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要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王清憲省長在全省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積極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數字化轉型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紡織服裝產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望江縣舉足輕重的支柱產業,因此求新求變、乘勢而上是紡織服裝產業鞏固傳統優勢、鍛造新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我縣紡織服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仍存在企業轉型意愿不強、技術設備水平較低、平臺整合能力不足等三方面問題,亟需省、市、縣層面協同關注解決。
一、發展現狀
產業基礎日益夯實。現有紡織服裝企業1018家,建成研發設計、紡紗織布、印染面料、服裝加工、印花水洗、拉鏈紐扣、熱電聯產全產業鏈生態。在全國首創紡織服裝“質量聯盟”,建立牛仔兒童服裝團體標準,建成省級紡織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中心。建成電商直播基地4家,童裝電商市場份額占拼多多童裝目類20%以上。
智改數轉持續賦能。積極鼓勵紡織服裝龍頭企業智改數轉,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目前,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完成數字化診斷企業68家,打造市級以上數字化車間25個、智能工廠12家,建成企業技術中心10個、工業設計中心26個,榮獲國家、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8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企業2家。
工業互聯網初始介入。用數字化、網絡化賦能產業內涵,推動“望江挑花”等非遺元素融入產品設計,引進望江元裳AI童裝設計技術運營平臺,發布“望江童裝數字人”,運營紡織服裝產業“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平臺,通過“平臺化+App”的智造模式,整合22款工業App,實現工廠服裝生產計劃、裁剪管理、生產管理等全鏈路數字化,企業訂單生產效率可提升20%。
二、存在問題
企業轉型意愿不強。望江縣紡織服裝產業規模較大,但大多數為作坊式來料加工型企業,企業規模小、利潤空間小,而升級改造投入高、回報周期長,許多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的意愿不強,依然存在“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現象。該縣現有服裝行業生產企業1228家,但規上企業占比不足10%。
技術設備水平較低。企業在技術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方面進展緩慢,目前該縣沒有紡織服裝設備研發生產企業,缺乏先進的研發與設計能力。行業設備多從江蘇、浙江等地購置,且設備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較低,存在設備上云數量較少、應用全自動生產線企業數量較少。
平臺整合能力不足。紡織服裝產業涉及多個環節,包括設計、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之間的數據整合和應用能力有待提高。望江縣工業互聯網發展起步晚,大數據產業基礎薄弱,結構不夠完整。投入使用的紡織服裝產業“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平臺處于起步階段,接入平臺的紡織服裝企業僅102家,不足行業企業總數的10%。
三、建議意見
夯實產業基礎。建議省級層面加大對基層對外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爭取將宿望宣城際鐵路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打破發展制約。建議縣招商中心、縣科工局等單位通過內培外引、鏈式招引等方式,實施紡織服裝企業倍增計劃,篩選增長潛力大、發展后勁足、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建立骨干企業培育名單,并按照“龍頭+配套”的思路,每年引進2-3家具有設計、打版能力的大中型制衣企業,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鼓勵企業智改數轉。浙江出臺《關于促進浙江省現代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紡織服裝企業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現代紡織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實施。建議省級層面參考浙江做法,對紡織企業實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基礎研究投入稅前扣除并加計扣除、融資擔保費率在1%以下等支持政策,引導紡織服裝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化改造。
打造行業互聯網。建議省級層面,加快推進省級紡織行業及細分領域產業大腦建設。建議縣級層面,高質量謀劃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創意設計園區(平臺)等創新創意平臺。深化紡織服裝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建設、提升云聚紡織服裝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徹底打通上游原材料生產、中游成品布流通與服務,以及下游成衣制造等產業鏈各個環節,助推望江紡織服裝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集群化的方向跨越式邁進。
(陳小霖、王慶云、方毅、楊天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