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一座在科技創新的熱土上崛起的城市,自2017年被批復同意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便在全域聯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了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人才匯聚的深度融合,成功塑造了一種高效且富有成效的“合肥經驗”。
“合肥經驗”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典范,更為理解新質生產力與區域發展的互動關系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了新的啟示。
創新生態
“合肥經驗”的背后,是學理基礎與實踐創新相互交織,共同構筑了這座城市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獨特發展軌跡。
一是頂層謀劃引導:實現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融合。
合肥在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上,以前瞻性戰略眼光精準捕捉國內外產業和資本梯度轉移機遇。依托國家戰略指引,精準選擇適宜產業方向,強化頂層設計的預見性,確保產業布局精準且前瞻。同時,政府營造誠信政務環境和創新活力營商環境,保持政策連續穩定,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合肥利用國資平臺攜手頂級投資機構,專注于商業航天、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投資,精準投資京東方、長鑫存儲等標志性企業,豐富科技投融資體系,培育千億級產業鏈,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通過撬動社會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國資平臺在產業培育發展成熟后,以資本市場定向增發、企業回購等形式有序退出,形成了全鏈條的“進入—退出”閉環模式。
二是產業優化升級:集群崛起與價值鏈躍遷。
合肥深刻洞察產業集聚與價值鏈升級邏輯,精準預判產業發展趨勢。通過構建優勢產業集群,合肥顯著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2022年,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高達56.2%,這些集群不僅極大促進了技術創新和資源共享,更通過強大的外部效應推動了合肥經濟的迅猛增長。
以量子產業為例,合肥敏銳預見其在信息安全領域的巨大潛力,從2000年前后便全力支持、配合這項重大戰略基礎研究,集聚國內外科研力量協同攻關,果斷啟動全球首個大規模量子通信試驗示范網,實現產業化并領先世界。可以說,合肥經驗的成功,關鍵在于并未滿足于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而是積極尋求創新。
三是人才資源匯聚:知識支撐與創新生態構建。
合肥牢牢把握住人這個在生產力中最活躍和最具決定性的因素,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從全球經驗來看,一流的科技創新離不開一流大學,而一流大學的發展總是與人才高地的形成息息相關。以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等為代表的世界頂尖高校,催生了硅谷、劍橋科技園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一批代表性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所具備的頂尖科技人才、創新機構、創新設施,正是夯實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三大基礎,為合肥的發展注入發展動能,更在深層次上催生了新質生產力。
從合作機制上看,知識流動帶來了創新轉化,科技創新的因子已成為合肥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豐富的合肥,匯聚和培育了大批行業杰出人才,為合肥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知識和技術支持。
在這一創新生態系統中,新質生產力不僅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更在人才帶來的知識資本對區域經濟結構的深度優化和對于城市創新生態的全方位提升。通過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構建開放創新平臺、培育創新型人才等措施,合肥正在逐步形成一個以創新為核心、以新質生產力為驅動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核心競爭力
合肥經驗的新質生產力特征并非偶然形成,而是一系列內在邏輯的深刻體現。其內生增長與創新驅動的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協同演進,以及開放合作與創新生態的共生共榮,共同構筑了合肥經驗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內生增長與創新驅動的深度融合。其具體表現就是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人才匯聚三者間的互動與強化。科技創新不僅是推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動力,更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合肥通過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從而推動了經濟的內生增長。
產業升級是內生增長的重要支撐,它涉及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對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合肥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進而實現了產業體系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人才匯聚是內生增長與創新驅動深度融合的關鍵。合肥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通過建設人才高地、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素質等措施,吸引了大量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
二是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協同演進。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城市發展的基本要求,而現代化產業體系則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合肥經驗中,這兩者呈現出協同演進的態勢。
高質量發展注重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強調創新驅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合肥瞄準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在合肥經驗中,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互促進、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為產業體系建設創造了有利環境,而產業體系的發展又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這種協同演進不僅提升了合肥的經濟實力,也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三是開放合作與創新生態的共生共榮。合肥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優化創新環境,促進創新主體間的緊密協同。這一生態系統匯聚了豐富的創新資源、信息和人才,為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開放合作也為創新生態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引進外部創新資源、加強與國際創新網絡的互聯互通,合肥的創新生態得以持續優化和升級。
在合肥,開放合作與創新生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開放合作不僅為創新生態帶來了外部資源和動力,推動了其持續優化和完善;而創新生態的構建,也為開放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創新空間和平臺,促進了開放合作的深入拓展。這種共生共榮的態勢,不僅提升了合肥的創新實力和競爭力,更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樣本價值
合肥以獨到的戰略洞察力、協同的發展機制以及創新的發展路徑,成功塑造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卓越典范,充分展現了這座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的卓越智慧。合肥經驗不僅豐富了對區域發展規律的認知,更為理解新質生產力與區域發展之間的深層次互動關系,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參考。
新質生產力,作為以創新為主導的先進生產力形態,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鮮明特征,引領著全球經濟的深刻變革。合肥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通過國資平臺的資本運作,有效引領社會資本積極投入招商引資,推動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人才匯聚帶來知識的支撐和創新生態的構建,從而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飛躍。這一過程不僅彰顯了新質生產力的強大驅動力,也深刻揭示了合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內在邏輯和獨特價值。
合肥經驗的核心在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人才匯聚的深度融合。這種深度融合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合肥的綜合競爭力,更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通過對合肥經驗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提煉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為其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合肥通過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的深度融合,精準引導產業優化升級與人才資源的有效匯聚。這種科技、產業、人才的深度融合,不僅塑造了“合肥經驗”這一獨特的發展模式,更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合肥經驗的具體表現形式在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人才匯聚三者間的良性互動與強化,共同推動著城市內生增長與創新驅動的深度融合。在這一過程中,現代化產業體系得以持續優化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形成協同演進的良好態勢。同時,合肥還通過構建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為城市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
合肥經驗不僅是對過去發展成果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深刻啟示。它激勵著更多地區深入研究和借鑒合肥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符合自身特點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與進步。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