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京)軟件谷,有一條5.3公里的“軟件大道”,這是全國首條以產業命名的大道。
有句老話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這里也可以用類似的話來形容:南京本來沒有軟件大道,程序員和龍頭企業多了,不僅走出了一條軟件大道,還匯聚成了一個軟件谷。2024年,軟件谷預計實現軟件業務收入2949億元。打造千億產業的密碼,就在這條軟件大道上。
軟件大道的兩側,中興、華為、vivo、誠邁、潤和等一批龍頭企業的LOGO隨處可見,通過充分發揮這些龍頭企業的“鏈主效應”,軟件谷里聚集了4542家涉軟企業、36萬名涉軟從業人員。其中,境內外上市公司14家;獨角獸、瞪羚企業52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13家,其中國家級2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96家。
從龍頭企業集聚到形成千億規模的產業集群,一條軟件大道究竟藏著什么樣的密碼?
集群生態和產業引力
1995年,彼時的軟件谷還只是一片郊地,附近有一個以花卉聞名的花神廟村。一次偶然的機會,時任村黨總支書記的徐懷生,接待了前來賞花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
一番攀談中,徐懷生誠摯邀請侯總來村里辦廠。最終,經過數次考察,中興決定在此設立研發基地。6年后,中興通訊南京研發中心一期竣工。這一顆代碼的種子,迅速生長出軟件產業的繁花。
2005年,華為來到南京選址,就決定落戶在中興附近。兩家通訊領域的鏈主龍頭,聚攏了一批又一批軟件企業。
2011年,中國(南京)軟件谷成立,形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通訊軟件基地。僅用兩年的時間,就打造出了破千億產值的軟件產業集群。
十多年間,憑借軟件產業的集群生態,軟件谷這片熱土上不僅自主培育出一批優秀的行業冠軍,還吸引來了眾多名企好手,產業的“磁場引力”越來越強。
例如,浩鯨科技的前身是中興通訊子公司“中興軟創”,扎根軟件谷二十多年,如今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技術和服務的提供商,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大型企業和政務部門,提供數智化轉型解決方案和全棧產品技術服務。
“數字貨運第一股”滿幫集團旗下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同樣自軟件谷里誕生。深耕互聯網+貨運賽道12年,旗下APP運滿滿已在330座城市完成布局,擁有284萬的月活貨主和400萬的年活司機,運輸路線超過10萬條,滿足了3000萬家中小企業的貨運需求。
厚植的產業沃土,也讓更多企業紛至沓來。
寶馬誠邁,是寶馬集團和南京本土企業誠邁科技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也是寶馬在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數字汽車軟件研發中心。寶馬選擇落戶軟件谷,并與誠邁科技合作,當中有多重考慮。
一方面,軟件谷遍布龍頭企業,有著充足的人才儲備。在如今以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一輛寶馬五系的代碼數量就超過1億行。無論是軟件的研發測試還是迭代優化,都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撐。而軟件谷集聚的產業集群,足以讓企業招募到頂尖的程序員及工程師團隊。
另一方面,寶馬從800多家候選企業中選擇與南京本土企業合作,正是看中了誠邁科技在軟件方面的領先優勢。早在安卓系統剛推出時,誠邁科技就從一眾軟件商中脫穎而出,他是將安卓系統引入中國市場的先鋒,并幫助一眾國產手機廠商完成系統適配。憑借著技術積累,誠邁科技在智能汽車領域同樣有著不俗的造詣。
2021年成立的寶馬誠邁,正是寶馬汽車與南京科技企業強勢聯手的一次創新嘗試,如今已為寶馬在全球范圍內的多個車型提供了創新的“南京方案”。
坐冷板凳和啃硬骨頭
有人說,南京軟件產業的厲害之處在于,不僅能夠把握住云計算、互聯網、智能汽車等領域的“熱”,還主動肩負起工業軟件、信息安全、信創技術的“冷”。
的確,這個時代不能只盯著發展抖音、微信、淘寶等滿足日常生活的軟件,還要更多有鉆研工業軟件、關注信息安全技術的硬核企業,來護航國家安全戰略及產業自主需求。
2024年1月,云遙一號3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當中搭載的操作系統,就來自中國(南京)軟件谷的翼輝信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一家相當低調的“技術大牛”企業,專注于大型實時工業操作系統的自主研發。
和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和手機操作系統不同,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力等關鍵場景所需要的是一種嵌入式實時系統,對實時性、安全性、可靠性都有著更苛刻的要求。
如果手機或電腦短暫有一兩秒的死機,可能重啟一下就能解決;但如果一架飛機、一列高鐵或者一個大型電力系統遭遇底層系統入侵或系統宕機,后果將不堪設想。
遺憾的是,由于國外信息技術起步更早、發展更成熟,在底層操作系統領域早已積累出了數十年的先發和普及優勢,身居其后的國產企業只能望洋興嘆。
面對國外壓倒性的壟斷差距,翼輝信息沒有選擇把自家的“大樓”蓋在別人的“地基”上,“如果以國外的代碼基礎進行開發,底層的漏洞風險永遠存在,安全性始終得不到保障。”
翼輝信息選擇的是一條難而正確的道路:從幾乎一張白紙起步,一上來就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做完全自研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自2006年創立以來,翼輝信息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套功能完善、性能卓越的工業操作系統。經過工信部的源碼自主率掃描,SylixOS系統內核代碼自主率達到100%,邁出了國產化替代的堅實一步。
在軟件谷,還有一個孿生仿真靶場,代表企業叫博智安全。他們通過模擬仿真真實網絡攻防的場景,覆蓋電力、電信、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關鍵行業,研發出了一系列關基重保行業場景靶標。
具體而言,面對各國頻發的黑客網絡襲擊事件,包括能源、交通、智能制造、政府在內的一批關鍵基礎設施面臨著網絡安全的巨大潛在風險。博智安全則通過將各個場景放入博智孿生仿真靶場中,經過不斷攻防驗證、測試出潛在的網絡安全威脅,有效驗證防護系統的安全性。
無論是網絡攻防還是工業互聯網安全,這些不“顯山露水”的領域,卻是關乎著國家安全和產業自主命脈的重要環節。而南京,正在其中悄然崛起成為一股引領力量。
2024年,南京已經聚集與信創相關重點企業近200家,信創產業收入規模占全省超50%;工業軟件培育庫重點企業155家,工業軟件產品收入規模占全省比重超過40%。
在以中國(南京)軟件谷為代表的產業后盾支持下,一批工業軟件及信創相關企業在南京牢牢扎根,不僅坐得住技術趕超的冷板凳,也啃得下市場壁壘的硬骨頭。
軟件大道和數字大道
從一個以花卉聞名的花神廟村,到誕生聞名遐邇的軟件谷,這塊曾經的郊地,如今盛開著“代碼的鮮花”。
據了解,軟件谷里的涉軟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僅僅只有27.5歲。路上匆匆行走的小伙子,可能就是某家科技公司的技術大牛;看似稚嫩的初創團隊,將來也許能成為一家潛在的獨角獸;在軟件谷各個咖啡廳的角落里,也總能看見幾個侃侃而談的年輕面孔,他們口中的“金點子”,說不定就成了明天的“硬科技”。
富有朝氣的產業人才群體,代表著軟件谷的無限潛力。軟件產業、龍頭企業、人才群體都有了,軟件谷未來還能給南京帶來什么?答案在另一條路上。在軟件大道前面,就是數字大道。
從軟件大道到數字大道,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
把“搞軟件到雨花”轉變為“數字經濟看雨花”,用軟件產業的優勢賦能數字經濟,將是雨花臺區未來發展的“關鍵增量”。
首先是數字產業化。以軟件產業為切入點,軟件谷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現已形成涵蓋4大優勢產業(通信軟件及運維服務、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4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智能網聯汽車、工業軟件、集成電路)、4大未來產業(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在內的“4+4+4”產業布局。
再來是產業數字化。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活力,為傳統領域和行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促進產業全要素的轉型升級。就比如前面提到的滿運科技,用互聯網技術賦能傳統貨運,打破了曾經的物流信息壁壘,高效促進車與貨的需求對接,讓百萬名司機與千萬家企業受益。
從這個角度看,橫跨雨花臺區的軟件大道和數字大道,更像是打通了南京的兩條“城市動脈”,讓更多產業、企業、人才在其中暢通無阻,茁壯生長。
而細看雨花臺區精心擘畫的發展藍圖,其實還遠不止發展“兩條大道”這么簡單。最近雨花臺區提出,要加快推進“新濱江、數字城”雙核布局和“軟硬結合、數實融合”雙輪驅動的謀劃和布局。
雙核發展,關鍵在于立足區內的產業優勢,把華為、中興等龍頭鏈主企業的集聚效應發揮到極致,打造出“一地塊一園區、一龍頭一產業”以及“產業園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集群生態。
雙輪驅動,則是把握“軟件定義一切”的發展趨勢,通過發揮區內軟件技術的深厚積累,搶先謀劃和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構建全鏈條未來產業生態。
(作者單位:無錫奔流財經網情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