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就業補貼、醫療補貼,你見過“演唱會補貼”嗎?
2024年10月,蘇州出臺《蘇州市進一步促進文旅體聯動豐富產品供給的意見》,對主辦單位以市場化方式舉辦的大型演唱會、音樂節,若每站次售票超5萬人次,獎勵每人次15元;超10萬人次部分,額外獎勵每人次20元。不是什么假把式,而是真正拿真金白銀出來補貼。
拿錢補貼演唱會,這是個什么硬核操作?
工業大市“燃”起來了
近些年,國內遍地開始了大大小小的演出,“演唱會+旅游”等也成為各地熱門引流模式,一些制造業大市也盯上了演出經濟。
今年,“世界工廠”東莞舉辦了草莓音樂節,四面八方的樂迷朋友奔赴東莞,暢享了一場國慶假期的音樂狂歡,兩天時間狂攬近5萬樂迷。
音樂節不僅嗨翻全場,更點燃文旅融合新火花。除了門票,演出對交通、住宿、餐飲等周邊消費都能形成強大的帶動作用。外地觀眾看偶像演出,順帶逛逛當地景點,為文旅注入活力。
在音樂節前后,東莞借勢舉辦了近500項文旅活動,推出6條旅游線路、多家酒店優惠措施,開通免費旅游專線,開展“樂購東莞·草莓音樂節”促消費活動,將音樂節熱度轉化為消費動能。根據初步測算,為期2天的草莓音樂節直接帶動東莞全市酒店、餐飲、購物、文旅、交通、潮玩等相關行業消費約1.6億元。東莞虎門鎮結合音樂節舉辦“金秋·漫游虎門”活動吸引近183萬人次,音樂狂潮席卷整個國慶。
作為“中國工業第一城”,深圳也踏入了演出經濟新賽道。
據道略演藝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23年,深圳共舉辦營業性演出超萬場,服務觀眾近400萬人次,實現票房收入19.6億元。今年7月,原版《劇院魅影》刷新了深圳演出市場的最高紀錄,在深圳掀起了“魅影旋風”。
隨著演唱會、音樂劇、舞劇等在深圳輪番登場,大灣區居民“跨城來看戲”也成為來深圳分享的一股新潮流。《劇院魅影》深圳站的主辦方、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表示,深圳的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深圳觀眾對于高質量作品有極大熱情。
常州更是早早入局,一躍成為全國大型音樂節票房首位,力壓廣州、南京、青島等城市。“以文帶旅,以旅促文”正在釋放常州文商旅融合的“乘法”效應,期望音樂節產業能夠在常州誕生屬于中國的“科切拉”。
制造業名城無錫更是提出要打造傳統文化名片,傳承振興錫劇藝術,使錫劇成為富有江南風韻、無錫風格的城市文化名片,成為無錫城市文化最鮮明的IP,把無錫建設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最具特色的“錫劇第一城”。無錫市山區錫劇藝術傳承中心成立以來,先后創排了大型原創現代錫劇《太湖春早》等十余部劇目,演出超300場次。
那么,工業大市為何紛紛發力演出等文旅消費?
文旅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門。工業大市的紛紛入局,展現的是對現代服務業的高度重視,本身也順應了制造業與服務業逐漸融合的大趨勢。
在服務業豐富多元的場景中,演出等文旅場景除了能“生產”,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對制造業主導的城市而言,文旅帶來的潑天流量也是人們重新發現一座城市的機會。
作為全球三大制造業產值最高的城市之一,蘇州入局新賽道底氣在哪里?
蘇州的底氣在哪里
提及蘇州,人們的心弦總不由自主地被那句穿越千年的吟唱牽引——“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一座鐫刻著江南水鄉無盡柔情與獨特韻致的古城。
在歷史長河的悠悠流轉中,蘇州悄然掀開了波瀾壯闊的變革篇章。自手工業的蹣跚起步,至近代工業的點點星火,直至今日屹立于“最強地級市”之列的工業重鎮,蘇州以穩健的步伐,演繹了一場從古樸到繁華的華麗轉身。即便在工業文明的光芒下熠熠生輝,蘇州依然緊緊擁抱著那份源遠流長的文化血脈。
發力新賽道,蘇州有什么底氣?
底氣在文化底蘊。從被譽為“江南史前文明活化石”的草鞋山遺址,到明清時期借大運河之便躍升為經濟文化璀璨明珠的輝煌;從細膩入微的核雕、刺繡、緙絲等傳統工藝,到昆曲、評彈等響徹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一不訴說著蘇州文化底蘊的深厚與廣博。漫步于古城的小橋流水間,粉墻黛瓦與史跡名園交相輝映,仿佛能聽見歷史的回響,觸碰到那個文人雅士揮毫潑墨、詩意流淌的江南舊夢。蘇州,不僅以古典園林、水鄉風情享譽四海,更以它獨有的文化韻味,成為了世界感知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底氣在旅游資源。正是厚重的文化底蘊賦予了蘇州眾多天然的旅游勝地,以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步入拙政園、留園等古典園林,每一處景致都透露著江南園林的精巧與雅致,讓人在一步一景中沉醉于詩意生活。而周莊、同里等古鎮,則以它們保存完好的水鄉風貌與濃郁的文化氛圍,引領著游人穿越時空,重返那個詩意盎然的往昔。蘇州的山塘街、平江路等老街,以其古樸的建筑與熱鬧的市井煙火,成為了體驗蘇州慢生活的絕佳之地。不論是品嘗地道的蘇州美食,還是欣賞古典藝術的韻味,都能讓人在蘇州這座魅力之城中,尋得內心的寧靜與美好。
底氣在地理優勢。蘇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于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長三角區域中心地帶,是環太湖、沿長江、環上海三大旅游地帶的交匯點。蘇州還擁有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無論是跨市高鐵火車,還是市內地鐵公交,蘇州都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條件。
底氣在經濟實力。似乎提到蘇州,大家就會想到一個字——“富”。2023年,蘇州市GDP突破2萬億,位列江蘇省第一。蘇州的經濟發展水平為旅游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經濟支撐條件,不管是基礎設施、服務質量還是城市交通,蘇州的“富”都為游客提供了高品質旅游體驗。
文旅產業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以往,不少城市常常依靠招商引資的政策、土地、稅收等優惠來增強城市吸引力,或是通過在網絡端短期投流拉升人氣,而文旅產業則需要真正以客戶為導向,綜合考慮如何提高一座城市的整體服務水平和文化體驗。
那么,工業大市蘇州是如何布局這個新賽道的?
如何布局新賽道
捋一捋蘇州這波新政策會發現,“真金白銀”不僅僅花到了演唱會上,《意見》聚焦了多個演出及文旅消費熱點。
除了對演唱會的“補貼”,還對舉辦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不含職業聯賽),舉辦電競賽事、動漫游戲展會及書展等大型活動,引進國際知名或國內一流的優秀劇目等,均有相應的補貼獎勵。補貼獎勵甚至覆蓋文體旅低空應用場景方面,鼓勵企業圍繞文旅、體育等開展低空飛行表演等活動,打造優質文旅線路、支持旅游提升行動、打造“夜經濟”品牌……蘇州這一系列連招,可以說拿捏了各類活動主辦方。據統計,今年下半年,蘇州已審批通過千人以上的演唱會等大型活動共計24場,預計參加人次超50萬。
在這條新賽道上,蘇州更是“步步為營”,多措并舉。
首先是政策發力。2022年,蘇州印發了《關于推動新興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2023年,蘇州發布了《推動新興服務業高質量發展2025行動計劃》。在這兩份文件中,蘇州將體驗消費、新型零售、線上商貿、數字文化、手工藝、電競動漫、體育、影視娛樂、旅游、康養等一起列入了消費導向型服務業推進工程。
另外,蘇州相繼推出了《關于推動蘇州市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及《蘇州市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文旅事業的蓬勃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政策打頭,文旅產業有保障,游客體驗更上層樓。文旅結合,玩得有文化,看得有深度。先打好樣,才能走好路。
其次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蘇州挖掘文化資源,打造文旅品牌。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料”,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蘇州打造了“一城百館 博物蘇州”“四季蘇州,最是江南”等旅游品牌,還推出了很多創新文旅產品。蘇州不僅讓游客知其名,更讓游客愿其行,樂其游,沉浸式體驗蘇州風情,將蘇州風情帶回家。
不僅如此,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蘇州文旅事業的根基。蘇州在考古工作、博物館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深化“博物館之城”建設,讓每一座博物館都成為游客了解蘇州文化的窗口,讓文化遺產成為吸引游客的磁石。
同時,蘇州緊跟時代步伐,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智慧旅游的廣泛應用,讓游客在享受古韻蘇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現代科技的魅力。通過數字化建設,蘇州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傳承變得更加生動與觸手可及,為游客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
最后,蘇州在提升服務品質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完善的旅游設施、專業的志愿者團隊與雙語咨詢員,以及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如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等,傳播江南文化,提升旅游品牌影響力。共同營造了一個溫馨、舒適、有歸屬感的旅游環境,讓游客在蘇州的每一步都充滿驚喜與滿足。2024年9月底,蘇州又發布18條舉措,建設人才友好型城市。其中提到,要打造體現國際水平的購物休閑娛樂生活圈、主題商業街區,積極打造文娛新IP。
(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