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失速”了。
2024年,佛山經濟增速只有1.1%,在廣東省21個地市中排名倒數第一,在全國26座“萬億城市”中也是排名墊底。
佛山怎么了?
“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佛山“失速”,與工業密不可分。
作為典型的工業強市,佛山以強大的制造業實力聞名于世,2023年,佛山工業總產值超過3萬億元,僅次于深圳、蘇州、上海,排名全國城市第4、全國地級城市第2。
當佛山成功躋身“全國工業第四城”后,外界對其未來充滿期待,然而后續的發展態勢卻令人始料未及。2024年,佛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9%,重工業增加值下降4.1%,直接導致經濟增長“失速”。
佛山工業為何出現負增長?
在2月20日舉行的佛山市兩會上,佛山市市長白濤解讀了2024年佛山市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處于近年較低水平的原因。“由于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有效需求不足,且佛山產業與房地產關聯密切,加上汽車制造業以燃油車為主,我市經濟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汽車市場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更大、更直接,全年部分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不及預期。”
實際上,自2024年3月開始,佛山市規上工業增加值便出現跌勢。
2024年1-3月,佛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34.6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前十大行業共拉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7個百分點。
“有家就有佛山造”,這是一句讓佛山引以為傲的口號,然而佛山工業“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佛山市工信局透露,陶瓷、鋁型材、金屬制品、家電、塑料制品、家具等7大房地產關聯行業,占佛山制造業的比重近60%。
家具、陶瓷等占比較高的佛山傳統產業,受到房地產周期和外部需求減少影響十分明顯。2024年一季度,佛山市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1%;2024年,佛山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941.79億元,下降26.3%;其中住宅投資下降27.3%。規上工業增加值與房地產緊密關聯的金屬制品業、陶瓷壓機等專用設備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行業增加值不同程度下降。
種種跡象早已有顯現。以陶瓷行業為例,2023年,佛山市轄區陶瓷墻地磚總產量7.45億平方米,同比減少7.7%;衛生陶瓷總產量1822.23萬件,同比減少6.5%。更早在2022年,佛山陶企開窯率一直保持在50%至60%,幾乎是全國陶瓷產區開窯率最低的產區。
2024年,這一跌勢不但沒有扭轉,而且還進一步下滑。加上受到國際市場的貿易壁壘影響,2024年上半年佛山陶瓷墻地磚出口總額同比減少23.3%;衛生陶瓷出口總額同比減少75.1%。
新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高世杰表示,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建陶行業市場需求有所下滑。同時,伴隨著國家“雙碳”政策的進一步收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建陶行業“量的增長”已經快走到盡頭,“質的提升”正成為新的發展引擎。
不可否認,佛山經濟過去幾年持續增長,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展現出強勁的經濟實力。但在佛山邁向工業四萬億目標的路上,“傳統產業升級滯后”與“新賽道突圍緩慢”是當前面臨的雙重困境。
新的技術困境
縱觀佛山工業,陶瓷行業的乏力,只是一個橫截面。訂單的減少如漣漪般蔓延到家電、家具、服裝、金屬制品等產業。
這背后,國外市場需求疲軟是客觀因素,但歸根結底是傳統優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強,這些產業抗擊風險能力普遍較弱,產業鏈轉移也對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造成較大影響。
佛山市工信局指出,傳統制造業在佛山產業體系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但傳統制造業普遍存在產品同質化、價格競爭激烈、品牌溢價能力差等問題,大量企業存在增量不增利的情況。調查企業后發現,鋁型材、陶瓷、紡織服裝等重點產業利潤率均已不足5%。
對比東莞來看,東莞也曾面臨因電子信息產業周期造成的經濟波動影響,卻展現出了較強的應變能力與產業韌性。憑借深厚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條,東莞積極推進產業升級轉型,通過強化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在半導體、通信設備、智能終端等核心領域的技術創新水平。
比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匯聚了大量高端創新資源,華為等科技巨頭在此設立研發中心,帶動了一批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推動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反觀佛山,雖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根基深厚,但在產業創新投入上與東莞存在差距。在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方面,佛山不僅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與東莞相比也有不小的距離。這導致佛山在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與應用上相對滯后,面對市場變化時,產業調整的速度和力度不足。
2023年,佛山R&D經費為280.48億元,位列廣東省第四,遠低于深圳的2236.61億元和廣州的1042.99億元,與排名第三的東莞也有不小的差距。同時,佛山R&D經費投入強度僅有2.11%,不僅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的3.54%,甚至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65%。
這揭示了佛山的產業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偏低,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缺乏,研發設計、品牌營銷高附加值兩端相對滯后。
“新型應用場景對于解決傳統產業發展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山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認為,面對國際貿易收緊、房地產市場下行等內外部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佛山陶瓷產業乃至“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整個泛家居產業,開始面對新的技術困境、市場困境和效益困境。
穆向民建議,佛山必須按照新質生產力的新內涵、新指向,全面創新發展路徑,優化產業生態,堅持以科技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以豐富應用場景創造新消費,以產業融合打造新業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
怎樣突圍
面對“失速”,佛山的突圍之路在哪里?
“以最大力度鞏固傳統產業家底、以最快速度推動新興產業壯大、以最優角度切入未來產業賽道。”這是佛山在新春舉行的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給出的應對之策。
2025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革新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科技領域掀起波瀾,繼而成為推動各行業智能化變革的關鍵力量。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走在前列的佛山,也快速開啟了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深度求索。
202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8次提及人工智能,更第一次提出實施“人工智能+千行百業”行動計劃,釋放出搶抓AI機遇的強烈信號。
“重新審視我們的泛家居萬億產業集群,表面看是需求大幅萎縮,但深層次還是創新產品供給已滯后于快速轉化了的市場需求。”佛山市政協常委渠錚認為,佛山應該借助Deepseek和AI等新技術,構建佛山泛家居開放式大模型平臺,賦能海量智選和優品集采,把佛山已占到全國近七成規模的散裝家居產品,集成打造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家居集成裝配制造新型產品”,形成“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新場景、新消費和新經濟。
眾多佛山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遇,紛紛投身到AI與產業融合的探索中,尤其是在裝備制造這一佛山工業“新名片”上。
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洪波認為,AI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推動制造業向無人工廠的方向發展。
“如今,工廠要求機器人要越來越智能,最好能‘開箱即用’,這就離不開AI的應用與賦能。”不過,陳洪波也坦言,佛山目前缺乏高端AI研發人才和復合型應用人才,這成為制約產業智能升級的關鍵因素。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星期六工程師為佛山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理念與創新思維,打破了本土企業技術發展的局限。彼時來自廣州的工程師們,助力佛山在家電、陶瓷、機械制造等傳統制造業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飛躍。
如今步入人工智能時代,“佛山AI人才飛地”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為佛山在新興技術領域的突破帶來新的希望。面對高端AI研發人才和復合型應用人才短缺的困境,來自各地的AI人才可以不受地域束縛,與佛山本地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將先進的AI技術和理念引入佛山的制造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助力佛山加速實現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的融合。
陳洪波建議,佛山政府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通過“本地筑巢”和“飛地引鳳”雙管齊下的方式,吸引和培養AI人才。
比如,政府設立專項基金,支持AI人才的引進和培訓;與此同時,在北上廣深杭等AI產業發達的城市設立“佛山AI人才飛地”,吸引高端人才為佛山企業提供遠程研發和技術咨詢等服務。
當下,一場“人工智能+千行百業”的“智造”變革,正在星羅棋布的佛山制造工廠里上演。“智造”的進階,將助力佛山產業轉型,為成功突圍增添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