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營收200億元。”在上海召開的2024全域生態大會上,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章燎原語氣堅定地說。
追溯到上一次實現百億營收,還是在2019年。當年三只松鼠成功上市,營業收入達到101.73億元。隨后三只松鼠的業績卻劃出了一條“U”形曲線,跌去整整30億后,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新的增長,“右邊”的上升曲線越來越長,至今已保持4個季度的持續增長。
要在2026年實現200億,相當于三年時間實現營收翻三倍。對于這個目標,章燎原非常有信心。
章燎原和三只松鼠的底氣從何而來?
順勢:行業“變天”背后的產業邏輯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必須得從中國零食產業格局演變說起。
先來看一組數據。
據Frost&Sullivan預計,2026年我國休閑零食行業零售額將達到11427億元,2021-202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約為6.8%,保持穩健增長。
零食行業爆發式增長,每個人都有體會。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以趙一鳴、來優品等為代表的新興量販式零食集合店,近兩年正迅速占領社區街道、小區周邊的許多門面。
新“玩家”在瓜分市場的同時,也改變了原有的市場和渠道邏輯:消費者不再執著于消費升級,而是更追求理性消費。“頭部零食品牌在過去兩年都面臨較大挑戰,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好戰略方向,很可能會掉隊。”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安徽多家堅果炒貨企業不同的發展狀態,就是很好的例證。
7月26日,安徽召開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安徽省領導在會上舉例說,三只松鼠從誕生之日就有了數字化基因,成為“靠腮呼吸的魚”。
然而,就算是三只松鼠這樣的數字“原住民”, 在行業“變天”的過程中,也“蟄伏”了近四年。轉型陣痛讓章燎原痛定思痛:“為什么營收達到百億規模后,沒能繼續增長?主要原因在于當時我們沒有搞清楚自己是誰。”
三只松鼠成立之初的快速增長,離不開“互聯網+消費”興起的時代紅利。但在面臨供需關系發生巨變時,三只松鼠也需要做到因時而變、因勢而變。
過去人們常說品牌之間的競爭,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但實際上現在已經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
恰在這時,“新質生產力”概念被提出,并迅速成為關注的焦點,為三只松鼠的轉型打開了“腦洞”。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潘道偉認為:“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不能簡單理解為引入高科技,而是要做到全鏈路優化企業的環節,激發每個環節的潛能。”
因此,三只松鼠主動順應產業融合發展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大勢,謀劃一場從原料、制造到交付的全鏈路深刻變革,在競爭激烈的休閑食品賽道中殺出一條創新之路。
那么,順勢而為的三只松鼠,是怎樣布局的?
謀局:三端融合的全鏈路生態
2022年底,三只松鼠提出了“高端性價比”戰略。
“高端”代表著品牌和品質,而“性價比”則代表更親民、更便宜的價格。三只松鼠是如何將這兩個詞有機結合的?
章燎原認為,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機遇是供應鏈變革正不斷深化。對于三只松鼠來說,就需要在種植、加工、物流、銷售模式等全鏈路下功夫,從而去掉傳統模式帶來的高溢價,來實現高性價比。
所以,三只松鼠從銷售者轉型成為了制造者,涉足堅果自主制造,并將上中下游產業鏈的“棋子”落向全國各地。
首先來看上游原料端。既然要做大規模的自主制造生產,就必須布局好原料供應。三只松鼠陸續在云南、廣西、安徽、江蘇、新疆等多地,建立起了堅果原材料供給基地,并在其他多個優質原料供應地設立了采購點。
截至目前,三只松鼠的夏威夷果、碧根果、手剝巴旦木、腰果、開心果、芒果干、西梅干、蔓越莓干等大單品,都已實現了原產地直采。這些在上游的布局,還直接帶動了中國堅果種植產業發展,在推動鄉村振興上產生了明顯的“正向外溢效應”。
其次看中游的生產端。作為一家曾經從線上銷售做大的企業,三只松鼠本不具備生產和制造的基因。但也正因如此,三只松鼠可以直接從零起步,采用最新設備,建設現代化生產線。在蕪湖無為的健康食品產業園,三只松鼠已經自主建成了一座占地近1000畝,富有技術創新的堅果生產園區。
這座園區到底有多先進?以三只松鼠的爆款產品每日堅果為例,自主建設的每日堅果工廠擁有全自動化生產線38條,基本實現全鏈條無人化物料接觸,日均高峰產能1小時可生產3000盒每日堅果,相較于傳統的人工生產線,生產效率提升了130%以上。在同等規模產能條件下,每條自動化生產線僅需5名技術工人,人效比提升了近6倍。
再比如,三只松鼠一套搭載美亞UHD深度學習系統的自動化X光機,能像照X光一樣,從上億顆堅果原材料中,挑選出感官異常的壞籽,精準度可達99.9%。
為保證產品的質量,三只松鼠還專門成立了集現代化、數字化、高尖端為一體的中創檢測中心,為三只松鼠產品做全方位安全“體檢”。
一個個充滿創新和科技的元素,在三只松鼠的現代化園區中不斷涌現,集聚成為了活力澎湃的新質生產力。而像這樣的高科技園區,三只松鼠正在全國布局5大供應鏈集約基地,分別落地在蕪湖無為、蕪湖弋江、天津武清、四川簡陽,以及規劃中的華南地區。
再來看下游的銷售端。東南西北都設立園區基地,三只松鼠這么做的目的,是要在渠道端進行布局。除了能夠生產堅果和零食,這5座園區還整合了堅果深加工、分裝、禮包組裝、物流配送以及門店的全鏈路業務。
以2024年6月開工的天津武清區基地來說,在物流方面,部署了20條發貨線以及1.2萬個倉儲位,將承接中國北部地區“2市7省”配送服務,能夠以最快、最短、成本最優的方式把生產的堅果和零食產品交付給消費者。
隨著這一系列的謀篇布局,三只松鼠也跑通了產品從原料、制造、運輸最后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鏈路過程,串聯起了一個上中下游三產融合發展的全鏈路生態平臺,三只松鼠的產出效能也隨之大幅提升。
最后,在渠道、貨品、物流三端的高效協同下,三只松鼠打造出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大單品。爆款產品每日堅果在制造端的綜合成本,比傳統模式降低15%;在加工制費與行業持平的情況下,夏威夷果的市場滿意率相比行業水平提高34%以上。
做事:重回百億的方法論
在三只松鼠,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三只松鼠再也不是從前的那個搬運工了。”
這句話并不僅僅指三只松鼠完成了從銷售商到“制造型自有品牌零售商”的商業模式轉型,更多還包含業務、供應鏈、組織上做出的一系列變革。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零食的萬億市場中,線下銷售渠道的份額占到了80%以上。線下渠道對于三只松鼠來說,還是一片未被完全開發的藍海。
面對近兩年在量販零食賽道迅速崛起的“新勢力”,三只松鼠也在謀求線下門店格局的調整。為此,三只松鼠將門店開到了社區。截至今年8月底,三只松鼠設在家門口的“自有品牌零食店”已經開店超過300家。
為確保線下渠道鏈條的穩定,三只松鼠構建出了一套“松鼠劣后”的新分銷生態。
什么叫“劣后”?就是把三只松鼠的利益擺在最后。章燎原在多個場合表示,要秉持“不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消費者的利益是三只松鼠價值鏈最優先的,終端零售商和經銷商其次,最后才是三只松鼠本身。
三只松鼠將自己擺在最后的位置,并不意味著要去當“活雷鋒”,而是要從更具規模的供應鏈、更自主的生產制造、更高效的管理中,賺“合理”的錢,實現相對穩定的凈利率。
在這樣的生態體系下,消費者和合作伙伴都能夠給予三只松鼠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再加上逐步鋪開的社區店,三只松鼠的線下銷售額占比逐步從以往的10%提升到了20%,未來有望形成線上線下銷售五五開的格局。
同時,三只松鼠也在積極轉變線上銷售方式,搭上直播電商迅猛增長的快車,探索出了一套“D+N”全渠道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即通過短視頻電商的內容屬性不斷打造大單品并賦能全渠道。調整的效果立竿見影,定位“新品類發動機”的短視頻電商涌現出一系列新產品,在上半年實現了近10億元的增量。
既然在銷售業務、供應鏈生態上都有了新的布局,三只松鼠也勢必要有一套能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和組織體系。章燎原曾不止一次地說:一個百億企業要跳到三五百億,絕對不是業務上的事,100%是組織能力上的事。
所以三只松鼠在組織管理模式上也進行了系統性重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品銷合一”的網絡型組織形態。
在“品銷合一”的網絡型組織形態下,產品人能通過渠道去了解消費者、了解市場,從而反向推動產品和供應鏈改變,公司就變成了市場導向。
從2024年開始,三只松鼠推進“去科層制”的管理模式。在公司內部,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部門和上下級,而是以成果為導向,讓員工成為細分業務單元的迷你CEO,打造了168個小而美的網絡經營體。他們直接面對市場、直接服務于消費者。
這樣改變,三只松鼠的每名員工都能做自我決策,最大化發揮自己的價值,工作成果也能更快、更直觀地反映出來。
這些變革,讓三只松鼠做到了“鏈路更短、工具更先進、組織更協同”,從而在總成本上實現優勢,圍繞“高端性價比”戰略推進全鏈路業務。
2024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8月28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營收50.75億元,同比增長75.39%,凈利潤2.90億元,同比增長88.57%;扣非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211.79%。
數字是無聲的語言,也是最有力的證明。這家坐落于蕪湖的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洪流中,正不斷迸發出新的成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