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創新案例盤點和評選,是《決策》雜志每年年初的重要選題,已堅持了20年。《決策》雜志作為觀察者、記錄者、報道者,每年一個不同的主題連續推出。
從2020年開始,我們把關注點聚焦在長三角地方治理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創新上,已經連續推出了5年,2025年第1期是第6年。
6年來,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決策雜志社)聯合上海社科院政治與公共治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南京大學商學院、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安徽省社科院等研究機構的專家,共精選出了100個創新案例。
這些公共決策和地方治理創新案例,疊加成長三角三省一市勇于探索、敢闖敢干、創新發展的一條軌跡;在中國地方治理發展史上,呈現出鮮明的特征。
首先是省域間的齊頭并進。從全國來看,長三角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優等生”,也是地方治理創新的“模范生”。梳理100個案例會發現,滬蘇浙皖在地方治理創新上,呈現齊頭并進的鮮明態勢,不管是經濟大省蘇浙,還是“上進生”安徽,上榜的數量占比大體相當,都是25個左右。
其次是城市集聚性分布。從長三角41個市來看,上海市,杭州、南京、合肥等省會城市,蘇州、寧波、無錫等經濟強市,在100個案例中的占比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其中,僅上海市就占到了16個。很顯然,這與上海作為經濟龍頭城市所集聚的高端要素密切相關。同時,省會城市和經濟強市為更好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在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和地方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創新,都具有引領、示范和標桿作用。
第三是很多地方治理創新具有極強的樣本價值,被復制推廣到全國各地。梳理發現,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創新,比如上海浦東新區公共服務改革、浙皖新安江生態補償改革、浙江“畝均論英雄”改革、浙江鄉村振興“千萬工程”、杭州“城市大腦”、合肥城市生命線、安徽林長制、安徽桐城“六尺巷工作法”等等,很多創新得以復制、推廣,有的還上升為國家級改革政策。
從本質上說,這種地方創新、總結提煉、復制推廣的演變路徑,恰好契合了《決策》雜志開展地方治理創新案例評選的初心與初衷——向上的力量。
2025年第1期的榜單,會有哪些地方治理和經濟發展創新上榜?這些案例又反映出什么樣的地方治理新趨勢?讓我們一起翻開《決策》雜志第20次的地方治理創新盤點,或許能從中看到不一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