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雜志 > 2024年 > 2024年10期 > 路徑/實務 > 樣本

    “碳路先鋒”:鹽城探索零碳產業園新模式

      作者:朱瑩瑩 蔡陸晨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4-10-26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開啟了我國低碳發展新時代。作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碳達峰試點,江蘇鹽城以零碳產業園模式為先導,探索了一條逐綠前行、因綠而興、綠滿金生的生態發展新道路。

    “雙碳”目標下,為何選擇鹽城試點建設零碳產業園?鹽城在探索零碳產業園新模式上有哪些創舉?

    “碳”尋之旅,讓經濟“含綠量”更高

    地處蘇北的鹽城,2023年工業經濟總量邁過萬億關口,連續三年跨越四個千億級臺階,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400億元,形成“萬億規模總量、千億產業支撐、百億企業引航”的高質量發展格局。然而,更加亮眼的是這些數字后面的“含綠量”:

    海上風電裝機規模554萬千瓦,占全國的20%、全球的10%;

    光伏產業產能居全國首位,新能源發電占比超過60%;

    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1500萬千瓦,居江蘇省首位;

    每年新能源發電近300億千瓦時,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近70%;

    向海而生,向海而興,鹽城坐擁582公里海岸線、683萬畝沿海灘涂、4550多平方公里黃海濕地,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3600h,是全球最具開發價值的海上風場之一,待開發的風光資源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加之地處長三角城市群的區位優勢、集疏運體系完備的綜合物流優勢、“風光火氣氫”一體發展的綜合能源優勢,使鹽城得以有效承載綠色產業轉移和技術溢出轉化,能夠滿足大規模綠電需求和多元化場景應用。

    得天獨厚的條件,吸引了大批新能源知名企業,形成了綠色產業集群。鹽城不僅實現了所有新能源開發央企“全壘打”,國家能源、華電、國電投、華能、大唐、華潤、中廣核、國投電力、三峽新能源等均在鹽城進行布局,而且構建形成涵蓋“研發設計—裝備制造—資源開發—運維服務”的風電全產業鏈,集聚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知名風電整機企業,以及中車電機、中材科技等一大批零部件領軍企業,形成了極具活力的綠色經濟生態體系。

    自2022年11月獲得江蘇省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以來,鹽城聚焦“雙碳”目標、引領“零碳”未來,以低(零)碳產業園作為標志性工程建設,積極構建“新能源+低碳技術”產業鏈,加快“風光火氣氫”一體化布局,建設長三角規模最大的綜合能源基地,打造大豐港零碳產業園、濱海港零碳產業園、中海油鹽城“綠能港”等一批綠色產業園區,一躍成為長三角綠色發展版圖中的閃亮明珠。

    勇當“碳”路先鋒,激發綠色新質生產力

    零碳產業園是通過減源、零碳以及負碳技術等各種創新型舉措,在園區范圍內實現零碳能源100%供給,達到“產碳”和“消碳”之間的平衡,總體溫室氣體凈排放量為零,這對園區要求并不低。為此,鹽城全面布局“綠電+”發展路子,形成“綠電+氫能”“綠電+冷能”“綠電+新型電力系統”等多種路徑。

    如大豐港零碳產業園聚焦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重點培植發展綠氫及海洋(合成)生物等產業,走“綠電+氫能”發展路子。濱海港零碳產業園建立LNG冷能交換中心,通過回收和利用LNG在汽化過程中釋放的冷能,積極培育冷能發電、凍干食品、冷鏈物流、冰雪休閑等產業,打造全國最大的LNG冷能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在探索“綠電+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利用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構建了全天候綠電供需平衡的系統樣板。

    同時,鹽城搭建起全景式綠色協同發展系統。

    為全面打造綠色低碳生態系統,鹽城通過供給端、生產端、應用端、功能端、服務端“五端”協同,著力推動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設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認證國際化的“五化”。

    在加大清潔能源供給上,鹽城一體化圍繞“發電—輸電—儲電”三篇文章,建好發得多的綠電電源、送得出的綠電廊道、用得好的綠電存儲。

    在生產端推動產業綠色化上,突出綠色產業實體支撐,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行動,推進1000項“智改數轉”項目,累計創成中車電機等國家級綠色工廠12家,正泰新能源等省綠色工廠28家。

    在應用端推動設施低碳化上,大力推廣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生活,構建新型零碳生態圈。如射陽港零碳社區,光儲充一體化車棚每天可產生2700度綠電,供新能源汽車充電;建筑外立面使用光伏幕墻,實現了全社區綠色能源自給自足,以零碳生活場景應用實現綠色惠民、綠色利民。

    在功能端推動管理智慧化上,構建以數據庫、監控網、調度端為核心的低碳智慧管理體系,對園區內企業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進行實時監控,依托區塊鏈技術進行綠電和碳排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追蹤,并通過碳谷智慧管理平臺自動生成盤查報告,構建企業能耗、碳排在線監測、分析、預警機制。

    在推動認證國際化上,深度對接國際通行標準,開展全周期碳足跡核算,通過“綠電綠證”和碳交易機制,提供標準化的碳排查服務,幫助出口型企業有效應對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發展中,鹽城強化立體式開發和綜合利用。

    按照集約集聚開發的理念,鹽城在全國首創“風、光、漁”互補和綜合利用模式,形成上有風力發電、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養殖的“風光漁”產業基地。同時,創塑生態保護示范,加速綠色價值轉換,以“標準·認證+”核心理念助力綠色低碳景區建設,按照“零碳管理+減碳技術+運營績效”認證評價體系,引導景區打造“碳IP”,推動“碳傳播”,東臺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東臺條子泥景區獲評“零碳旅游景區”。

    鹽城“向綠向新向高”的經驗啟示

    首先是堅持頂層設計高位推進。零碳產業園建設是一個涉及產業結構、能源體系、生產生活方式等多領域系統性工程,政府的引導作用和高位推進必不可少。

    鹽城構建了“1+1+1+4+N”推進體系:成立一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一個《關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意見》;開展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宜居之城4個“綠色鹽城”專項行動;落地N個廳市共建,推動與15個省直部門單位簽署廳市共建協議,攜手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組織實施上,建立市級統籌、縣負總責、開發園區抓落實的管理模式,強化政策綜合集成,聚力推動各級市場主體共建共享、全方位參與。

    其次是構建產學研金協同創新平臺。注重招大引強,強化產業生態培育,通過打造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培育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專業化運維公司,帶動了一批海上風電產業鏈新投資落地、新技術應用、新標準實施、新規范形成。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建成金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車電機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開創“綠色金融+濕地修復+藍色碳匯”模式,成立黃海濕地生態銀行,成功發放全省首筆濕地修復碳匯貸款,打造全鏈條綠色金融典范。強化重大低碳技術攻關,與清華、中科院、南大等大院大所開展戰略合作,推進北大拉曼半導體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多元化、平臺化發展,建設京滬深寧離岸科創中心。與鹽城師范學院合作成立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研究院,打造服務鹽城綠色轉型發展、能源高效利用的新型智庫。

    最后是強化標準構建和國際影響力放大。突出示范成果標準化,加強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英國標準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探索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認證、零碳園區建設標準體系,發布沿海(近)零碳產業園區建設規范、建設指南導則,強化全球合作,與國際企業和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的標桿園區。

    (作者單位:浙江紅船干部學院)

    2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日本日韩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乱码2国语自产 | 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