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在2024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發布會上,《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2024)》和“安徽上市公司系列榜單”重磅首發。
01
連續7年發布,全景呈現安徽上市公司
這是2018年以來,連續第七次對安徽上市公司進行全景式描述和深度剖析。
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課題組由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與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決策雜志社)共同組成。
《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由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決策雜志社)連續多年參與組織研究編輯、出版發布。
該報告在2021年、2022年、2023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優秀皮書獎,其中2022年獲得第十四屆全國“優秀皮書獎”一等獎。
2023年以來,安徽上市公司總體上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總數創歷史最佳位次,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在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布儀式現場
02
總量居全國第7位,系列榜單首發
截至2024年10月末,安徽省境內上市公司達181家,數量躍居全國第7位,其中今年新增上市公司6家、居全國第5位。
安徽科創板上市公司24家,位居中部第1、全國第6。
目前,安徽全省16地市都有上市公司,成為全國第9個實現上市公司地市全覆蓋的省份。
上市公司市值體現資本市場中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認可度。根據2023年安徽的A股上市公司市值統計,達到18580億元,居中部地區第1位、全國第11位。
企業上市速度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和創新力。從新上市企業總量來看,在2023年度,安徽共新增13家A股上市公司,居中部地區第1位、全國第7位。其中,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5家,并列居全國第5位;新增注冊制下創業板上市公司5家,居全國第6位。
從上市后備資源來看,截至2023年底,安徽A股過會待發狀態企業13家、在審狀態企業28家、輔導備案狀態企業34家;境外IPO在審企業8家、省級后備資源庫入庫企業中14家擬申報境外上市,成規模的上市后備企業梯隊已然形成。
上市公司行業結構反映了各行業發展情況。根據2023年的175家A股上市公司梳理,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比51%,高新技術企業占比74%,“專精特新”企業占比46%;涉“芯”上市(擬上市)公司20余家,涉及芯片全產業鏈,汽車和零部件上市公司14家,量子信息上市公司4家,新質生產力正加快培育壯大。
03
省會集聚效應凸顯,民企、國企活力迸發
區域經濟差距會直接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均衡程度。截至2023年底,在安徽16個地級市中,合肥上市公司數量達到82家,在全國城市中不斷進位,在全國294個城市中躍升至第12位,在中西部城市中居第3位,僅次于成都、長沙。
從各市新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2023年共有5個市的上市公司數量有所增加。其中,合肥新增7家,蕪湖、滁州、宣城各新增2家。
從板塊分布來看,截至2023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以主板市場為主,有104家,占總數的近60%,其次是創業板有39家,科創板有24家,北交所有8家。
從股權結構看,截至2023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有105家、地方國企有43家、央企有14家,其他企業有13家,分別占比60.0%、24.6%、8.0%、7.4%,與全國分布格局基本一致。
今年的《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從業績發展、創新能力、營運能力、ESG績效、投融資水平5個維度綜合評價安徽上市公司,形成了綜合發展能力排名。
從綜合發展能力看,皖通高速位列榜首,口子窖表現突出。從業績發展排名看,排名前十與后十的差距明顯。排名前十上市公司中,古井貢酒、迎駕貢酒、華恒生物等保持領先,各項業績指標穩健。
從創新能力排名看,2023年參與排名的170家上市公司中,創新能力綜合得分平均數為0.1198,但低于平均數的有112家,即超六成企業創新能力需要努力提高。在營運能力上,2023年,有30家上市公司的綜合得分較高。但相比于上年,大部分公司綜合得分有所下滑。
從投融資規模排名來看,排名前十的公司投融資規模遙遙領先,海螺水泥、安徽建工、淮北礦業穩居前列,尤其是海螺水泥投融資規模持續擴大,斷層式領先,投融資龍頭地位顯著,帶動效應凸顯。
據悉,“2024安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安徽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發布會”由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導,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主辦。
由安徽創新發展研究院(決策雜志社)承辦。由安徽上市公司協會、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作為戰略支持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