企業的良好生態和口碑,這也是安徽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排名前列的原因。
鄭光明建議,有兩條經驗希望能為安徽想上市的公司提供借鑒,一是提前準備,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未雨綢繆;二是深刻理解創新的底層邏輯,做創新不要跟風,要眼光往前看。
孫濤勇是安徽人,他分析說,為什么安徽企業上市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因為專業、務實、高效,從徽商論壇到上海企業家座談會,每次與安徽各級領導溝通、對接、跟進,都有這樣的感覺。十年前,我們有一個愿望是在香港資本市場,能有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十年后的今天,我們還有一個愿望,就是想在家鄉有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
王志邦認為,安徽現在形成了上市公司爭先恐后的發展局面,這主要是各地政府“春風化雨式”的支持和賦能,也包括企業自身的艱苦努力,相信未來幾年安徽上市企業一定會加速增長,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據悉,2023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由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主辦;
由決策雜志社、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承辦;
由安徽上市公司協會、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作為戰略支持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