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雜志 > 2024年 > 2024年12期 > 路徑/實務 > 區域

    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的包河新打法

      作者:本刊記者 姚成二 許盼麗 程 炎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4-12-25

    全省唯一。

    2023年,包河創意文化產業園成功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實現了由省級基地向國家級示范園區的邁進,這是安徽省唯一上榜的文化產業園區。

    不僅于此,包河區還是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國唯一的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創意文化產業戰新基地。

    目前,包河區已集聚了各類文化產業法人單位6200多家,規上文化企業180家,文化行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7家,2023年實現文化產業主營收入439億元,在首次發布的“2023年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百強區指數”排名中,包河區位居全國第16位。

    合肥包河區為什么能?

    選準產業賽道

    一沒有西安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沒有長沙這樣富集的文旅資源;三沒有上海這樣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這“三沒有”是很多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煩惱”,如何去破解?

    文化產業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群,涵蓋了從創作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包括?影視、音樂、出版、游戲、設計等各種產業類型。

    包河區應該發展什么?

    包河區深知一個地方發展文化產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應該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優勢和發展條件,選準賽道,聚焦發展。

    從資源稟賦來看,包河區自身最大的優勢是科創。包河區背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國家廣電總局三院等高校院所,這決定了包河區發展文化產業一定要具備科技屬性。

    從自身條件來看,包河區作為千億城區,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能夠為文化產業賦能。同時,包河區作為合肥市主城區之一,土地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日益稀缺,第三產業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

    從政策利好來看,2012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和安徽省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在安徽設立“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批復將基地設立在合肥市包河區。這為包河區發展文化產業帶來極大的政策利好。

    在充分借鑒上海、杭州等地發展文化產業的經驗基礎上,包河區選擇了一條賽道—創意文化產業,聚焦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創意設計、創意休閑四個發展方向。

    “這既能充分發揮包河區的科技創新優勢,又對土地沒有特別大的需求,更契合包河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有了明確的產業方向后,就要實打實的干,由誰來干?

    包河區堅持頂格推動,由區委宣傳部統籌協調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實施“一位區領導負責、一個工作專班推進、一套產業政策支持、一批項目載體承接、一家國企全程服務”的 “五個一”工作法,將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納入區級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在工作推動上,包河區在安徽省較早成立了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簡稱區文產辦),推進全區創意文化產業發展。

    “區文產辦不具有行政管理職能,而是一個服務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門機構。”包河區文產辦主任劉圣才說。

    隊伍有了,該從哪入手?

    包河區從規劃開始著手,注重全域聯動、錯位發展,依托全省首個創意文化產業戰新基地,打造79平方公里的包河創意文化產業園,構建“一軸(馬鞍山路—包河大道軸線)、兩核(濱湖卓越城和駱崗公園)、三圈(包公園文旅集聚區、中國視界、濱湖文旅集聚區)、四片(合柴1972文創片區、寧國南路文創片區、磨灘文旅片區、沈福文旅片區)”發展格局。

    在此格局下,包河區重點打造“一城十園”的產業發展平臺。

    “一城”就是規劃14平方公里的濱湖卓越城,“十園”就是駱崗公園、皖新文化科技創新中心、安徽數字文化科技產業園、安徽數字新媒體科技產業園、合柴1972文創園、津門水街、合肥報業數字創意產業園、平安大廈、罍街4期、沈福文創基地等十個文化產業發展平臺。

    有了干事創業的隊伍,也有產業起舞的平臺,接下來的關鍵就是怎么干。

    包河區有自己的打法,走出了不一樣的步法。

    打好文化“融合牌”

    一個地方發展產業,首先要有項目,特別是大項目。包河區是如何集聚項目的?

    “抓好龍頭帶動,堅持‘做大存量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圍繞存量拓展增量、圍繞增量抓配套,著力培育‘鏈主企業+骨干企業+高成長企業’的產業生態。”劉圣才分析說。

    具體來說,以海豚新媒體、安徽廣電科技公司等為龍頭,集聚了200多家廣播影視和網絡視聽產業,廣播影視科技研發水平全國領先,建設國家虛擬現實制作技術應用示范實驗區;

    以全國文化30強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等為龍頭,集聚了200多家數字出版類企業,建成了以皖新傳媒為代表的數字出版發行產業生態體系;

    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安達創展等為龍頭,集聚了100多家數字創意企業,在科技展陳領域全國領先;

    以全省十大設計院為龍頭,集聚了100多家創意設計企業,集聚度全國領先。

    目前,包河區已有各類文化產業法人單位6200多家,規上文化企業180家,文化行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7家。

    一方面,做好產業集聚;另一方面,包河區深刻把握文化產業數字化變革浪潮,大力推動文化產業跨行業、跨要素融合發展,打出三張文化“融合牌”。

    第一張是文化+科技。科技是包河區的最大優勢,包河區充分發揮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創新館、科技大市場等科技成果轉化優勢,把數字技術、虛擬現實、元宇宙、區塊鏈等科技元素融入文化產業。華光8K超高清、美麗科學等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轉化,國家廣電總局三院安徽分院等文化科技融合示范項目成功落戶,安達創展成功獲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走進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沉浸式實驗室”,裸眼4D、全息炫屏、互動魔法墻、移動開合屏……作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與科技融合企業之一,安達創展近些年來持續加大數字技術研發投入,研發的多屏聯動裸眼3D技術讓人眼前一亮,包裹文化內核,看似冰冷堅硬的黑科技,也更顯“柔情”,透露出人情之味、藝術之感、文化之韻。

    第二張是文化+金融。包河區發揮轄區“濱湖金融小鎮”資源富集的優勢,目前集聚各類金融機構500多家,其中省級以上金融總部達50家,大力發展為文化服務的金融、為金融服務的文化,參與設立省市文化產業專項投資基金,組建區級文化產業基金,滿足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需求。

    第三張是文化+旅游。包河區依托十大文化場館、包公園等名勝景點,將罍街、合柴1972、磨灘大街等特色文化園區、街區打造成為市民喜愛的“網紅打卡點”,濱湖集團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十幾年前,罍街還是包河區寧國路與水陽江路交口處一片廢棄水塘。現在,罍街“搖身一變”,成為“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全國夜間經濟示范街區”“中國特色美食名街”“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年接待游客量達600萬人次;磨灘大街“一次嘗遍合肥美食”活動,累計接待近30萬人次,直播點贊量超6萬次,直接拉動消費超5000萬元。

    如今,在包河區,“文化+”有了更多演繹方式,在本土文化IP的賦能下,安徽直播經濟總部基地、安徽數字新媒體科技產業園、安徽數字文化科技產業園陸續建成,創意文化持續“出圈”,形成了聲勢,打響了品牌,讓合肥乃至安徽成為新晉熱門打卡地。

    而在這背后,還離不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

    “政策能兌現,服務很有感”

    “我們對這里的服務很有感!”

    “包河區創意文化產業的政策能兌現,可以精準滴灌到我們企業家的內心。”

    “包河區行業主管部門,經常性問需于企、解難于企,在這里創新創業很安心、很舒心。”

    企業家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答案就在于全力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

    包河區突出“機制整合”,打造人才服務、產業孵化、技術研發、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創投融資等“六大服務體系”,全要素支持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持續厚植產業發展支撐。

    與一般的園區不一樣,包河區創意文化產業園實施鏈長制,組建創意文化產業鏈黨委和產業鏈專班,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定期調度;區委分管負責同志擔任鏈長,文產辦負責統籌規劃和產業政策。同時,成立區文投公司負責日常建設管理,形成區文產辦和區文投公司政務、商務“雙服務”同步推進的為企服務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意文化產業鏈黨委中,不僅只有國企,也有民營企業,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前擔任黨委副書記。

    “這體現了包河區一視同仁,讓我們備受感動,備受激勵。”王正前說。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支撐。在創意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包河區一直將優化人才招引機制放在突出位置,先后與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復旦大學等知名院校開展合作,北影影視科技產業園、海軒科技教育公司等先后入駐,進一步提升產業人才培訓能力。

    同時,通過持續柔性引才育才,突出人才政策與產業政策同頻共振,把人才評定權更多交給企業,讓人才政策精準對接發展所需、企業所急。大力建設人才公寓、引進國際學校,近兩年培育引進文化類創新創業人才團隊57個,形成了人才競相涌現、人才團隊支撐有力的良好發展格局。

    與優化人才招引機制同步推進的,是持續優化政策扶持機制。

    包河區統籌用好國家、省、市各項政策,出臺區級產業扶持政策,通過事后獎補、貸款貼息和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發展,近五年累計為134個文化類項目兌現政策扶持資金8.8億元。

    “我們要讓企業知道,申報政策不是占便宜,而是企業的權利。同時,我們也不能設置過高的政策享受門檻,讓政策成為“空中樓閣”,政策就是要管用、有效。目前,包河區已經實現政策‘免申即享’70%的覆蓋面。”劉圣才說。

    這讓企業家們很有感。“對于我們企業家來說,不僅僅是享受到了政策,更重要的是通過享受政策,搭建起了與政府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密切了雙方的聯系。”合肥安達創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穎說。

    2024年7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包河)行動方案》,為包河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方向、路徑。

    “成全了企業家,就是成全了包河區創意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包河區實現文化產業主營收入439億元,包河創意文化產業園成功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實現了由省級基地向國家級示范園區的邁進,這也是安徽省唯一上榜的文化產業園區。在首次發布的“2023年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百強區指數”排名中,包河區位居全國第16位。

    向包河區學什么

    放眼全國,創意文化產業賽道不只包河區一個選手,在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走在前列,包河區有其獨特的原因,這對全省各地選擇、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是理念引導行動,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選準發展賽道,破解干什么的問題。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包河區堅持因地制宜,深耕細作創意文化產業,把自身的科研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等融合轉化為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動能,成功打造出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二是堅持頂格推動,創新制度設計,解決誰來管、誰來干的問題。

    包河區組建了創意文化產業鏈黨委和產業鏈專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產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強化專班職責,不僅有效破解了產業發展的管理與執行問題,更成功構建起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形成了從決策到管理再到運行的閉環式鏈條。

    三是創新打法,堅持規劃引領,做好龍頭帶動,打好“融合牌”,著力構建產業生態體系,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包河區堅持規劃先行,打造產業平臺,以“鏈主企業+骨干企業+高成長企業”為路徑,精準引育一批鏈主企業、重點扶持一批骨干企業、及時發現一批高成長企業,打好文化“融合牌”,“頭雁”領航“雁陣”齊飛,有效提升了產業鏈韌性和融合發展水平。

    四是凝固合力,強化政策扶持,提升服務質效,以推動企業攜手包河“雙向奔赴”形成最大向心力,解決持續干的問題。

    包河區堅持把政府的產業愿景與企業的發展訴求有機結合,提升政策指向性、便利度和競爭力,全面、精準、快速、便利兌現惠企政策。

    “公司發展這么多年,我們真的感受到‘貼身式’服務,每年能夠享受到超過100萬元的研發費用補貼,而且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還有專項的政策補貼。”李穎介紹說。

    同時,包河區瞄準企業、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需求,讓民營企業家進入產業鏈黨委,增強企業家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信任感,讓投資包河區的企業都能找到“家的感覺”、感受“家的溫暖”,凝聚了發展創意文化產業的強大合力。

    從2012年選準發展賽道后,包河區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創意文化產業,這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或目標,而是包河區所有企業家的共識。

    在合柴1972的園區里有這樣一段標語:“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但其實,‘工匠’意味深遠,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把做的事看成有靈氣的生命體。”

    這段話,也是包河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動寫照。

    2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