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在全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推動知識產權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創新型知識產權強省。近年來,望江縣不斷健全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制機制,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全縣有效發明專利累計達454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件,2023年“望江黃鱔”獲得中部四省地理標志助力高質量發展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優秀獎,被省級市場監管局確定為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縣。
一、主要做法
(一)知識產權服務方面。印發《望江縣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望江縣支持質量提升及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政策十條》,制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實施知識產權服務普惠工程,堅持“一線工作法”,擴大公共服務機構規模和網點布局。設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節點1個,幫助高士、雷池2個鄉鎮申報商標品牌指導站,與第三方專業機構攜手深入園區、企業提供“點穴式”幫扶,為戰新企業、高端制造業、電商行業等不同類型主體實施分層、分類培訓。新增授權發明專利23件、商標申請量754件。
(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強化區域協同保護,與江西潯陽、湖北武市、安徽金寨等三省十縣(區)建立“三省十縣區”跨區域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機制,簽訂《知識產權跨區域合作協議》,開展知識產權執法協同、維權援助2次。加大地理標志保護力度,開展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規范使用抽查檢查,組織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官方標志、特殊標志、奧林匹克標志等專項保護行動8場次,辦理知識產權類案件19件。
(三)知識產權轉化利用。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開展政銀企對接會,加強與縣金融管理支局、融資擔保公司、金融機構對接,幫助企業利用專利、商標進行質押融資,累計完成質押融資3.5億元,其中專利質押融資3.3億、商標質押融資2000萬。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申報省市轉化示范項目,與合肥師范學院、安慶職業技術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個,幫助安徽鼎立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安徽省高價值發明專利轉化項目并成功獲批、實施運用。
二、存在問題
(一)主體保護意識不強。部分企業和個人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缺乏足夠重視,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有產權無知識、重制造輕創造的現象,從研發、實施到應用階段缺乏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大量科研成果因沒有及時申請專利保護或因專利申請費用高、繳納年費負擔較重而使知識產權流失。新增知識產權申請70件、在安慶市12個縣區靠后,2020年-2023年,流失知識產權總量43件。
(二)服務主導產業作用不足。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加工作為望江的主導產業,存在體量大而不強、企業多而不精、鏈條全而不優等方面的短板。全縣紡織服裝規上企業有50家,其中7家企業有效發明專利34件;綠色食品加工規上企業37家,其中12家企業有效發明專利31件,兩大主導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占比不足1%。
(三) 服務能力亟待提升。縣內知識產權中介服務企業數量較少、服務能力不強,縣級知識產權股室力量薄弱?,F有常駐知識產權服務機構1家,且規模小、業務單一,在望從業人員僅2人,全縣無執業專利代理師??h市場監管局配備專職知識產權人員2人,難以解決企業咨詢多、部門交流多、培訓調研多、宣傳任務多的問題。
(四)全鏈條保護運用不暢。縣域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尚未打通,未能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缺少服務創新的工具和平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門檻高、障礙多,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因缺少固定資產,盡管有知識產權也無法開展質押融資。
三、意見建議
(一)加強政策支持扶持。2023年,《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發布施行,江蘇省發布《關于高標準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政策體系,探索地理標志、商業秘密、數據知識產權等領域地方立法。建議省級層面參考浙江、江蘇做法,加速推進《安徽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安徽省專利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修改和制定工作。建議縣級層面加快研究出臺關于加大專利資金扶持、鼓勵企業申報專利試點等相關政策文件,在專利申請費用方面予以補貼,培育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促進高新技術及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化,激發企業開展專利申報、質押融資等積極性。將企業知識產權貫標納入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評價標準體系。
(二)壯大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優勢群體。建議縣級層面系統梳理紡織服裝、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及企業現狀,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構建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專利池。力爭2028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發明專利全覆蓋,戰新產業高價值發明專利年均增幅達25%。支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創新型企業培育國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增加高價值發明專利產出,形成行業示范效應。
(三) 打造專業化服務隊伍。2023年,上海市發布《關于加快建設上海高水平知識產權人才高地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明確,大力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各類人才素質能力。建議省級層面加大力度培養、引進高層次、復合型專門人才和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建議市級、縣級層面加強基層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配置和人力資源保障,加快推動知識產權執法隊伍建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基礎性公共服務。
(四) 暢通知識產權轉化利用渠道。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人才鏈與產業鏈連接渠道,建議省級層面擴大專利優先審查和專利預審行業范圍。建議縣級層面學習山東省濟南市打造專利轉化運用平臺做法,依托安徽農業大學、中棉所、中油所等高校院所智力資源,強化科技小院與實體產業對接,不斷提升重點產業知識產權供給水平,讓知識產權服務“鏈起來”,集聚知識產權資源,將成果“轉出”新質生產力。
(鄒新澤 吳春發 王慶云 丁淑玲 吳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