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是唯一,要么做第一”。最近半年來,我們圍繞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開展了多場調研。每當分析到文旅融合產品供給時,地方政府、文旅企業和專家學者的共識是,文旅融合項目或產品能夠出圈,靠的就是唯一或第一的這“兩個一”。
“唯一”意味著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展現出絕對的差異化。這種獨特性凸顯了不可復制性,也就是“物以稀為貴”。“第一”意味著持續創新,確保在同行業中始終保持領先。這種卓越性創造出行業標桿,能吸引大量游客集聚。
實際上,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操作層面,都是如此。故宮文創、成都大熊貓文創、江西望仙谷、西安大唐不夜城等等,都是深度挖掘唯一性。哈爾濱冰雪旅游則更強調做第一,因為每年冬季的冰雪,不僅是哈爾濱有。從多年來的實踐看,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龍頭的產品鏈,充分做到了全國第一。
放大到整個文旅融合新賽場上,雖然每個地方都在努力往前跑,但很多地方的項目依然是激不起浪花。在這場考驗體能耐力、運動技巧與加速爆發力的綜合比拼中,怎樣才能脫穎而出?
放眼全球文旅產業鏈的打造,各種打法、手法層出不窮。特別是在提振消費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主要手段的大背景下,文旅產業融合要想真正實現“兩個一”,有三個方面格外重要。
首先是在內容生成上實現思維升級。文旅融合是一項復雜工程,從產業鏈角度看,涉及內容生產、市場運作、營銷傳播、業態更新等多個層面。所有地方政府和企業在進行文旅融合謀劃時,都要先回答三個問題:游客為什么到這里來花錢?游客為什么愿意第二、第三乃至第N次到這里來花錢?游客為什么愿意把你的產品推薦給第二、第三乃至第N個人?
如果不能回答清楚這三個問題,做出來的文旅產品必然“泯然眾人矣”,既不會被人記住,更不會引起二次傳播。
其次,文旅融合的“關鍵一跳”是創意轉化。文旅產品的供給本質上是內容供給,當一個地方提供的產品內容是同質化的,游客就失去了體驗感,比如遍布全國的“村咖”,凡是能日賣上萬杯的,一定是有特色的轉化。景德鎮的陶瓷文化旅游產業鏈,是在創意轉化中實現了“瓷”的吸引力、感召力釋放。
因此,誰能在“吃住行游購娛”之上創意出第七個元素,必然是一次成功的轉化。
再次,在社交媒體上實現傳播穿透力。文旅融合的出圈、破壁,一定是打破了“巷子深”效應,在社交媒體上形成過億流量。只有大流量才能澎湃大能量,有了大能量才能吸引大人流。在“注意力經濟”的社交媒體時代,銅陵永泉小鎮的那一碗雞湯,是情感體驗與情緒價值的有效傳播。
怎樣才能產生情緒價值的穿透力?各地都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管外界如何評價文旅產業的“卷”,歸結到一點上就是:做第一、成唯一,絕不復制粘貼做“之一”。這是文旅融合發展能夠真正出新出彩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