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睋氯A社報道,二十屆三中全會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福建、安徽、湖北考察時,都強調要把文旅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
文旅一業興帶動市場百業旺。隨著大眾休閑旅游時代到來,文旅產業已經具備打造成為支柱產業的市場環境。但從目前的經濟結構來看,文旅產業還沒有占到成為支柱產業的比重。
應怎么辦?從發展趨勢的角度切入,需要做好“五招”,握成一個拳頭。
首先一招是做好資源轉化。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都只是文旅業發展的資源要素,但資源不會自然地變成產業,需要深度挖掘各類文化資源蘊涵的價值。比如,東北冰雪旅游,實現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西安的“大唐風”、長沙的“越夜越火辣”,都是文化資源與產業形態有機融合的典型樣本。
其次是打造特色IP,講出好故事。不管是江南煙雨還是大漠駝鈴,都必須提煉成文化標識與文化形象,借力大眾傳播,帶動文化旅游“出圈”,河南衛視的一系列產品,創造了經典案例。在江西景德鎮,將瓷器與飲茶、咖啡、餐食、家居等時尚創意潮流鏈接,實現了“陶瓷制品”向“陶瓷文創”的產品轉型,帶動了整個文旅產業鏈。
先行者用事實雄辯地證明,打造文旅新IP,必須善于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和“優中生特”的文章,積極探索特色化新場景,才能創造出穿透力與吸引力,讓各地游客“來了還想再來”。
第三招是科技與文旅的雙向賦能。借助高新技術手段,能讓各種文旅資源活起來、動起來。通過AI、VR、光影等新技術,運用虛擬導覽、數字演藝、智慧客服等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可以實現旅游業態、服務、場景、營銷創新,能顯著提升旅游產品的體驗性、舒適性和便捷性,讓人們在科技加持中感受文旅新活力。
四是做好人才支撐。文旅產業本質上是創意產業,《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國潮新品流行,都是創意智慧的呈現。要打造支柱產業,必須加大在文化創意、數字藝術、康養度假、旅游演藝、電商直播等重點領域的人才供給,著力培養塔尖人才,形成國際化的高層次文旅人才梯隊。
最后是做好政策支持,實現全面的政策“澆灌”。政府要加強規劃布局,暢通立體化交通體系,組織市場主體做好對外宣傳推介,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同時,圍繞文旅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創新金融產品,破解文旅企業需要長線投資的難題。
深入文旅融合的底層邏輯會發現,好資源講出好故事,好故事變成好產品,好產品實現好價值,好價值實現高收入,是文旅產業發展中一環扣一環的邏輯鏈條。
因此,做好文旅融合的“故事新編”,必須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將資源轉化、特色IP、科技賦能、人才梯隊和政策支持的五招,握緊成一個拳頭,有力地打出去,久久為功,定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