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智庫 > 區域經濟

    郎溪“文化牌”的新打法

      作者:王牧寅 王運寶  編輯:王張晗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4-04-07
    “工業強縣”是縣域發展的主戰略,在做大做強工業體量體質的同時, 郎溪為什么發力“文化牌”?

    以“工業強縣”為主戰略的縣域,怎樣發展文旅產業?

    以“生態立縣”的皖南縣域,將建立什么樣的“兩山”轉化器?

    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在全面融入中怎樣打好“文化牌”?

    決策雜志媒體智庫帶著這些求解的問題,走進了安徽郎溪縣,在縣域發展、皖南、長三角三種視域下,深度剖析郎溪打好“文化牌”的手法和打法。

    郎溪是怎么做的?我們從“山這邊山那邊”的發生地—郎溪縣凌笪鎮下吳村說起。

    郎溪底氣

    當記者第四次走進下吳村的時候,正值夕陽落山,金色晚霞灑落在伍員山茶園。坐落在山腳下的下吳村,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落后于一山之隔的江蘇溧陽洑家村。

    20多年來,下吳村創新思路,奮起直追,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敢同先進比高下。如今的下吳村,徽式民居錯落有致,道路干凈整潔,文化氛圍濃厚,已成為安徽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

    下吳村不僅是郎溪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做好鄉村文化的一個生動寫照。

    根據東部沿海百強縣和中西部后發縣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工業是縣域經濟做大做強的支柱,郎溪同樣制定了“工業強縣”戰略,在做大工業體量體質的同時,為什么發力“文化牌”?

    首先,從資源基礎上看,郎溪生態文化資源富集。

    郎溪位于皖南地區,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天目山和黃山余脈塑造了獨特的山水景觀,南漪湖碧波蕩漾,水域面積27萬畝,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全縣境內10萬畝茶園,被稱為“中國綠茶之鄉”。

    同時,郎溪縣文化資源豐厚,北有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跳五猖”、儺戲為代表的的吳越文化;南有以云舞為代表的徽州文化。郎溪還是“中國詩詞之鄉”,李白、杜牧、楊萬里、張大千、范成大等人在此留下諸多詩詞畫作。

    目前,郎溪擁有1處國家級、9處省級、10處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文化資源底蘊深厚。

    其次,從發展大勢看,郎溪其勢已至。

    郎溪與溧陽、安吉、宜興等縣(市)人文相近、地緣相親、習俗相同。溧陽的文旅、安吉的白茶,這些兄弟縣(市)都打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相鄰縣域角力,郎溪必須主動作為,乘勢而上,也是“追趕江浙、爭先江淮”的要求。

    再者,從發展機遇上看,多層利好疊加。

    錨定“三地一區”、建設“七個強省”是安徽確定的發展戰略,郎溪打好“文化牌”正契合了安徽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戰略目標。在宣城市,正全力加快推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響文化品牌、推動產業繁榮。這些都為郎溪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推動力。

    最后,從市場空間上來看,郎溪大有可為。

    郎溪位于皖蘇浙三省通衢處,1.5小時內可以通達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是長三角的地理幾何中心。2023年1—10月,共接待長三角游客361.29萬次,占游客總數的90%,文化市場腹地廣闊。

    但潛在的資源并不等于發展的優勢,只有將政策、區位和機遇疊加在一起,才能開辟郎溪文化發展的快車道。

    進一步該怎么做?郎溪縣決策層經過深入剖析后發現,縣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兩位一體”的關系,文化事業可以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氛圍,文化產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促進文化事業提質增效。而一個文化設施的揭牌,成為郎溪文化事業發展的標志。

    “轉角遇到美”

    2023年12月26日,郎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址揭牌。截至2023年12月,全縣建成中心、所、站109個,實現縣、鎮、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郎溪走在了文明創建工作的前列。

    記者走進這座總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的中心看到,整個中心分為文明會客廳、志愿之城、文明之城、科普之城、運動之城、文化之城、好人之城、信仰之城等“1廳7城”,具備文明體驗、現場互動等功能。

    “文明創建是人民群眾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載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弘揚地方文化,提升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抓手,擔負著以文化人的關鍵作用。

    但文明創建是一項千頭萬緒的工程,如何系統部署?

    郎溪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功能上,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提升,融入文化元素,重點做好城市綠地游園、文化巷道等工作,建成特色文化巷道20條,“轉角遇到美”成為市民生活的新標配。這不僅讓城市有“顏值”有“氣質”,更讓群眾有“福祉”。

    在城鄉發展上,按照先鎮政府駐地,再向老集鎮所在地,然后逐步向中心村、自然村推進的總體思路,扎實推進“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實現全域創建。

    記者走進飛鯉鎮湖濱漁村,鄉村大舞臺映入眼簾,“每逢節慶日,我們都會組織戲曲演出,群眾愛看,也能通過這種方式把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播下去。”郎溪縣飛鯉鎮黨委書記李景馨告訴《決策》。

    在服務上,郎溪在細節上用心,在細微處發力,以“繡花”功夫持續提升全域創建的“溫度”,廣泛開展“鄰里節”“納涼晚會”等特色群眾活動42場次,發動群眾2.7萬次。

    在干群關系上,突出“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堅持高標準、常態化、推行“創建小板凳會”等特色做法,創建了網格路段長、樓棟長等創建隊伍,讓文明城市與民生福祉緊密相連。

    文化事業的關鍵是守正創新,為讓文化觸角延伸地更深入,更廣闊,郎溪創新打法,在文聯活動上走出了一條文化事業的新路子。

    “群眾在哪里,文藝志愿服務就開到哪里;群眾需要什么,文藝志愿服務就提供什么。”郎溪縣文聯主席余程凱說。

    以安徽省首批“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項目示范縣為契機,郎溪持續打造“五根火柴”特色文藝志愿服務品牌。

    “五根火柴”的基地設在飛鯉鎮湖濱村,村民自發讓出五棟民房,成為攝影家協會、作家協會、戲曲家協會、音樂舞蹈家協會、書法美術家協會的創作基地,建設成為“五根火柴”新時代文明實踐“藝”站。

    2023年以來,開展“點單式”文藝志愿服務供給40余場次,服務群眾達5.6萬余人次,共開展藝術化宣講106場次,連續三年在宣城市藝術化宣講中獲得第一名,讓文化滲入尋常百姓家。

    奔走在和美鄉村的“代辦員”、穿梭在社區鄰里的“郎小哥”、忙碌在城市街頭的“美容師”、活躍在舞臺上的“藝術家”。這些平凡可貴的身影,繪制出全民創建的全景圖,讓城市更有顏值、有溫度,“確保全國文明城市首創首成”,已成為郎溪全縣上下的最強音。

    郎溪以文明城市創建帶動文化事業發展,奏響了文化協奏曲,讓文明在城市的每個角落、每個居民身邊流淌,匯聚起共建共享的強大合力。在做好文化事業的同時,郎溪的文化產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走出美的新路”

    總投資5億元的京東云(郎溪)鄉村振興示范園開工建設;

    總投資2.3億元的姚村鎮智慧紅色旅游基地開工建設;

    總投資約1.2億元的福壽島生態保護與環境提升項目開工建設...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帶動了郎溪文化產業的發展。

    “郎溪的文化產業,按照保護與開發結合、近期與遠期結合、局部與整體結合的原則,以市場化、景區化和項目化推動項目布局和落地,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將小景點打造成大景區,講好郎溪旅游故事,確保游客引得來、留得住、有得看、想再來。”郎溪縣委書記嵇文在調研郎溪新十景時說道。

    新十景已成為郎溪打造文旅品牌的標志性行動,也成為郎溪構造“五美”旅游格局的重要支撐。

    2023年以來,郎溪持續鞏固“生態立縣”綠色本底,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領,圍繞“美食、美景、美居、美游、美購”開展全域旅游品質提升行動,塑造出“五美”IP,入選安徽省旅游典型案例。

    “深化全域旅游‘五美’建設,實施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郎溪縣長洪琳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時說道。

    “五美”是怎樣打造的?主要有三個抓手。

    一是把資源變成項目。“響龍峽真是天然為漂流而生。”來自浙江大學的調研人員來到郎溪,發出由衷的感嘆。

    曾經寂寂無名的響龍峽,現在成了“云水姚”景區中投資1.45億的一個大項目。郎溪鄉村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堂德告訴《決策》,目前郎溪全域已有8個文旅項目處在開工的狀態。

    現在的郎溪,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發展勝勢的手法越來越有特色,特別是郎溪干部敢想敢干,有了項目化運營的思維。

    “郎溪‘最近江浙’,‘最似江浙’,我們的項目開發思路就是對標長三角一流地區。”郎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娟對《決策》分析說,“在文旅項目上進行創新,實行‘開工即運營’,這樣既能節省成本,又能較早將景點推向市場,能夠更快地發揮出市場效益。”

    思維變通,項目就活了起來。郎溪通過國有資本投入,撬動社會資本集聚,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鏈,推動“云水姚”旅游景區等項目加快建設。

    二是挖掘特色做文章。文旅產業的打造,根植地方文化和資源,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郎溪新十景取自建平古八景;建平十六鮮精選地標美食精華,優選出“十葷”“六素”16道特色美食,持續豐富“文化+”消費業態。

    同時,利用當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持續開展茶文化節、杜鵑花節等系列節日活動,推動“農業+”取得新成效,營造了更多品牌農產品消費場景。以“舌尖”帶動“腳尖”,以“美景”吸引“美游”,以“歷史”喚醒“回憶”,高標準打造出最美茶旅等8條縣內精品線路。

    三是發力建設品牌IP。地方特色吸引人的IP,有助于打造多元消費盈利業態,從而擴大消費空間。郎溪縣通過故事設計、情感設計,讓郎溪新十景、建平十六鮮等品牌深入人心。

    “湖南衛視、央媒開展美食評選活動時,都把目光投向了建平十六鮮,我們不走舊路,走新路,打響了屬于郎溪的文旅IP。”郎溪縣文旅局局長方俊峰告訴《決策》。

    文化產業的壯大,為郎溪經濟增添了美氣、生氣,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把珍珠串成項鏈”

    “以文旅一業興帶動市場百業旺”,2023年12月26日,安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將文旅產業發展擺在了重要位置。

    無產不興,文旅產業賦能縣域經濟,“裂變效應”持續顯現。特別是各地文旅“花式內卷”的當下,郎溪要實現以文化內涵為支撐的文旅產業跨越式發展,就要從景區經濟2.0時代走向旅游綜合體3.0時代。

    “布局為首,文化為魂,品牌為基,產業為鏈,整合為網,商業為源。”一位文化產業專家的總結,精確概括了郎溪的文旅格局。

    “要把文化‘活化’起來,郎溪的文化資源現在是散落的珍珠,需要整合成項目,才能串成奪目的項鏈。”郎溪縣副縣長李暉分析說。

    郎溪踩在縣域發展的鼓點上,怎樣做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從數據來看,文旅產業帶動了經濟增長。截至2023年10月,郎溪縣共接待游客401.43萬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87億元。數據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也是最直觀的回答。文化事業支撐文旅產業,文旅產業帶動文化事業,郎溪成功將資源轉化成了資本。

    從市場來看,加強了長三角地區產業合作,招引了一批滬蘇浙項目。郎溪毗鄰蘇浙,生態資源良好,相鄰地區成立了“一地六縣”文旅聯盟,滬蘇浙客商紛紛選擇到郎溪投資。

    位于姚村鎮夏橋村的智慧紅色旅游基地(鄉村振興)建設工程項目,由上海景域旅游集團運營打造的“云水姚”鄉村休閑旅游度假區,建設以“茶香畫廊”為品牌支撐的長三角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

    從文化保護傳承來看,激發了傳統文化的內生動力。歷史文化是發展文旅產業寶貴的資源,郎溪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游項目相融合,有效帶動采摘、民宿等業態發展,為當地帶來近200萬元的收入,老手藝也能創造新經濟。

    從鄉村振興角度來看,擦亮了鄉村振興新底色。郎溪緊抓文旅,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凌笪、姚村等鄉村,依托各自地域風貌,既發展了旅游業,又形成了以茶葉種植、采集、加工一體化的特色農業示范區。在示范區的創建中,持續打造“郎溪黃茶”“郎溪硒米”等公共品牌,百姓富的成效不斷拓展,經營性收入超100萬元村有26個,2023年預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同比增長9%。

    冬日的伍員山云霧繚繞,萬畝茶園醞釀著來年的生機。如今,這里不僅是一座山、一個村,更成為郎溪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這個符號,蓄積著一代代郎溪人的情懷,也是郎溪奮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精彩注腳,彰顯著這座文化之城的魅力,更堅定了郎溪打好“文化牌”的信心。

    0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在线看所有AV的网站 | 亚洲精品福利午夜高清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