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
這是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臺的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范,由此也可見為基層減負的復雜性與嚴重性。
反形式主義是場持久戰
“億萬千百十,皆起于一。”基層是國家治理的地基,必須持續加強與鞏固。
然而這些年,基層干部被形式主義困擾,負擔過重,以致沒辦法全身心地開展工作,老百姓也嘖有煩言,這已經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為減輕基層負擔,黨中央一直在發力。往前溯幾年,我們看到,2019年3月,中辦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并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要求整治文山會海、改變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問題。
2020年4月,中辦又印發《關于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對困擾基層的種種形式主義問題靶向施治,對減輕基層在填表報材料方面的負擔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既要嚴格控制向縣級以下發文的數量,又要精減基層向上級報文報表的數量。
今年1月29日,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在京召開。
加上這一次《若干規定》的出臺,可以說黨中央是持續跟蹤,為基層減負做到了“宜將剩勇追窮寇”。
但盡管這樣,我們深知,為基層減負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任重而道遠,時刻不能放松。
為基層解困,要對癥下藥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基層干部負擔過重,首先要弄清楚負擔是從哪里來的,不難看出,根子主要在形式主義。
黨中央決心解決形式主義的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輕負擔,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基層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從名目繁多的痕跡管理中解脫出來,從過多過頻的督查檢查中解救出來,讓基層干部能將更多時間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創業和為民服務上去。
文山會海是頑疾,需要刮骨療毒。基層干部抱怨,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或者為開會而準備這樣那樣的材料。忙于各種會議,準備各種材料,已成為基層干部沉重的負擔,給基層工作造成了極大困擾。
有基層干部反映,一周要開十幾個會,甚至同一時間有兩個會要參加,分身乏術。
究其原因,一些上級部門始終沒有擺脫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慣性思維。有的認為不開會就沒有體現重視程度,有的推動工作辦法不多,一有任務,第一反應就是“開會傳達”。一些工作的開展與推動,要不要開會,開到哪一級,會議的規模與時長等等,要有相應的監督。一些會議,不能動不動就要一把手參加,各級各類會議內容也不能上下一般粗,缺乏針對性、指導性。
因此,要提高文件、會議質量,明確精文減會的標準和尺度,完善負面清單,不發不切實際、內容空洞的文件,不開應景造勢、不解決問題的會議,做到真減負、減真負。文件、會議只有做到減量、精準,解決問題,基層干部才能松口氣。
繁瑣考核是累贅,應該刪繁就簡。適當的考核有必要,但過多或者方式不對頭,則考核就成了套在基層干部頭上的枷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信息資源共享,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上報材料多少來評判工作好壞”,“要控制各級開展監督檢查的總量和頻次,同類事項可以合并的要合并進行,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把更多時間用在抓工作落實上來”。
因此,要從規范考核方式、優化考核流程、精減考核指標三個層面為考核“瘦身”。要完善考核辦法,減少考核頻次,防止多頭考核、層層考核。要聚焦“多考合一”,將由多部門、多條線開展的多項檢查考核進行優化整合,切實減少考核頻次,真正把干部從繁復考核中解脫出來。
各種APP是雞肋,不妨去蕪存菁。近年來,政務APP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過多過雜的APP以及“僵尸類”“空殼類”APP,強制推廣、濫用積分排名、過度留痕,網絡工作群中的強制點到打卡、即時響應……一些政務APP滋生形式主義問題,占用基層干部大量時間、耗費大量精力,讓基層不堪重負。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表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真情關愛基層干部的務實之舉,是提高基層治理效能的內在要求。
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到該清即清、該留則留,防止“一刀切”。堅持標本兼治,在摸清底數、建立清單目錄、對面上問題抓緊整改基礎上,推動建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的常態化監管措施和長效機制。
以公示考核制為形式主義亮“紅燈”
要控制形式主義野蠻生長與肆意橫行,不妨設置“限高線”。
一方面,市縣級作風辦(糾風辦)要積極作為。各縣級部門及各鄉鎮街道黨政辦可以將每個月上級組織召開的會議、下發的文件、組織開展的檢查等,分門別類,列表上報給上一級作風辦(糾風辦),上一級作風辦(糾風辦)進行匯總,按時在媒體上公示。
比如,以黨委部門而言,8月份,某縣委宣傳部召開的要求鄉鎮街道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有3次,組織部是2次,統戰部是4次;政府部門,發改委是5次,財政局是4次,經信委是2次,等等。這樣一公示,會議過多的部門就會有緊迫感,就會自我檢討。
另一方面,市縣級考核辦(目標辦)要負起責任。一是市縣級考核辦(目標辦)要與本市縣級作風辦(糾風辦)建立工作聯系,就全年黨委、政府各部門召開的會議、下發的文件、組織開展的檢查進行綜合評估。二是要與兄弟市縣進行聯系對比。比如,同樣是發改委,本縣發改委全年各類會議有20場次,而兄弟縣只有12場次,為什么有懸殊,要查出原因,同時將此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全年會議過多的部門,建議不列入評優對象。
只有這樣,才能倒逼一些部門慎重開會或發文或無休止地組織檢查等,真正將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和繁瑣的考核中解放出來。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事情多任務重,不能被形式主義束縛手腳。但形式主義之弊又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
我們只有追根溯源對癥下藥,多方施策久久為功,堅持“常”“長”二字,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下大氣力整治形式主義,才能讓基層干部全神貫注干工作、心無旁騖創事業。
(作者系民進江蘇常州市委會組宣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