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已連續“霸榜”8年,其中企服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獲評江蘇省唯一的省級外資總部企業服務中心,以及綜合性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蘇州市民營經濟工作貢獻突出單位。
企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蘇州工業園區企業服務模式擦亮了園區親商服務的“金字招牌”,也為全國的企服模式創新提供了樣板。
企服模式創新三個階段
蘇州工業園區企業服務模式創新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以惠企政策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1.0階段。
2009年,隨著園區“科技跨越”計劃成果逐步顯現,為切實助推區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蘇州工業園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全面快速的一站式政策服務。
這一階段,企服中心通過對傳統政策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將分散在各個局辦的政策業務統一集中到中心辦理,讓數據、材料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推動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實現企業服務“只進一扇門”,以優異的服務效能贏得了企業的良好口碑。
第二個階段,是以全生命周期服務陪伴全量企業的2.0階段。
2017年,更名為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將服務對象擴展為區內全量企業。這一階段,企服中心不斷拓寬服務界面,結合區內企業發展現狀,新設企業服務二處,緊扣專精特新、智改數轉、總部經濟三大重點業務,重點促進科技企業轉型升級,夯實服務陣地、優化服務生態。
2021年底,獲評江蘇省首家且唯一的“省級外資總部企業服務中心”。同時,在政策服務、人才服務、科技金融基礎上,整合各類要素資源,打造了“上市苗圃”“金雞湖合伙人”等深度服務品牌,逐漸成為鏈接政府、市場和企業的“中臺樞紐”。
第三個階段,是以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為服務目標的3.0階段。
2022年,在蘇州市大力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以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整合服務資源,筑牢服務能力,進入以服務營造一流產業生態的新發展階段。
五大服務的“中臺樞紐”
服務產業創新集群的高質量融合發展,離不開豐富的資源積累和深耕細作。經過15年發展,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已成為連接政府、企業、市場化資源的“中臺樞紐”,具備了打造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綜合服務平臺的現實基礎。
政策服務方面,承接11個部委辦局近700項授權業務,通過對政策的全面梳理和精細拆解,形成936款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標準化政策產品。2023年初,發布全市首個惠企政策服務地方標準,為政策服務凝聚方法論。
創新服務方面,與共建機構、院校、創新中心、投資機構等深度合作,集聚行業龍頭60家,高校科研院所150家,專家智庫700個,科技成果300項。聯動省、市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實現集群生態下科技創新策源和公共服務的資源集聚。
金融服務方面,匯聚9大類270余家金融機構,推出150多款金融創新產品,匯集600多位金融服務顧問;管理的引導基金累計出資9.59億元,決策參與41支子基金,子基金管理規模已超過120億元,放大倍數達12倍;管理的領軍創投基金管理規模達20億元,直投園區領軍人才項目。
人才服務方面,聚焦存量人才賦能,為人才企業配備服務專員,精選10家本土頭部服務機構,組建集金融、創投、知識產權、法律、載體、人力資源等于一體的服務團隊,遴選12位企業家擔任“金雞湖創業實踐導師”。聚焦增量人才招引,集聚產業龍頭、投融資機構、大院大所、載體等資源“蓄水池”,聯動招商部門,建立貫穿“引才-聚才-興才”的全流程服務鏈。
產業服務方面,匯聚超120家優質國資、民營載體,上線代表性房源近180個,可租賃房源面積保持百萬方以上,實現載體資源“即需即有”;梯隊培育企業,匯集4大交易所、57家專業機構的172位專家,精準扶持企業“拔節成長”。
八維服務體系
2024年8月,在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15周年之際,發布“園易聯”線上平臺。這是蘇州工業園區最新打造的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綜合服務平臺,目標是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出發,構建八維服務體系。
八維服務體系包括技術轉移服務。服務企業“找創新技術”需求,與共建機構、院校、創新中心、投資機構等深度合作,探索“企業出題,高校科研機構答題”路徑,線下建立“創新活力秀”服務品牌,線上建設“創新需求服務專區”,營造技術轉移良好生態,突破成果產業化瓶頸,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共享平臺服務。服務企業“找研發資源”需求,聯動省、市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線下建立“開放共享日”服務品牌,推動研發資源開放共通,線上推出“科技資源共享專區”,集成儀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等共享資源需求對接服務,實現集群生態下科技創新資源和公共服務的開放共享。
產業合作服務。服務企業“找產業合作”需求,鍛造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鏈條,線下建立“總部連線”服務品牌,用園區總部企業優勢滿足大中小企業“抱團”發展需求,線上搭建“企業開放合作服務專區”,遴選合作需求發布“機會清單”,開放合作需求和資源要素,運用園區產業優勢助推科技創新。
產業融資服務。服務企業“找產業融資”需求,集聚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和金融創新產品,構建“一分(創新積分)一池(風險補償資金池)一平臺(“園易融”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兩基金(引導基金、領軍基金)”科技金融創新服務體系,線下推出“金融暢享匯”服務品牌,舉辦各類金融政策宣講、金融沙龍等活動,撬動資金鏈服務產業集群發展。
產業人才服務。服務區域“找產業人才”需求,聚攏海內外優質創新創業人才,構建人才創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線下推出“才聚金雞湖”服務品牌,線上推出“創無憂”小程序,“金雞湖路演中心”平臺,為人才項目、科技成果提供展示與資源對接的平臺,以人才鏈助推產業集群發展。
惠企政策服務。服務企業“找惠企政策”需求,解決企業政策服務過程中企業“不知曉”“不理解”“不會辦”等問題,線下推出“政企面對面”服務品牌,提供專題政策宣講、一對一輔導、政策報告解讀等政策服務活動,線上升級“政策總入口”,實現從“我找政策”到“政策找我”轉變,讓政策定制更便捷、更智能、更精準。
產業載體服務。服務企業“找產業載體”需求,解決外地企業落戶、存量企業擴張的找房問題,線下推出“載體對接會”服務品牌,線上升級“載體資源網”,盤活園區優質國資載體及民營載體,提供更為便利的公益性用房供需對接服務。同時為企業多、密度大、需求旺的重點載體設置企業服務聯絡站,疊加賦能企業服務能力,引導載體高質量發展。
專業機構服務。服務企業“找機構服務”需求,集聚十大類優質社會化中介服務機構,線下推出“創業百寶箱”服務品牌,發動社會機構為創新創業提供專題培訓,線上運營“園易檢”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和“企業服務超市”,搭建機構與企業的公益性服務供需對接線上交流平臺,運用高端專業服務機構資源支撐創新集群發展。
通過以上八個維度,形成全覆蓋、全過程、全功能、平臺化、智能化、個性化的企業服務矩陣,從而為企業構建良好創新發展生態圈。
(作者為蘇州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