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雜志 > 2025年 > 2025年第5期 > 文化/視窗 > 書屋

    六尺巷工作法:傳統禮讓文化創造性轉化的新模式

      作者:劉 杰  來源:決策網時間:2025-05-20

    六尺巷,這個寬度僅六尺的巷子,卻承載著深遠的治理智慧。從當地法庭運用這一典故來勸導民眾,到逐步形成“聽、辨、勸、借、讓、和”的六步法——即“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再到桐城全市范圍內將“和”“讓”精神貫穿于基層治理之中,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

    2023年,“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被寫入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25年,“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再次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廣安徽‘六尺巷’等調解工作法,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煥發出蓬勃生機和力量。”

    在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中,六尺巷工作法,成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從歷史典故到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轉譯

    2002年,桐城法院將“六尺巷調解工作法”融入司法實踐,提出“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理念,探索形成了矛盾糾紛化解新機制。

    2010年以來,桐城將六尺巷蘊含的文化精神融入基層治理中,不斷放大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治理優勢。當年,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人民法庭就開始運用六尺巷等典故勸導人,用“和”文化感化人,同時借助人民調解及部門聯動力量化解矛盾糾紛。

    2015年,桐城法庭在審理一起相鄰糾紛案件時,巧妙運用“六尺巷”典故,成功調解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糾紛。這一創新實踐,讓法庭工作人員敏銳地意識到,“六尺巷” 所蘊含的傳統禮讓文化,對于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具有巨大的價值和潛力。此后,桐城法庭開始深入研究和探索,將 “六尺巷”典故與司法調解工作相結合,逐步提煉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 “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其核心內容為 “聽、辨、勸、借、讓、和”六步法。

    “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在桐城法庭試點取得成功后,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于2017年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這一工作法,并將其從單純的司法調解領域擴展到基層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隨著實踐不斷深入和經驗積累,2021年,桐城市進一步將 “和”“讓” 精神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創新推出了“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

    “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以“謙和禮讓、知進退、和為貴”為核心理念,形成了以“黨建領事、禮讓和事、群眾說事、多元解事、網格管事、群力防事”為主要內容,構建起了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和諧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通過對傳統禮讓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基層治理機制的創新,“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構建起了兼具歷史智慧與現代治理效能的“德治法治自治”一體共治新模式,其核心在于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文化浸潤為根基、以群眾參與為路徑,體現了家風變民風的文化認同,實現了從歷史典故到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轉譯,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模式。

    借“數”生“智”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數字化賦能已經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力量。桐城市借助數字化不斷豐富“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內涵,推動“治”理更加“智”理。

    一是構建智能預警體系,實現對社會風險的精準防控。通過整合公安、城管等多部門視頻資源,桐城市創新“雪亮+平安鄉村”建設模式,在交通繁忙路段、治安防范薄弱環節以及人員聚集區域廣泛整合企業、商場、學校等場所的視頻資源,確保社會監控無死角。

    二是搭建“一站式”解紛平臺,推出云端調解服務。桐城市整合群眾來訪接待中心、訴調對接中心、綜治中心,建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設立住建、教育、農業農村等10個接訪窗口、4個法律工作室、心理咨詢室,進駐速裁團隊和勞動爭議、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8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實現信訪、調解、仲裁、訴訟一攬子為民解憂。

    同時,運用“文都e家”社會治理平臺,有效整合了各部門的人口信息數據,累計采集達24萬余條,普查城市部件24772件。平臺還接入了1309個公安和城管視頻設備,實現對“人、地、事、物、情、組織”六大要素的網上巡查、線上派單和協調指揮。這一智慧巡防模式不僅提高了管理的可視化程度,還實現了動態化、云端化管理。

    借助互聯網技術,調解過程實現了云端化,當事人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提交訴求、參與調解,大大提高了調解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是采用網格化管理方式,以樓棟或自然村為單位劃分微網格,并配備專兼職網格員。桐城市將市政設施、生產經營、安全防控等9大類32小類的城市管理問題納入其中,設立了2544個網格巡查點,并整合了23個部門的資源。通過聯勤巡防、聯動指揮和聯合執法,能夠更早地識別和預防社會問題。同時,引導各方主體參與網格服務,構建了“黨組織+網格長+網格員+住戶”的全科治理格局,全市共有1599名網格長和7258名網格員,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道障礙,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快速反應處置機制,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全網聯動”。

    例如,網格員主動深入小區走訪,開展居民信息登記、矛盾問題收集、消防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黨員骨干、樓道長開展政策宣傳、鄰里矛盾調解和突發情況信息反饋等工作,對網格內反映的各類訴求實行無差別、兜底式受理,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

    在運用數字化的過程中,“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既保持了“禮讓和諧”的傳統治理智慧,又通過數字技術延伸出智能預警、云端調解等現代化服務觸角,可以有效推進基層治理體系的現代化轉型。

    有什么樣的借鑒與啟示

    “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創新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首先,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與現代治理理念相結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治理模式。六尺巷典故所蘊含的“禮讓和諧”文化,不僅為基層治理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和價值導向,更通過創造性轉化形成了“以禮為先、以和為貴、以讓為要”的治理新范式。桐城市在實踐中共挖掘整理傳統鄉賢文化、家訓文化等資源137項,建成“和事堂”“鄉賢議事廳”等特色調解平臺68個。這種文化基因的現代激活,既增強了治理的文化認同,又構建了柔性化、協商性的矛盾化解機制。

    其次,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推動基層治理的智能化、精細化。通過構建“智慧治理云平臺”,整合智能預警系統、云端調解中心、網格化管理終端等數字化工具,形成“數據感知-智能分析-精準處置”的閉環治理鏈條。技術賦能不僅提高治理效率,更通過精準畫像、趨勢預判實現治理模式從事后應對向源頭預防的轉變。

    最后,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桐城市構建了市、鎮、村“三級書記抓治理”責任體系,創新實施“黨建+治理”雙考核機制,將23項治理指標納入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并全面推行“書記領辦項目”制度。通過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推動黨建網絡與治理網格“雙網融合”,使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

    0
    最新期刊
    X
    X
    亚洲无码国产一区、二区_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_亚洲中文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_久久精品视频免费黄片99
    <i id="kknyo"><span id="kknyo"></span></i>

  • <video id="kknyo"></video>
  • <i id="kknyo"></i>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视频 | 亚洲伦乱中文在线 | 日本性爱欧美精品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 亚洲欧洲日本专区 |