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突破!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安徽省以44.48萬輛的汽車產量登上了第一,江蘇省位居第三,湖南和河南首次沖進了前十強。同時,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量也是全國第一。
安徽沖到全國“雙第一”,秘訣是什么?
01
汽車“皖軍”兇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庫,2025年1-2月,汽車產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別是安徽、廣東、江蘇、山東、重慶、陜西、浙江、湖南、河南和北京。
對照分析,
2024年汽車產量還是亞軍的安徽,首次超越廣東奪冠,汽車產量高出第二位的廣東7萬多輛;
原來造車項目流產多的江蘇,從第四沖上季軍;
汽車消費大省山東,從第五躍入四強;
2024年上半年第一、全年第三的重慶滑到第五;
靠比亞迪西安基地突起的陜西,從第七升到第六;
靠吉利和零跑等領跑的浙江,從第八升到名第七;
汽車產業一度陷落的湖南在比亞迪長沙基地、埃安長沙工廠等加持下沖進前十,排名第八;
本土汽車工業靠宇通、鄭州日產的河南,在比亞迪鄭州基地的加持下,沖進前十,排名第九;
靠小米大增和北汽整體復蘇的北京,沖進前十。
其中,安徽首次登頂產量第一,比第二位的廣東多出了7萬多輛,江蘇、山東、陜西和浙江等省份排名均相比去年全年位次上升,湖南、河南則是首次進入十強。
相比去年,安徽汽車產業呈現加快增長的態勢。安徽省統計局發布,1-2月,安徽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9%、比上年全年加快9.2個百分點,貢獻30.7%、提高6.9個百分點;汽車產量44.5萬輛、增長21.3%,新能源汽車產量23.4萬輛、增長1.3倍。
安徽造車,為何這么猛?
02
完備的整車生產體系
汽車是典型的龍頭帶動型產業,鏈條長,拉動能力強。整車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居于“鏈主”位置。鎖定整車企業招大引強,進而帶動產業鏈企業集聚,是安徽近年來發展汽車產業的成功經驗。
實際上,生產整車對一個區域的產業鏈完備度要求頗高。精密的整零銜接,絕不是“搭樂高”式簡單拼接,而是要有“整車+零部件”的高效的企業分工協作體系。
當下,安徽已集聚奇瑞集團、蔚來汽車、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7家整車企業,擁有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全系列產品,有著配套完善的全產業鏈。
零部件層面,擁有規上零部件生產企業1100多家,“兵團式、陣地戰”推進皖北專用車集聚發展、零部件轉型升級、后市場提質增效,推動縣域零部件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安慶的車燈、池州的鎂基新材料、亳州的汽車零部件、馬鞍山的動力電池材料、銅陵的銅基新材料、淮南的新能源汽車后市場、六安的新型儲能、淮北的陶鋁新材料、蚌埠的玻璃、阜陽的裝備制造業、黃山的汽車電子……安徽各市各縣紛紛各展所長、加速“入鏈”“上車”。
產業的集聚,讓更多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向皖而行”,也讓這條產業鏈更加堅固。
新能源化是安徽乃至中國汽車業發展趨勢。
從占比看,新能源汽車占比達47.2%,油車和電車的比例已接近1比1。
從數據看,2024年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也突破了百萬輛大關,達到168.4萬輛。
面對轉型的新趨勢,安徽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何以爆發?
同樣是靠著產業鏈。與傳統內燃機汽車不同,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件”,“三電”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愈發成熟。在安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涵蓋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材料、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全產業鏈。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不出安徽,就可以造一臺新能源整車。
03
“整車為王”的背后
沖到全國第一,安徽有兩個城市不得不提,一是合肥,二是蕪湖,我們先來看一看合肥。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37.6萬輛,在去年的產量排名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深圳。
同樣在去年,合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5%。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中新能源汽車產業貢獻近四成,占比最多。
拆解去年合肥137.6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不難發現6家整車企業產量并不均衡。真正在137.6萬新能源汽車產量中占據多數的車企是比亞迪。
自從比亞迪位于合肥長豐的生產基地2022年投產以來,產量迅速攀升,直接帶動長豐新能源汽車產量在去年位居全國縣域第一,其所在的下塘鎮也與新港、新橋,并列為合肥正在發展的三個百萬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資料圖片:位于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的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記者 張大崗 攝
春節假期過后,長豐便召開建設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大會,足見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其意義。“全力支持比亞迪擴能增產”更是多次出現在長豐縣政府的文件中。
“增產是企業產能爬坡的過程,從政府角度來看,推動企業擴能增產,首先就是在企業已經具備生產能力的情況下,保障企業生產所需要素。”長豐縣副縣長鄭斌表示。
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春節過后,比亞迪向長豐縣政府提出需求,經過測算,從當年2月到5月,需要新招工4.3萬人。“這不僅對于企業,對于政府而言同樣是很大壓力。”鄭斌說。
比亞迪提出招工需求的時點已經很遲,一般而言,招工從春節前已經開始,節后很多人的工作已經塵埃落定。鄭斌介紹,雖然招工第一責任主體是企業,但是政府仍然多措并舉幫助企業招工,比如幫助企業拍攝招工宣傳片,線上將比亞迪招工信息在長豐縣政府的各類社交媒體平臺推送,線下不僅組織比亞迪參加合肥市范圍以及皖北乃至省外招聘會,還將安徽省內各類招聘信息同步給比亞迪。
長豐縣政府甚至調集縣醫院的流動體檢車,幫助比亞迪應對高峰時段每日一兩千名應聘者的體檢需求。
2024年5月底,比亞迪順利完成4.3萬人招聘。2023年年底,比亞迪合肥基地工人數量只有2萬人,這一數字在去年年底增至5萬人以上,這給僅有80萬人口的長豐帶來全方位的壓力。
“包括整車工廠、零部件工廠在內的比亞迪基地面積龐大,內部設置數條云巴線路串聯不同區域。由于前期規劃是預留空間,工人數量激增后住宿不存在問題,但是短期內涌入數萬名工人,給周邊服務配套帶來壓力。”鄭斌說。
2023年下半年,長豐縣國資平臺在比亞迪基地對面投資建成商業街區,滿足包括比亞迪在內的產業園區龐大工人群體生活配套需求,但是一期很快超負荷運轉,目前二期的規劃已經完成。不難看出,合肥各級政府對于比亞迪增產的支持,而短期內用工數量激增,也反映比亞迪增產意愿之強。
據了解,比亞迪基地一期二期三期目前全部建成,已經基本滿產,產能利用率遠超國內整車廠50%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相較比亞迪國內其他基地也有優勢,這意味比亞迪將熱門車型導入合肥基地生產。
04
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是安徽造
2024年,安徽整車出口量躍居全國第一,出口占全國比重1/4。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是安徽造。
最關鍵的是,安徽的汽車出口主要貢獻,來自蕪湖。
數據顯示,蕪湖新能源汽車在2024年迎來歷史性跨越:全市汽車總銷量達262.28萬輛,占全國總銷量的8.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58.63萬輛,同比增長232.7%;出口量115.2萬輛,占全國出口總量的19.5%。
而且,蕪湖的汽車工業因為華為的賦能,正迎來第二次“氣運”。
華為除了支持重慶,打造了問界品牌外,還與蕪湖的奇瑞合作打造智界,與北京的北汽合作打造享界,與合肥的江淮合作打造尊界。
奇瑞控股集團2024銷量年報顯示:隨著12月份以月銷汽車298505輛、同比增長38.4%的成績收官,奇瑞集團2024年全年銷售汽車達到歷史性的2603916輛,同比增長38.4%,創造了年銷量的歷史新高。
此外,奇瑞還披露,2024年奇瑞出口汽車114.46萬輛,同比增長21.4%,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位。
走出去,是奇瑞的一步大棋。
從2001年首批10輛風云轎車出口開始,奇瑞就開啟了國內、國際雙市場布局,成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品牌。20多年來,奇瑞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走上去”,不斷探索實踐,持續做大海外“朋友圈”。
“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在哪里,為哪里)”,奇瑞秉持全球化理念,一方面和海外國家、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共贏,在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等全價值鏈開展合作,實現成果共享;另一方面則深度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推動本地化發展,做當地的企業公民,努力為海外市場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到目前,奇瑞業務走向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汽車用戶1420萬,其中海外用戶390萬。行業內頗為流傳的是,曾經,巴西總統會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時,坐的是中國品牌奇瑞的瑞虎8。
3月22日,2025徽商大會在合肥召開,決策雜志全媒體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尹同躍、余承東、李斌等徽商造車領軍人物齊聚一堂。
尹同躍現場喊話王傳福、李斌、余承東:“今年前2個月,安徽汽車產業的成績很好,作為扎根于安徽的本土企業,壓力很大,希望徽商企業能夠乘勢而上,奇瑞要發力、比亞迪要發力、蔚來要發力、華為也要發力,我們共同為安徽智造、為中國汽車加分!”
現場爆發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