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是如何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加快推動農村農民共同富裕,而組織賦能、服務賦能是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在這個過程中,加快建好聯農為農服務機制、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暢通“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空間渠道,又是關鍵所在。
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最早探路者,浙江的農業服務逐漸從低層次“小合作”走向高層次“大聯合”,陸續建立起涵蓋省、市、縣、鄉鎮四級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簡稱“農合聯”)。其中,嘉興市是浙江省率先成立市、縣兩級“農合聯”的地區。
近年來,浙江嘉興加大“農合聯”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力度,以“全產業鏈思維”為導向、“全程化一體服務”為目標,廣泛組建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和產業化聯合體,持續打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新空間。
什么是“農合聯”
浙江作為全國共同富裕示范區、鄉村振興示范省、“千萬工程”源發地,農村合作經濟歷史源遠流長。半個多世紀以來,嘉興市“合作求發展、聯合興三農”的“新倉經驗”不斷創新發展,成為浙江聯農帶農、為農興農的一張金名片。
從2019年開始,嘉興按照“一業一聯”的要求,將一定區域范圍內從事同一特色產業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聯合社、企業、產業協會等匯聚起來,以聯合辦企、聯合經營、聯合開發等形式組建產業農合聯,創新為農服務方式,提升為農服務水平。
如南湖區稻米產業農合聯依托供銷社的社有企業組建,與村集體抱團建立烘干中心、育秧中心、飛防隊等,為全區種糧主體提供農事服務;平湖市稻米產業農合聯7個骨干會員共同組建糧油公司,開展訂單農業、收購、加工、銷售等服務;海寧市南方梨產業農合聯對骨干公司進行股權調整,吸收供銷農業發展公司、梨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等4個主體增資擴股,開展南方梨收購、分揀包裝、冷藏和錯峰銷售服務。
2023年,嘉興市已建成果蔬、水產、花卉等“產業農合聯”40家,95%的種植主體加入“特色產業農合聯”。依托全市40多家產業農合聯,嘉興已形成了糧油、蔬菜、水果、水產、花卉等20多個特色主導產業,打造了更具價值鏈掌控能力、服務鏈整合能力、供應鏈暢通能力的“鏈長型”合作經濟新形態。
在金融服務上,“農合聯”下設資產經營公司、農民合作基金,以投資扶持新型合作經濟項目為目標,加快建立以資產經營公司為引領、農民合作基金為支撐、政府融資擔保機構為托底,合作銀行、農業保險、資金互助社等廣泛參與的合作投資服務機制。
為進一步補充完善信用合作社功能,再建設資金互助會、互助社等內置性金融機構,建立政府支持下由農合聯、農信機構、擔保公司等多方共擔的信貸風險分擔機制,深度探索定制農業保險、農信擔保、產權交易平臺等金融助農服務,創新建立“銀行信貸、農合聯擔保、政府貼息、社會參與”的金融扶持模式。
嘉興的“農合聯”先后設立了8支供銷合作發展基金,設立100億規模的特色農業專項信貸資金,建成農業小額貸款公司1家、農業擔保公司5家、農村資金互助會13家,幫助農民融資43億元。
這樣一套特色農業服務“組合拳”打出來,嘉興市特色農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2023年,嘉興市“土特產”總產值達138.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連續20年居浙江省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縮窄至1.53:1。
2024年,嘉興打造縣域10億元以上“土特產”全產業鏈12條,累計入選浙江省級農業品牌目錄名單48個、浙江省名優“土特產”產品30個,建成農業“共富工坊”567家,吸納就業總人數25000多人、低收入農戶2685戶,人均月增收2793元。
“農合聯+”做什么
圍繞農民想什么、缺什么、要什么、做什么,嘉興因地制宜打造“農合聯+”新路徑,探索出一系列解決農業規模經營、服務保障和破解市場難題的新打法。
一是實施“農合聯+村集體+強村公司”強村富民項目。引導農合聯為農服務中心或資產經營公司與經濟薄弱村抱團成立強村公司,集聚服務、組織、經營、金融等多方優勢,配套農資供應、技術培訓、市場交易、合作金融等設施,開發“強村民宿”“強村小微園”“飛地抱團”等共富項目,帶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致富。
二是發展“農合聯+社區+強社公司”社區支持農業模式。借鑒CSA(社區支持農業)理念,農合聯與社區共同組建強社公司,成立社區基層供銷社和社區服務站,發展社區居民成為“共富基層供銷員”,打造城鄉社區相互支持、本地生產、本地消費式的微型區域合作經濟。
三是建設“農合聯+企業+社會組織+農戶”共富工坊。聚焦“一老一弱一殘一低”,以“家門口就業、勤勞致富、彈性出工、靈活就業”理念,通過發動農合聯會員單位,聯合社會組織和村集體,共同建立共富冷鏈、共富車間、鄉村工藝作坊、來料加工坊等共富工坊,助力農戶增收。
四是打造“農合聯+農開區+農創園”協同創新發展平臺。發揮農合聯的資源鏈接優勢,促進農業園區平臺服務化轉型,建設一批農業科創中心、青創園區、星創天地、孵化基地等農業創業創新平臺,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從創業策劃、企業建立、發展成長到成熟運行的全程化服務。
五是構建“農合聯+資產投資+跨地區合作”開放大格局。加快農合聯資產公司的合作投資、產業農合聯跨省產業幫扶、縣級社跨域發展,大力輸出嘉興優種、嘉興技術、嘉興標準、嘉興品牌、嘉興服務,形成“嘉興企業+援建地資源”“嘉興市場+援建地產品”“嘉興總部+援建地基地”等農業產能合作模式,實現“原產地+飛地”的雙方共贏。
“農合聯”服務有哪些啟示
首先,資源聚合是核心。發揮農合聯熟人熟地以及協會組織圈層優勢,健全會員優先保障及價格優惠等內置性服務保障機制,讓會員服務需求可以集中釋放,服務需求與供給對接精準有效,才能最大限度達成區域、產業、企業、農戶的合縱連橫。
同時,要在政府和會員之間、會員與市場之間、會員與會員之間,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為農合聯成員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專業性服務,進一步降低交易費用、信貸成本,提高組織向心力和會員粘合度,破解“大國小農”的組織困境。
其次,實體運作是基礎。農合聯不僅僅是行業自律和管理組織,而是具有社團和經濟體的雙重屬性。要想取得實效,就必須針對產業發展需求,瞄準產業鏈中的痛點和短板,將服務功能延伸到市場化運營,破解涉農主體眾多、服務資源分散、利益聯結不緊、行業約束性差等松散型聯盟“聯而不合”發展困境。
從嘉興農合聯的實踐來看,正是堅持以市場化機制為導向,打造龍頭引領型、品牌賦能型、資金互助型、社聯互動型等“產業農合聯”實體化運作新模式,組建“嘉田四季”“嘉鄉好物”“嘉興大米”專業品牌運營公司等,才最終形成了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戰略力量與主導力量。
最后,利益聯接是關鍵。聯農帶農機制的核心是形成既聯得緊、又風險可控的長效機制,合理設定帶動方式和受益程度。嘉興通過農合聯加快同業間以相互參股、委托經營、公司聯營等形式,提高市場議價權和話語權,引導產業鏈、服務鏈、創新鏈各個環節上的經營主體共同發展,彰顯合作經濟本質。
特別是創新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服務協作、流轉聘用等利益聯結模式,實施了按交易量(額)返利和按股分紅機制,讓會員不僅有加工增值收益,還有資本經營收益,形成了會員合作經營、共建共享的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營造出“聯農多受益多、聯農緊受益多、聯農穩受益多”的良好氛圍。
(作者為浙江紅船干部學院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1NDJC327YBM】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