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雜志 > 2025年 > 2025年1期 > 路徑/實務 > 樣本

    “產村人融合”:銅陵和美鄉村新圖景

      作者:本刊記者 王張晗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5-01-20

    2024年以來,銅陵學好用活“千萬工程”經驗,立足本地資源稟賦,以產業振興為牽引,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安徽省前列。

    2024年12月24日,銅陵市委書記楊宏星在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自覺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謀劃推進,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加快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銅陵以“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而聞名,是座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卻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創新打法,繪就了一幅新時代魚米之鄉的“銅陵圖景”。

    一塊白姜“吃”出10億產值

    提及生姜,大多以調味為主,少有人可以接受生吃時的辛辣,但有一種品類的生姜卻有著水果般的口感,這便是銅陵白姜。

    銅陵白姜,為什么可以當水果吃?

    得益于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加上綿延兩千年形成的種植系統,銅陵產出的白姜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脆嫩,含水量高達90%,成為可以食用的水果姜。

    美味是銅陵白姜的天然屬性,從經濟屬性上看,一塊白姜,背后是數億元的產業鏈。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成品銷售,銅陵依托特色農產品資源,走出了一條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的產業鏈之路。

    數據顯示,銅陵市白姜現有種植面積已達6800畝,規模較大的白姜加工企業36家,綜合產值達到了10億元。

    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振興?!般~陵白姜”僅是銅陵市鄉村振興打造“七個一”特色產業中的一環,此外還有一朵花、一片茶、一粒米、一頭豬、一條魚、一只蟹等。

    在銅陵特色農業產業中,“一朵花”銅陵鳳丹產業規模僅次于銅陵白姜。2024年銅陵鳳丹種植面積5000畝左右,現有規模加工企業3家,綜合產值約7億元。

    《決策》雜志注意到,鳳丹不僅在銅陵當地“吃得開”,還有多個外地省市也在種植,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等地,鳳丹種植規劃中95%以上引種的是銅陵鳳丹,主要原因是銅陵鳳丹品質好、質量高。

    產品的高質量本質上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開花結果,體現出銅陵在鄉村振興上,緊緊抓住了產業振興的“牛鼻子”。

    銅陵怎么抓住的?

    首先是在頂層設計上做好科學規劃?!巴怀鎏厣⒉町惢蛟臁藷o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核心競爭力,是銅陵推進鄉村特色產業振興的打法和思路?!便~陵市委副書記、市長孔濤表示。

    銅陵堅持“一份發展規劃、一份產業鏈圖譜、一套政策支持體系、一份支撐要素清單”的“四個一”工作機制,根據各縣區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梯次推進“七個一”產業發展規劃,構建集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于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其次是抓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銅陵按照板塊發展、連塊成帶、集群成鏈的思路,以“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依托,引導企業和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目前,銅陵共建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總面積131.36萬畝,產值145.86億元。

    第三是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放大品牌效應。銅陵一方面堅持初加工、深加工、農業廢棄物加工遞進的思路,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糧變粉”“菜變肴”“果變汁”等高附加值轉變,突出做好增值文章,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另一方面,加強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農業品牌建設,打出“銅”字號農產品。目前,銅陵白姜、銅陵鳳丹和樅陽大閘蟹已成為安徽省3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響了一批“鄉字號”“土字號”農特產。

    第四是完善各類要素保障。從政策上看,銅陵先后出臺《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具體措施》《多種糧種好糧實施方案》《銅陵市開展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支持鱸魚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實支撐。

    從資金上看,銅陵實實在在的投入了真金白銀。2023年,銅陵各級財政銜接資金投入28478萬元,其中投入產業類項目19793萬元,占比69.5%。2024年以來,已安排現代農業專項資金1906萬元,用于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從科技上看,銅陵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組建更多高層次的科技特派團,整合技術力量,開展農業技術攻關和技術推廣服務,助力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銅陵聚焦特色產業上下游的配套支持,著力于產業功能拓展,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賦予內生動力,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和美鄉村建設,把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

    一個和美鄉村的典范

    西湖鎮朝山村是一個位于銅陵市中部的小山村,面積3.19平方公里,耕地僅有476畝,人均4分多地、人口只有千余人,以前破磚瓦房是常態。

    轉機發生在1992年。當時,朝山村依托當地資源,籌措470萬元,辦起了朝山村第一座礦山企業“朝山金礦”;同年12月又籌資興建了朝山黃金選冶廠,聘請專家攻克選治難題,僅一年時間便收回了投資,還清了村里多年的債務,奠定了朝山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朝山金礦成為“全國百家重點萬兩黃金礦山生產企業”,經濟效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前40位,成為遠近聞名的“安徽黃金第一村”,也真正實現了由貧到富的跨越式發展。

    經濟“先富”了起來,朝山村各個方面也開始“后富”。1995年起,朝山村利用村積累資金和村辦企業資金支持,進行村容美化綠化,公路、學校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四通一暢”,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

    “安徽黃金第一村”的蝶變,是銅陵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圍繞和美鄉村建設,銅陵打出了四張牌。

    第一張牌是創新鄉村發展模式。銅陵市堅持“規劃設計、品牌策劃、鄉村運營、施工建設”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創新發展“企業+政府+村集體+運營公司”模式,著力突出產村融合、農文旅融合。

    銅陵市義安區犁橋村是一個典型案例,當地依托緊鄰犁橋水鎮景區的優勢,推進“田園風光+文化村落+特色民宿”模式,發展住宿、餐飲多業態產業鏈條,直接帶動就業300余人,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6.2萬元。

    第二張牌是市村直接聯動?!般~陵市建立健全市級領導、市直單位對口聯系精品示范村建設工作機制,推進任務項目化、責任清單化、時間節點化,覆蓋所有精品示范村?!便~陵市副市長吳強表示。

    在落實上,聚力“五抓”推進“千村引領”,著力“五有五能”推進“萬村升級”的做法,是銅陵一大亮點。通過項目建設計劃倒排工期,排出每月的工作計劃、進度和完成量,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第三張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和美鄉村,水、電、路、氣、網、物流等基礎設施要素必不可少。

    銅陵市聚焦群眾所急所盼,印發《進一步完善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公共配套服務內容和公共服務設施標準指導意見》《銅陵市和美鄉村建設“十要十不要”正負面清單》,加快補齊農村交通、水利等基建短板,實現了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向村覆蓋、往戶延伸。

    第四張牌是抓黨建引領?!般~陵創新‘黨建+’‘村企聯合黨委’等機制,匯聚村兩委、村民、能人等各方力量,同向發力,形成強大合力?!便~陵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昌紅梅表示。

    如銅陵市義安區著力推動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社區黨建,通過優選20個村先行試點“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吸引5318名村民入股,村集體平均增收3萬元。

    說完了銅陵的和美鄉村建設,我們再來看看最為關鍵的要素——人。

    一批返鄉創業的“新農人”

    “一位女大學生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鄉和泥土打交道,不僅創下一份事業,還給鄉親們提供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真了不起?!边@是銅陵市樅陽縣新豐村村民對余青青的點贊。

    余青青是新豐村土生土長的女大學生,2014年,她辭去了城市的工作,決心返鄉創業,成為一名“新農人”。10余年間,余青青創辦了樅陽縣青園心家庭農場,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已經年產各類蔬菜1200噸,產值達450多萬元,帶動周邊30多名農民就業。

    返鄉創業成為“新農人”,聽上去像是一句口號,但在銅陵,可以真切感受到“新農人”已經成為一股熱潮。

    迎著這股熱潮,2024年7月1日,銅陵市正式成立新農人協會,推動新農人間的合作交流和行業管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政企聯動、共融發展的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銅陵市新農人協會首批會員156人,平均年齡僅39歲,既包括有著一定積累的企業家,也包括經營著餐館、研學的小老板。

    嚴宏芳也是一位新農人。2017年,她放棄了銅陵市區的咖啡店,回到老家西湖鎮農林村,開辦了一家土菜館。幾年時間過去,土菜館蛻變為農家樂,成為了多業旅游集合地,來的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事實上,農林村還有多位類似嚴宏芳的新農人,從該村人口凈流入量就能發現:近五年來,農林村平均每年凈流入20人左右,累計凈流入110人次,每年凈流入人口占村莊人口約1.25%。在全國鄉村人口普遍流失的現狀下,農林村卻逆勢回流,實屬不多見。

    為什么銅陵能夠形成“新農人”熱潮?秘訣就在于扎實做好了鄉村人才隊伍振興。

    首先是依托產業鏈發展“筑巢引鳳”。銅陵一方面做好“七個一”產業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動鳳丹、茶葉、稻米等特色產業發展,以鄉村振興帶動人才集聚。

    另一方面,系統性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著力打造一支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隊伍。

    其次是抓好人才管理“暖巢養鳳”。銅陵依托全市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結果,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庫,進行人才跟蹤管理和服務,讓鄉村振興人才在奮斗路上勁頭更足。

    同時,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鼓勵發展各類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創新市場化農技推廣模式,優化特聘農技員選聘與使用,在編在崗基層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比例、入戶率、農民滿意度分別不低于90%,打通了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最后是做好延伸服務“固巢強鳳”。銅陵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目前,銅陵新增家庭農場473個,農民合作社穩定在1600個左右,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達318個。

    此外,銅陵還依托市農業農村局領導班子調研和銅都年輕干部成長營農業發展組調研安排,摸清農業經營主體對人才、服務等要素保障的需求,了解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示范帶動作用發揮情況,幫助帶頭人獲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信貸保險等方面政策支持,助力新農人闖出新天地。

    如今的銅陵,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一幅新時代魚米之鄉的“銅陵圖景”立體化呈現在長江兩岸,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2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 亚洲va一区动漫 | 宅男网免费在线无毒不卡 |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日本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