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中國經濟最火的熱詞是什么?
“新質生產力”當仁不讓。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答好這道發展命題,關系長遠、關乎全局。
▲ 馬鞍山經開區 航拍圖
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在于產業。作為馬鞍山經濟發展“主戰場”,馬鞍山經開區成立以來,始終高擎“強產興業”大旗,2023年成功躋身“千億園區”行列。
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正加速崛起——競逐新質生產力,這里有底氣,更有實力。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馬鞍山經開區有何底氣,又將如何向“新”而行?
制造“煥”新
黑燈倉庫,你見過嗎?
機器將原材料取下,送上等候的環形穿梭車;加工完成的產品再打包裝上AGV小車,自動運回入庫……
仙樂健康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建成華東地區大健康產業最大的智能化、數字化立體黑燈倉庫,實現原材料收貨、碼垛、成品入庫的全程自動化、無人化轉運。
▲ 仙樂健康科技立體倉庫的KIVA小車
數據“富礦”,如何挖掘?
作為冶金行業裝備制造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一方面通過打造離散型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用“聰明大腦”推動生產從“智能化”向“智慧化”升級;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高效協同,通過構建數字化的產業生態圈,努力實現數字賦能效應最大化。
▲ 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高端路線,怎樣走出?
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回轉支承生產企業,馬鞍山方圓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瞄準風電、大噸位起重機、大噸位挖掘機等高端市場,通過創新引領、“數”“智”賦能苦練“內功”,研發生產一系列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回轉支承新品,在轉型升級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 馬鞍山方圓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車間
透過一個個車間“窗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喜人的新氣象、新變化。
新質生產力,關鍵在質優。
馬鞍山經開區堅持把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牽引性抓手,持續用“數字化”打磨制造業“基本盤”,著力提升企業質效、產業質態,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放眼馬鞍山經開區,廣大企業乘“智”而上、加“數”前行,不斷煥發新活力。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培育省級智能工廠7家、數字化車間16個,市級智能工廠8家、數字化車間21個、數字化生產線5個。
▲ 泰爾重工 唐焱 攝
面向未來,馬鞍山經開區將大力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賦能”推動“制造煥新”,全力爭創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讓制造業根基更牢、成色更足。
奮力“創”新
創新,集成在一顆芯片內——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集研發、設計、封測、銷售為一體的集成電路科技創新型企業,東科半導體(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瞄準科技前沿,堅持自主創“芯”,多年持續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其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
▲ 東科半導體生產車間
創新,蘊含在一種材料里——
碳氣凝膠是一種輕質、多孔、非晶態、具有納米微孔結構的新型前沿納米碳材料。中鋼集團馬鞍山礦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國內首條實現百噸級規模的碳氣凝膠生產線,得益于產品的高性能,眾多鋰電池行業龍頭企業、負極材料企業紛紛“拋來橄欖枝”。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唐焱 攝
創新,體現在一輛汽車上——作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7家整車企業之一,近年來,漢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新能源商用車“新賽道”上一路疾馳、“汽”勢磅礴。
▲漢馬科技公司員工在生產重卡產品
從前沿新材料,到國產化芯片、新能源汽車,“經開創造”彰顯著滿滿“創新力”。
新質生產力的“新”,核心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馬鞍山經開區一體推進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創新生態營造,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把“關鍵變量”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增量”。
科研與產業之“手”,如何握得更緊?
▲ 安徽工業大學科技園
由安徽工業大學和馬鞍山經開區共同打造的安徽工業大學科技園,在聚創新、強轉化、孵優企、興產業上“火力全開”,成功獲得省級大學科技園認定;
安徽共芯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引入國家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與馬鞍山經開區合作成立了化合物半導體光電芯片及器件創新中心,通過“共享廚房+技術服務+租用產線”模式,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生態圈……
馬鞍山經開區積極探索,堅持用“創新的辦法”推動創新,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目前共擁有國家級研發平臺12個,占全市比重54%;省級研發平臺70個,占全市比重近三成。2023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總數達167家;狠抓高端人才“引育留用”,新引進和培育科技人才、技能人才3000余人。
創新領先一步,發展領先一路。
馬鞍山經開區將堅定下好創新“先手棋”,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以科技強、人才強促進產業強、經濟強。
加速“上”新
“追光逐日”!
2023年底,由聯想控股所屬正奇控股公司投資建設的正奇光能20GW高效電池片項目(一期)正式投產。
作為馬鞍山經開區加快發展先進光伏產業的“關鍵一子”,正奇項目分三期建設,一二期合計投資60億元。當前,正奇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加快產能釋放,力爭2024年實現產值突破20億元。
▲ 正奇光能 唐焱 攝
加速向“新”!蜂巢能源、藍黛科技、金力新能源、華孚精密……聚焦“首位產業”,一批優強項目“鏈式”集結。馬鞍山經開區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集聚規上工業企業48家,產業規模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三分之一,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 藍黛科技
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生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產業持續“上新”,關鍵靠大項目、好項目。
馬鞍山經開區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緊盯汽車“首位產業”以及裝備制造、綠色食品、能源電子三大主導產業,全力以赴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加快推動項目盡早投產達效。2023年,園區新引進項目38個,其中總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4個,實現百億元項目再突破。
作為安徽省首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由馬鞍山經開區與上海青浦工業園合作共建的馬鞍山青浦工業園,目前已入駐項目13個。
▲ 馬鞍山青浦工業園 航拍圖
今年3月初,馬鞍山經開區與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加快共建滬皖產業合作示范區……
馬鞍山經開區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加速與滬蘇浙創新鏈、資本鏈、技術鏈、人才鏈有機融合,積極構建“長三角研發、馬鞍山生產”的協同發展新模式,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占比超過50%。
新征程上,馬鞍山經開區將繼續緊盯產業、狠抓項目,一體推進前瞻謀劃、沿鏈招引、項目建設,2024年確保引進50億元以上項目2個、力爭百億項目再突破,推動新興產業競相迸發“含苞怒放”蓬勃之姿,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拱土而出”突破之勢。
環境“更”新
企業項目建設之“速”,往往能夠體現地方營商環境之“優”。
蒙牛五期鮮奶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6個多月;
蜂巢能源項目,從簽約到4GWH量產下線僅用8個月;
紅創無菌包裝生產基地項目,從簽約到拿地僅用40多天;
正奇光能20GW高效電池片項目,從進場打樁到一期投產僅用5個多月;
……
▲ 紅創無菌包裝生產基地項目正在建設 唐焱 攝
一個個優強項目在園區“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一次次刷新速度紀錄,原因何在?
歸根到底,看環境!
從一名名服務專員“把辦公桌搬到工地上”,到一筆筆“科技貸”“園區貸”送去惠企“及時雨”;從建立項目推進“五高”工作法,到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馬鞍山經開區牢固樹立“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傾力打造“經心辦”服務品牌,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升級;
▲ 正奇光能項目航拍圖 馬鞍山經開區供圖
推深做實“標準地”“畝均論英雄”等改革,推動資源要素精準供給、有力保障。
2023年,馬鞍山經開區成功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單位、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優秀”、全市重大項目推進獎,實現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
步步為“營”,“優”無止境。
今年,馬鞍山經開區推出近60項對標提升舉措、涉及10多個領域,努力做實做細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持續擦亮“最優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 馬鞍山經開區 航拍圖
營商環境,檢驗干部作風。
一次次“事不過夜、馬上就辦”的服務,一場場“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硬仗,鍛造了過硬能力、錘煉了過硬作風,馬鞍山經開區上下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更足,爭先進位的氛圍更加濃厚。
不斷“更新升級”的,不止“軟環境”。
馬鞍山經開區聚焦打造“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產業新城,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建設科創社區、產業社區、工業鄰里中心。
伴隨著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這里正成為人們心向往之、近悅遠來、充滿活力的投資熱土、創業沃土、宜居樂土。
1995年,資源型城市馬鞍山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槍”就是從馬鞍山經開區打響。從誕生之日起,馬鞍山經開區便承載了強產興業、擔當全市經濟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使命,更蘊藏著勇爭先、立潮頭的精神基因。
站上千億新起點,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馬鞍山經開區再出發的方向與路徑。
迎面春光,加“數”前進。
一個向“新”力更強的馬鞍山經開區,“進度條”加速,“期待值”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