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實干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事業無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實干篤定前行,以奮斗開啟未來,努力在新征程上創造不負時代不負歷史不負人民的真業績。
實干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底色。抗日戰爭時期,三五九旅響應黨中央號召,在南泥灣屯田墾荒,開展大生產運動,用3年時間把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鑄就了南泥灣精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30萬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苦戰10個春秋,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1500公里的紅旗渠,鑄就了紅旗渠精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江淮兒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立下生死狀、按下紅手印”的方式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用“干了三年又三年,帶領群眾奔小康”的行動詮釋了普通基層黨員的使命擔當,鑄就了小崗精神、沈浩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精神戰疫情、斗洪峰,化危機、應變局,完成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擦亮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實干底色,鑄就了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
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唯有實干,才能干出成績,有所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深信之、篤行之。在梁家河,他帶領鄉親們打壩造田、建沼氣池、辦鐵業社,讓貧窮落后的村子面貌煥然一新;在正定,他減少糧食征購,編制“人才九條”,為當地發展開路破局;在廈門,他領導制定了地方政府第一個十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為地方擘畫了長遠發展藍圖;在寧德,他大力倡導“四下基層”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造福當地群眾;在福建,他調研總結“晉江經驗”,推動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在浙江,他打造“千萬工程”,實施“八八戰略”,指引走出一條改革創新開放圖強之路;在上海,他推動三二一產業共同發展,夯實長三角龍頭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在輪船上聽匯報,在火車上謀發展,在小院里問生計,在涼亭里講政策,在土炕上拉家常……實干始終是人民領袖最鮮明的政治底色,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標桿和典范。
實干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一個執政黨想要長期執政,一個國家想要長久發展,歸根結底要靠拼、要靠干。沒有實干,再好的規劃和部署也只是“空中樓閣”,再好的設想和藍圖也只是“海市蜃樓”。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只有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深學、細悟、篤行上下功夫,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各項決策部署,才能把宏偉壯麗的夢想藍圖變為觸手可及的美好現實。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
黨員干部要發揚實干精神,砥礪奮斗意志,不斷筑牢“想干事”的思想根基,錘煉“能干事”的工作能力,樹立“干成事”的目標追求,在困難考驗、風險磨礪、風雨洗禮中練就硬脊梁、鐵肩膀,把實干之力、奮斗之志、奉獻之為融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波瀾壯闊的新征程上奏響振奮人心的時代強音、書寫不負人民的時代答卷。
(作者:任嵩,安徽醫科大學黨政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