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雜志 > 2024年 > 2024年9期 > 路徑/實務 > 區域

    “創投之城”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吳明華  編輯:余長彬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4-09-25

    今年以來,合肥“創投之城”在業界聲名鵲起。

    過去,合肥“風投之城”之名深入人心。從“風投”到“創投”雖是一字之差,其內涵和意義卻截然不同。合肥模式中的“風投”指的是以投帶引、針對新興產業的風險投資;而“創投”則是助力科技創新和培育科創企業的天使投資。如果說“風投”為合肥新興產業發展移來了“大樹”,“創投”則是培育了一片“森林”。

    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合肥很早就開始探索運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助力科技創新,并且走出了一條“科創+產業+資本”的發展路徑。在此基礎上,近年來合肥市積極打造創投資本,樹立“創投城市”品牌。

    71次出手的背后

    合肥“創投之城”聲名遠播,得益于今年上半年的一個數據。

    2024年以來,創投界陷入資金短缺的寒流中,但一股來自合肥的暖流卻悄然涌動。面對創投界的普遍寒冬,合肥創投不僅沒有退縮,反而逆流而上,以其獨特的投資策略,成為市場的一抹亮色。

    其中,僅合肥市創新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就已出手71次,成為投資事件數量最多的投資機構,高居國資創投活躍度榜首。

    這71次出手并非盲目撒網,而是精心挑選后的精準投放,布局涵蓋機器人、新型電池、集成電路等多個高增長潛力領域,甚至觸及可控核聚變、量子科技等未來科技前沿。每一筆投資背后,都是對行業趨勢的深刻洞察和對科技成果轉化耐心資本的堅守。

    在這71次出手中,有幾個案例尤為引人關注。2024年6月,華彩(合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合肥創新投資公司、合肥高投、合肥濱湖金投等。這家成立僅一年多的企業源于合肥工業大學等院校的成果轉化,其掌握的關鍵技術產業化,將極大促進新能源電池、儲能系統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業界備受關注。在資本的助力下,企業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公司已完成4000多萬元天使輪股權融資,年產10萬噸新型電池關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一期計劃于年底試產。

    2024年7月,合肥壹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接近1億元的估值,完成天使輪融資,由合肥創新投資公司管理的合肥市新站區天使投資基金投資。壹號智能自2020年成立以來,憑借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業績顯著增長,成為機器人產業的一顆璀璨新星。

    從案例分析可以發現,合肥創投的每一筆投資都在為未來產業布局落子,對關鍵產業、重點項目、創新型企業全面布局絕不“錯過”。

    在投資策略上,合肥市巧妙地融合了國資的引領作用與市場化運作的靈活性,通過增加股權比例、深化合作等方式,不僅為科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更為其搭建通往市場化的橋梁,展現政府與市場的高效協作。

    在投資主體上,合肥市堅持國資領投,引導社會資本跟投,打造了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基金叢林”,天使、種子基金風險容忍度分別達40%、50%,為全國最高水平。

    其中,合肥市天使投資基金是安徽省規模最大、投資數量最多、審批金額最高的直投型政府天使基金,該基金的受托管理方正是合肥創新投資公司。作為合肥市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合肥創新投資公司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方向,圍繞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延鏈、補鏈、強鏈和未來產業發力。

    “合肥模式2.0”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合肥創投嶄露頭角的背后,是多年的積累。

    早在2014年,合肥市就設立天使投資基金,以直接股權投資為主要方式,支持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并探索出“科創+產業+資本”的發展路徑,被譽為“合肥模式2.0”。

    如果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比作種樹,招引京東方、蔚來等龍頭企業是“移大樹”,對科技型創業公司的投資是“育樹苗”,投資更早期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則更像是“播種子”。“合肥模式1.0”是通過以投帶引“移大樹”,而“合肥模式2.0”的核心則是“育樹苗”和“播種子”。

    既有參天大樹,也有灌木叢林,還有不斷破土而出的種子,才能形成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帶雨林”。

    在“合肥模式2.0”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合肥市從2021年開始發力打造創投資本。2021年12月,合肥市首次出臺體系化的股權投資政策,包括新設總規模200億元的政府引導母基金,對私募基金落戶投資、基金人才引進、招引項目給予獎勵等。

    目前,合肥市創投資本已經形成兩大體系:一是天使基金體系。合肥市天使基金設立于2014年,由創新投資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是國內設立較早的政策性非盈利、直投型政府基金。截至2024年6月,基金總規模從最初4000萬元擴大至35億元。

    二是種子基金體系。合肥市種子基金成立于2022年5月,由合肥產投集團旗下的合肥市科創集團受托運營管理。截至2024年5月,市種子基金及其子基金總規模12億元。

    為了給創投資金和高科技項目搭建橋梁,2022年1月,合肥市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專班,積極與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部門、科研單位等對接,深入實驗室和科研團隊“尋寶”,及時給予相關資金和政策支持,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2022年6月,合肥市啟動“創投城市計劃”,鏈接各方資源,引資本之力加速科創與產業發展。截至2023年末,合肥“創投城市”品牌正式打響。

    “24字”秘訣

    在創投實踐中,合肥市摸索出“市場估值、協議退出”“讓渡收益、共擔風險”“風險容忍、盡職免責”的“24字”經驗。

    “市場估值、協議退出”,即允許市場化估值,允許股權協議退出。國有基金按照市場化估值進入,協議退出保障了科技創業團隊通過回購獲得激勵,保障對企業的控制權。

    “讓渡收益、共擔風險”,是合肥創投的一個顯著特色,對于創業的人才團隊有極強的吸引力。合肥的天使基金以國資介入直接投資,目的在于培養生態,把團隊吸引到合肥來創新創業,而不是財務回報。

    合肥市種子基金鼓勵和支持科技團隊原值或以較低利率回購基金投資形成的股權,讓渡利益的股權比例高達80%。合肥市天使基金通過業績達標獎勵、主動回購等多項政策措施,讓利于創業團隊和企業。

    “風險容忍、盡職免責”,即鼓勵直接投資人員敢投,還敢于往早投。按照天使投資市場規律,對基金管理的考核重在過程,并建立風險容忍機制。

    科技型初創企業兼具高成長性和高風險,在早期發展階段尤其需要資本的支持。針對“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高風險,合肥市建立天使投資基金風險容忍機制,允許出現最高不超過40%的虧損。盡職免責、風險容忍的機制,更好地保證了風險較大但確有前景的項目能夠獲得天使基金的支持。

    另外,合肥市國有資本撬動了一大批社會資本進入創投領域,對“創投之城”崛起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移大樹”相比,“育樹苗”“播種子”的單個項目不需要數十億元級別的大手筆,但項目數量眾多,實際需要的資金總量更龐大,涉及的產業領域也更廣泛。僅靠政府和幾家國資平臺公司,無論是財力還是投資隊伍的力量,都不足以承擔如此龐雜、繁重的任務。唯有發揮國有資本“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領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構建成熟的創投市場,打造覆蓋不同產業和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才能擔負起“育樹苗”“播種子”的重任。

    目前,合肥市種子基金累計實現的資本放大系數達到7.8倍;合肥市天使基金累計實現的資本放大系數達6.5倍。眾多項目在合肥創投的扶持下發展迅速,為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一级全黄大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视频在线日韩 | 鲁鲁天天在线视频 | 在线视频欧美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蜜月 |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